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沸扬扬的圣元奶粉激素门事件,算是有了一个结论。卫生部15日公布调查结果:称患儿乳房早发育与所食乳粉无关。目前市场上抽检的乳粉激素含量没有异常。
但是性早熟的事儿,就算完了吗?
近年来,各地性早熟门诊量激增,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等很多大中型儿童医院都开设了性早熟门诊。这些患儿不是卫生部所说的微小青春期问题,更多的是少年儿童第二性征的提早发育。据悉,我国城市儿童性早熟几率是4-7%,超过农村儿童2-5个百分点。
是什么原因使孩子们性早熟呢?我认为,主要是食物中含有大量的激素和添加剂。人们为了让畜禽长得快、肉质嫩,使用各种激素和添加剂,鸡鸭由过去一年多的生长期缩短到30-40天就能长大上市。人们为了让作物长得快,果实熟得早,大量使用激素、催熟剂,有的甚至发明使用避孕药让黄瓜“顶花带刺”。还有大棚的果蔬一年四季生产,冬天可以吃草莓、葡萄,春天可以吃西瓜、桃子。北京稻香村从09年开始陆续研发推出24节气食品,其初衷不在增加多少新品的销售,最根本的是想倡导一种健康饮食理念,就是一定要到什么时候吃什么东西,乱吃胡吃会打乱人的生理周期。此外,盲目进补也会诱发儿童性早熟,如过量补锌(锌是生理上的性激动剂),还有牛初乳、蜂王浆、人参等营养补品的摄入。营养专家杨月欣说,动物脂肪中也含有激素。
所以,性早熟问题,不是简单的一个奶粉问题。而是整个食品原辅料、生产加工、监管和消费的问题。不断加强从种养殖到产品的全食品链的监控,大力宣传普及食品营养和科学饮食知识,是使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和提高全民健康素质的根本。
另外,现在的孩子过早地了解两性生理知识,过早地接触成人化的东西,也从心理上造成性早熟。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回到家里都说,我最喜欢我们班的××,以后长大了结婚我就找他。
我国儿童性早熟已成为越来越突出的一个社会问题,除了家长要采取正确的教育和养育方式外,还必须从源头上控制各种激素、添加剂在食品中的使用,尤其是高度关注儿童食品的安全健康。这是全社会的责任。
2010年8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