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戡,韩寒与打架营销
文/交广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首席讲师谭小芳
近日,李敖17岁的儿子李戡因放弃台湾大学就读北京大学而成为炙手可热的新闻人物,岂料,他刚来大陆就因在接受采访时没管好自己的嘴而惹了一屁股笔墨官司和口水仗。
据南方某杂志报道,李戡在接受采访时说:“韩寒算老几?连大学都考不上。”
李戡此言一出,韩寒的“粉丝”自然对他口诛笔伐,就连中立的网民也都指责李戡“小小年纪,过于狂妄”。
李戡(http://t.sina.com.cn/1781789543)通过微博表达了他的愤怒:“关于对韩寒(http://t.sina.com.cn/hanhan)的看法,半个月前我在深圳卫视的《直播港澳台》节目里已经讲得很清楚了。我已经在节目上讲清楚了,干吗还要到杂志上去发牢骚?有些媒体为哗众取宠,擅自加油添醋,实在可恶。”
被李戡轻视为“算老几”的韩寒自从在新浪微博注册后,只写了一个“喂”字,就连这个“喂”字,也已被他本人删除。可就是这么一个空无一物的微博,竟然还能有39万多“粉丝”。“粉丝”们都在盼着韩寒能冷不丁地冒出来说句话,可他一直未出现。
直到上周五晚7时20分,韩寒终于“冒泡”了。他没有单独发帖,而是选择到李戡的微博后面回帖发评论。他对李戡说:“不管什么场合,说了便说了,我完全无所(谓)。只是我觉得一个真诚的文人,不该台上台下两套评价标准,也不该耍小聪明,搬弄文字威胁记者……愿你在大陆一切顺利。”
李戡回复了韩寒的留言:“谢谢,我希望你能好好了解一个月来各种新闻报道是怎么回事,就知道我对这篇报道这么愤怒的原因。从来没有所谓的威吓记者,我也没有两套标准,就是以深圳卫视那次(访谈)为准。你看我那篇博文,就知道我为了澄清所做的努力,包括对你的看法。我是来念书的,不是要找对手搞对立(的),更不会用这种方式炒作。”
如果要在北京大学顺利完成本科学业,李戡至少要在大陆待四年时间。目前看来,他的这四年注定不会平静。
其实,在我看来,妙的是“某微博网站”;而且,从这场闹剧中最大的获益方搞不好就是这个“某网站”——为什么谭老师一直要说打架营销的理念呢?因为这个营销方式来说,李戡、韩寒与某网站都是赢家!谭小芳一直在营销课堂上强调:作营销工作应该跟善于打架的人学习,为了证明笔者说的这句话有道理,我必须先分析善于打架的人有哪里些优点——
1.有自己独特的打架招数,例如黄飞鸿的佛山无影脚;
2.往往都能一出手就打到要害,例如霍元甲的迷踪拳;
3.被打与旁观的人,都能永远记住这几位善于打架的人
我将其中的道理归结为打架营销(也叫群架营销)。营销讲师谭小芳(预定谭老师营销实战培训,请联系13938256450)联系最近的新红楼梦的上映事件,我们谈谈如何在营销中打架!
1、论战红学者
与刘心武以及不少红学专家展开学术上的论战,增加新闻看点,为打架营销加上一点文斗的刺激。比如,不少本地红学专家在看片后表示,“有漏洞”、“画外音实在太多”。更有学者表示有些画外音没必要,如同将观众当弱智。很有点吵架的味道了,火药味渐浓!
2、吵闹+聒噪
新版“红楼”剧中人物均操一口文绉绉的古语,这也是李少红的一次破格尝试。李导演说:文言文既考了观众也考了演员(这就是向观众挑衅啊,呵呵)。也许是为了帮助观众“消化”文言台词,剧中一个喋喋不休的男中音自始至终徘徊在耳边,时而解释剧情、时而内心独白。可时间一长,观众就受不了了,“明明画面中人在走,话在说,却总有一个男中音在旁边说故事,旁白一刻不停,比世界杯上的乌乌祖拉还烦人”。李少红的“吵闹+聒噪”的手法让观众十分头大,进而在网上讨论。(一时板砖横飞,吐沫乱溅,红口白牙,咬牙切齿!)
3、雷劈观众
演员表演稚嫩、某些场景很情色?、干脆将红楼梦改成“红雷梦”吧!(等等——都是网络上的评价)这架不打不行了!
4、追打盗版商
新版《红楼梦》地方台开播一周,网络盗版猖獗。前日,谭小芳老师登录已被版权方公告的七家盗版网站,发现除了一家网站停播外,其余六家仍可在线观看“新红楼”,盗版《红楼梦》在画面清晰度等各方面虽无法与电视相比,但胜在便捷流畅,因此流量可观。前天下午,版权方盛世骄阳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号称在全国启动为期100天、在100座城市打击新版《红楼梦》盗版的专项活动,并拿出1000万元资金设立新版《红楼梦》反盗版基金,重奖盗版线索提供者。至目前,打架还都只是外围。
5、纠集+群架(因为刚开播,还没有形成群架的态势,但谭小芳(官网www.tanxiaofang.com)在这里希望李少红导演能乱中取胜,通过围观经济、眼球经济、群架效应提高收视率!)在这里,谭小芳呼吁营销界人士都拿上顺手的兵器,围剿新红楼梦!
比如,北京的燕京啤酒和华润的雪花啤酒打架的事,他们也可以将打架的内容作为一种营销手段。
比如,两个开心网打架的案例。
比如,珍珠和钻石行业的厮打。
比如,几个家电厂商的群架。
再比如,这次世界杯上,有许多名教头、有许多名球员都在骂乌乌祖拉,殊不知他们这一骂正中人家的下怀,连名教练和著名球员梅西们都骂的乐器(姑且称之为乐器吧),好多人能不以拥有为自豪吗?人家名人骂的人就是不一样,不火就不正常了。
我们敬爱的温总理开过的那个拖拉机不还是拖拉机嘛,但因为总理开过了,那就是不一样的拖拉机了,所以要收藏、要进博物馆。同样,著名球员骂过的“乐器”,自然也有不同于普通乐器之处,收藏,那是必须的。
随着世界杯的红火,有一个人的名字也火了起来,就是将“做爱”和“足球”联系在一起的梨花体诗人赵丽华。赵丽华的诗很出名,但我真正看她的文章却不是她的诗,她的诗我至今没有见过一首,而她与韩寒的打架的事、以及韩寒道歉的事,要远远比她的梨花诗吸引眼球得多。
包括最近火得不得了的“凤(不知道可不可以改为‘疯’)姐”“马诺”还有以前的“芙蓉姐姐”,哪一个不是打架营销打出来的名堂?哪个不是打架营销的受益者呢?可见打架,也可以成为营销的一个利器。就看你会不会炒作了。
最后,谭小芳老师请大家回忆一下——小时候你是否曾经与邻居或同学打架?每次打完之后父母亲是不是都会问你“为什么打架?”在此建议各位老板或营销经理,下次员工执行专案的时候,请改问他——你今天打架打赢了吗?竞争对手与消费者有没有把你牢记在心里?如果没有的话最好要他想想打架营销的道理,回头再打赢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