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移动应用商店方向的三大偏离


    随着联通WO商城的推出。自此,国内三大移动应用商店全部成立,加上酷派、诺基亚等设备厂商的应用商店,国内移动应用商店市场从数量来说初具规模,这些应用商店的成立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运营商从话务经营向流量经营、从内容集成向信息运营的转型。以中国移动为例,今年要发展1亿次的下载量,加上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中国市场的移动应用软件下载或将迎来新一次的高峰。

    德瑞电信首席咨询顾问宋永军和他的团队通过长期的跟踪和分析认为:当前移动应用商店市场应该防止三个方向的偏离。

    一是防止移动应用商城成为事实上的“梦网2.0”,防止移动应用商城盲目追求量的扩张,而忽视了质的提升

    当前,很多运营商为了推动移动应用商店的发展,纷纷制定了很高的KPI考核指标。而事实上由于应用商城实际产生的收入难以支撑开发者或者开发公司的生存,真正的精品应用非常的少,加之终端匹配等各种因素,商城的精品应用非常的少。如果一味的追求KPI,必然使得实际运营人员通过各种补贴、虚增下载等方式追求量的扩张。这种扩张完全是建立在泡沫的基础上的,对运营商产生不了任何真正的价值。长期以往,商城将出现“劣币追逐良币的现象”,成为事实上的第二梦网。

    二是防止移动应用商城定位的偏差,重新思考移动应用商城在移动业务中的定位。

    作为一个商店,应用商城应该思考其存在的价值和定位。作为一种集成门户。运营商们必须思考其面向的目标客户群是谁?(是所有客户还是80,90后等新型消费族群或者是高端传统客户等);其商业运营模式是赢利还是作为推动终端销售,数据业务流量经营的手段?该如何考核或者激发开发者的积极性。是作为运营商未来的创新产品孵化平台、资本运作与投资平台、并购平台或者是其他?运营商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来思考移动应用商店在产业链中的定位,而不是仅仅将商店变成“一个超市”。

    二是防止移动应用商城营销的偏差,重新思考移动应用商城的营销模式。

    随着商店的建设阶段的完成,商城进入运营阶段首要的就是营销。运营商应该借移动应用商城这个“精品超市”,将它和原来的深度运营平台打通,为客户进行产品的配对,并给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移动互联网产品组合方案,甚至实现自主套餐选择。从而实现客户洞察、深度运营、产品匹配、渠道覆盖的完整的营销体系。只有打通运营商深厚的客户消费行为数据沉淀与商城产品之间的匹配通路,才能实现真正的商城营销。或者把其可称为一种“智慧营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