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问题在中国车市上就像哈里波特与魔法石,只要市道一有变动,卖车的、买车的就会被不断变幻出新的戏法所折腾。一俟“涨声响起”,通常是市场的天平又倒向了卖方市场,此时经销商们想到的是赶快屯货,待价而估而多赚些额外的花红,而消费者想到的是出手晚了要吃亏,哪怕是市场已经“跑偏”过度还要去投身于追涨大军;而一旦“跳水运动”开始,必然是市场的天平又向买方倾倒,此时经销商们手中屯着的车辆就犹如烫手之山芋,唯恐抛之不及,而消费者们此时也把口袋捂得越来越紧,耽心着今天捡了一万的便宜,明天便要吃上两万的亏。
从八月中旬以来,诸如“奔驰GL350现车优惠8万、奥迪TT最高让利超4万元、MINI最高优惠4万、甲壳虫16.8万起售、 标致407优惠10.5万、广本雅阁降1.5万、新宝来优惠5000元、新凯越最低8.99万、马3经典售9.88万、志翔最高优惠2万4、威驰导航版降1万8、轩逸沈阳最高优惠6千、上海君越优惠1.3万、奔腾B70让1.2万送导航、福美来让1万、欢动让5千”等等这般的消息就在媒体上愈演愈烈,而类似的消息与前几次跌势中的腔调如出一辙,让人真看不清谁出手更快?搞不清谁出手更狠?因为车市一旦跌势既成,也就应了股市上“跌势不言底”那句老话,虽然天天盼着反弹在即,但是不经过一番反复地抛售筑底,从豪车到入门级的车型都难以安定下来。
正所谓是无独有偶,这对于虽然已经从销售数量上位居于世界一、二,但是消费者和消费习惯都尚在培养之中的新兴市场来说,这样的牛市、熊市的交替震荡还不知要循环多少轮,而从所谓的畅销车型到所谓的滞销车型,也不知还要演绎出多多少少的故事来。这当中只是既苦了车商,也苦了消费者。因为市场是不长记性的:只要涨,就有人追;只要跌,就有人砸,周而复始,倒也造就了市场潮起潮落的一种生生不息。
只是我们的车市历史虽然不长,但是这样的潮起潮落倒也是经历过几次了。只是肯定有人要问,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有车商不断地要么因保守而限产而该赚不赚,抑或是冒进扩产而赔本压库?反之始终不渝的也还有消费者不断地要去追涨杀跌、买高不买低?那么是厂商们不长记性吗?是消费者们不长记性吗?还是缺乏能够洞察先机的高人和预言家,以至于前些日子有不少人戏言,要请世界杯上的算命大师,章鱼保罗也来为车市的看涨看跌算算命。
其实在一个动态的、处于高速成长期的新兴市场上,不论是历史悠久、老谋深算的合资企业,或者说虽然历史不长,但是深喑国人心理的自主品牌企业来说,要想拿出连连走红的产品,以及赶上连续不断的车市大牛,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而作为消费者来说,涨势当中想买到辆称心如意的车型固然可望而不可及,而在下跌市道当中,虽然机会看起来多的是,但是在愈演愈烈的价格战当中,经常会让人乱了心智,捡了便宜但是改变了自己的定位和真正应该恪守的初衷,与自己真正想要的车型失之交臂。
于是在一种震荡多变的市道中,坚持自己就是最好的策略。那些在车市上成了赢家的厂商,总是在潮起潮落中始终坚持自己正确而与时俱进的市场方向,不为一时的世态炎凉而轻易地改变自己既定的运行轨道。而作为消费者来说,特别是作为中国的消费者来说,买车、换车的机会并不多,虽然现在的车市上产品看起来是极大丰富,可是要买到一辆让自己得心应手的车并非易事。所以在这样跳水声此起彼伏的下跌市道中,买到超值的便宜货固然是可喜可贺的,但是为了一些值不得的便宜而开回辆自己并不钟情的车辆,那也未尝不是一种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