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手机不进行任何操作、甚至关机,也能产生费用,这种现象对中国手机用户来说,已经不是什么稀奇古怪的事了。几乎年年媒体都在曝光此类事件,而手机用户的血泪控诉,却是天天都在发生,但是奇怪的是,年年在曝光,吸费手机却天天存在,而且丝毫没有收敛、消失的迹象,我们不禁要问:是谁纵容了这些吸费手机?难道就没有办法让这种不合理的手机从市场上消失吗?
手机这种正成为中国人必备用品的电子产品,并非中国人原创的,或许正因为如此,中国的手机厂家难免“技不如人”。其实“技不如人”是可以用时间和努力去破解的,但是很多的中国手机厂家在巨大的市场面前显然无法保持平静的心态,于是乎,为了抢占市场,利字当头,一些国产手机厂家自作聪明地走上了歧途:既然实力上竞争不过外来品牌手机,那就不拼实力,以低价为诱饵来向消费者兜售手机,一些千元手机、百元手机频繁诞生,这些看似不可能的低价手机,厂家如何实现赢利?消费者购买时并没有细想,但是当手机天天吸费时,才恍然大悟:原来人家厂家不挣手机钱,而是挣这些吸费程序的钱!和卖手机的利润相比,显然这些吸费程序的利润更可观!
由此看来,纵容吸费手机的罪魁祸首,便是手机生产厂家,若没有厂家的支持,这些吸费程序是不可能被设置到手机里面的!
但是,作为一种电子产品,应该是有相关部门进行监管的,不能从流水线上出来就随随便便地直接进入市场,为什么国家相关部门不对这些吸费手机进行监管?而是任由它们流向市场,害苦了消费者?或许会有人说,这些吸费手机都是山寨手机呀,正规的手机厂家是不做这种见不得人的事的。果真如此吗?据哈尔滨市手机经销商自查反馈,目前确认的涉嫌“吸费”的手机厂商主要包括:金鹏、天时达、南方高科、奥乐、139、众一、波导、山水、天语、埃立特、国乾、诺利佳、德赛、乐派、欧正、知己、大显、特莱斯、盛泰、美奇、萨际通、至尊宝、三普、紫光、雅讯达、世纪星、港利通、奥丁、红叶、汉泰、友信达等品牌。我们看到在这些名单中,主要是南方的一些山寨或者是贴牌厂家,但是,竟然还有自称要赶超诺基亚的天语手机,这个已经由山寨军转为正规军的厂家,为什么仍然丢不掉山寨的恶习呢?恶习未改,又如何能逃过监管,堂而皇之地上市销售呢?
![]() |
不难得出结论,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管是不到位的!山寨手机的存在本身就反映出监管的空白,既然默认山寨手机的存在,就应该将它们纳入监管的范畴,否则就是对消费者的不负责任。我们相信,既然消费者都能发现手机吸费,检测出吸费手机装有吸费程序应该不是件难事。
除了厂家和监管部门,吸费手机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纵容者,那就是收费单位。吸费吸费,吸到谁的户头上去了?当然是运营商,手机用户入网时,钱是交给了运营商的,以后充值,也是交给了运营商,对于这些非自家产生的费用,运营商心知肚明、不扣白不扣,有了这个最强大的“帮凶”,这条链上的即得利益者们便各得其所了。
分析完了吸费手机赖以生存的土壤成分,我们不得不说,其实最大的纵容者是消费者自己,正是因为消费者贪图便宜、上当后哑巴吃黄连,不了了之,才使得更多的受害者前赴后继。
业内人士爱谈国产手机的未来,试想一下,如果国产手机要靠“吸费”来生存的话,那只能是与外资品牌的差距越来越大,还谈什么未来呢?要想解决吸费手机的问题,还得靠行业自律,我们看到有些新兴崛起的国产品牌努力钻研技术,正在赶超外资品牌,正道沧桑,但这才是国产手机真正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