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中国“上海世博经济”已经宣告失败


  评论:中国“上海世博经济”已经宣告失败

  美国《耶鲁全球在线》8月17日文章,原题:中国发现世博会不是奥运会 从摩天大楼上的巨大显示屏到地铁站的电子显示器,到处都在展示奢侈品和该国最近取得的工程奇迹。信息很明显:中国来了。通过举办世博会,上海几乎抑制不住其洋溢的自豪之情。但是,尽管场面令人眼花缭乱,中国政府一定觉得有点失望,因为这个“第二场奥运会”同2008年北京奥运会一样,几乎没有太大的引起国际舆论的关注。过去30年来日益增强的全球化把各个国家和其光彩拉得更近,这或许剥夺了中国的神秘魅力。

  世博会期已过半,但与北京奥运会一样,它仍没引起国际社会的重大关注。这使得中国政府高层和世博会决策者感到非常气馁,因为他们原本想使这届“经济奥运会”获得国际媒体的高度关注。但与历届世博会一样,上海世博的主要是给国内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在这座城市,几乎一切都与世博有关。在上海街上逛一个小时而没想起世博会,是不可能的。

  已经出过国的上海当地人一般不容易兴奋激动或对此不屑一顾,认为世博扰乱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导致城市重新布局和疯狂建设。相比之下,从邻近省份川流不息前来参观的游客则通常表现出敬畏之情。

  对中国来说,尤其是那些爱国的国内居民来说,本届世博会是又一个标志:中国已重新获得昔日的地位———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之一。但从全球视角来看,上海世博可能被视作是检验当代世博会生存能力的一个试金石。在渗透着“世博会效应”的全球化时代里,很难判断这样的国际展会能否再次发挥重要作用。如果下定决心并拥有雄厚财力的中国都办不到,谁还能办得到呢?

  回想起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虽然吸引不少全球视野,但国际媒体究竟如何评论北京奥运,如何评论北京政府,中央政府,北京奥运会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提升了知名度?还是让全球人更加深入透彻的了解北京,了解中国?还是树立了很好的国家形象?还是练就了不错的内功?与国际对接更紧密?还是获得了巨大的盈利?

  上海世博,同样的问题,值得管理当局深思,为何国内普通观众去的很少?为何不能很好吸引国外游客?国外游客喜欢什么?为何强行让各级政府和国企买世博门票?为何上海世博会场馆之外仍然显现脏,乱,差?为何提高酒店价格?为何提高机票价格?为何火车票买不到?为何当地人对世博会不感冒?为何仅仅当地官员热衷世博?为何世博不能给全国人民带来实惠?为何---?

  世博过半,希望世博管理当局把参观人员进行分类,国内和国外分类,国内团票和个人购票分类,旅游团购和单位团购分类,企业单位和政府机关分类。世博收益公开,花全体公民的钱,就应该让全体公民知道收益,起码每月公布一次。

  无论奥运还是世博,不单单是一场盛会,更是一个国家影响力的标志,更是一个国家身份的象征,是闭塞和排外还是开放和包容?不是口说出来的,而是世人评判出来的。

  联想起来,中国第二次国家形象广告,将在国外媒体播出,不仅让人一声叹息?为何央视的国际影响如此之低?为何不能渗透全球?这才是国家高官要深思的问题。

  祝愿:在未来,民众幸福,国家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