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的落榜和专家的愚蠢


“天才”的落榜和专家的愚蠢

 

 

宋公明

 

 

 

“国学天才”是否应破格录取?

 

 

宋公明

 

 

网上有这么一则消息:

 

 

落榜“国学”天才,该不该破格录取?

 

 

8名复旦大学教授联名请求学校破格录取一个“天才”。但因高考成绩6分之差,省招办拒绝投档。陕西省西安市高新一中的高三应届生孙见坤征服了教授的心,也摸到了大学的门,却“搞不定”招办的章。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章清这样评论孙见坤:“他是我见过的对国学最有钻研精神和天赋的学生之一,他对《山海经》的注释水平和见解,甚至高于在读的研究生。他对国学的执著,在我们近几年招收的学生中并不多见。我们几个对他面试后意见一致,觉得是个可造之才。”

 

 

对这个落榜“国学”天才该不该破格录取,论坛设置了网民投票栏,征求大家的意见。其用心,也许是争取人们对“天才”的同情和支持吧?然而在下对此却感到呕心和荒唐。

 

 

第一、

 

 

所谓国学,作为一门学科,其实并不存在。国学一词是五四时期,由于西学东渐,为了与之相对抗,才有人打出国学的旗号。但是即使是所谓的国学大师,也没有对国学下过明确的定义,而且至今也没有统一的说法。例如国学大师钱穆在其所著《国学概论》的“弁言”中说,“「国学」一名,前既無承,將來亦恐不立。”也就是说,国学这玩意,以前是没有的,将来也恐怕也不能生存。现在只能说,所谓国学就是以经史子集、四书五经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而这种传统文化,杂芜并存,是包罗万象的知识大杂烩。而现代学科是有分类明确的科学体系。所以中学只有语文、数学、历史、哲学、地理、物理、化学、美术、音乐这些课程,而没有什么“国学”。所以中学生中出了个“国学”天才,岂不实属荒唐?

 

 

第二、

 

 

《山海经》是一部什么书?《山海经》是先秦古籍,属于神话传说。其内容涉及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也是一个大杂烩。其中神话传说包括夸父追日女娲补天后羿射九日、黄帝大战蚩尤共工怒触不周山大禹治水等故事。由于是神话传说,所以有很多荒诞不经、莫明其妙之处,让后人很难解读,也实在没有多少人有兴趣研究。连司马迁都说:“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不过小孩子对古怪的事往往很着迷,鲁迅小时候也曾对山海经很感兴趣,还是长妈妈替他找来一本,鲁迅如获至宝。不过鲁迅也并没有成为研究山海经的专家。那么一个中学生能有多大本事,能比司马迁和鲁迅还牛气?而把一个上古时代的神话传说当成国学,那些饱读四书五经而对山海经不屑一顾的国学大师们,是不是同意呢?

 

 

第三、

 

 

是不是天才,恐怕也不能由这八位无名之辈说了算吧?就算是教授级的人物,也不是金口玉言吧?智力上或学识上的超常,要经过专门的学说机构或科研机构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科学的考查和测定才能作判断吧?

 

 

第四、

 

 

问题是,所谓国学,并无定论和标准。所谓国学的大师,多是时代落伍者,例如王国维,是为清朝灭亡自杀而死的。五四时期的一干国学家,也多被以鲁迅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干将杀得落花流水。又如国学大师钱穆,把中国革命说成是“天翻地覆,赤禍橫流,神州陸沉”,深表愤慨。晚年又投靠蒋介石,曾作《總統蔣公八秩華誕壽文》歌頌蔣,被李敖骂得个狗血淋头。而所谓的国学研究,多是钻故纸堆,钻牛角尖,无与时俱进之意,有倒退复古之心,更不要说还有张悟本、李一这种打着国学大师名号行骗的坏蛋,这样的“国学”中出的“天才”,不要也罢。

 

 

第五、

 

 

省招办投档,只能依法办事才对吧?岂能随几个教授的看法转移?如果开了这个先例,那么一定会有无数的“天才”冒出来,那还不乱套?要说这破格录取,并不是什么新东西,当年的张铁生,就是破格录取的。而要找一个“天才”,那还不容易吗?

 

 

201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