中房协“上书”,显调控政策不会松动


  近期,有媒体报道,中房协副会长朱中一在海南博鳌的一个会议上透露,中房协已多次“上书”国务院,建议暂缓出台新的紧缩性房地产调控政策。朱中一因此而受到网民的普遍批评。

  8月17日,朱中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辟谣,此前有关“中房协上书国务院暂缓出台紧缩性政策”的报道曲解了他的意思。中房协在7月中旬给中央做的汇报中,并没有提及暂缓出台紧缩性政策,而是建议应该落实现有的调控政策,“适当的采用问责机制,使政策落地”。

  本来,作为中房协的副会长,无论是替开发商的暂时利益说话,还是替楼市的长期健康发展着想,都是十分正常的,因为中房协作为行业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章程中就有如下内容:“发挥政府和企业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政策建议,为政府决策和行业发展服务,反映企业诉求,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笔者以为,中房协“落实现有调控政策”的建议,非常符合当前的实际。而且种种迹象表明,此轮参与调控的相关职能部门,也正是按照这个思路在进行调控。

  就目前形势而言,楼市其实仍处于僵持阶段。6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出现了15个月来的首次下降,虽然仅有0.1%的降价幅度,但积极意义明显;7月份再次出现了环比持平的状态,说明楼市已处于典型的“僵价”阶段,但调控仍缺少最后“一把火”。也正因为如此,国土资源部将全国1457宗闲置用地详情交付银监会后,银监会又主动协调住建部为其提供一份“囤房”的开发商名单,希望住建部能提供两类开发商的名单以便监管,一类是市场交易秩序“好的”开发商,一类是受过处罚的“差的”开发企业。

  8月16日,发改委针对36个大中城市7月份房价数据,再次提醒:“各地应继续做好稳定房价工作。”

  不难看出,楼市调控正在强化对房地产企业的监管,“捂地惜建”、“捂盘惜售”的开发商将受到多部委的联合“围剿”。

  其实,中房协无论是“上书”建议暂缓出台新的紧缩性房地产调控政策,还是建议落实现有的调控政策,传递出的都是本轮房地产调控不会松动的信息。

  道理很简单。如果是前者,则说明国家对前一段时期的调控效果并不满意,有进一步加大调控力度的意向,中房协“上书”,只是希望调控手段不再加码,而不是希望调控松动。如果是后者,则表明中房协自身对本轮调控的结果就不够满意,认为现有调控手段并未得到很好的落实,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而建议中央采取的手段,就是对已有调控政策的深化和落实。

  也就是说,无论中房协的“上书”内容是啥,都表明目前的楼市调控手段不会松动,尤其是“适当的采用问责机制,使政策落地”,可谓切中要害,值得肯定。

  我的近期文章:

  18万公顷用地卖不出去,比央企疯狂拿地更可怕

  多部委否定调控松动,楼市“僵价”或被打破

  空置房可供2亿人居住,是用屁股算出来的

  房租暴涨,和“抑制需求”的调控政策有关

  限价房,难免成“腐败房”

  闲话物业税、特别房产消费税、房产税

  一线城市成交量萎缩,房价普跌已可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