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8月27日


换车时代呈现混沌乱象

该拿什么产品实现升级

 

 

    一位西装革履的年轻人报完比亚迪轿跑车L3的售价,刻意停了一下,时间仿佛一下子凝固下来——几秒钟,会场上静得出奇……,的确,没有听到什么掌声。在这种谈不上尴尬的氛围中,比亚迪轿跑车L3上市了。

 

    公布售价通常是新车上市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每当一款具备竞争力的价格和产品发布,会场上都会响起热烈的掌声,有时候掌声经久不息。但新车上市的场面并不完全代表其将来的市场表现,很多业内常规常常被具有中国特色的汽车市场颠覆,“这个市场实在是太大了”。面对进入换车时代国内市场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消费需求,汽车企业尤其是自主品牌究竟应该如何调整产品结构才能实现升级?

 

 

  轿跑车会有多大作为?

    日前上市的L3是比亚迪今年上市的第二款新车型,据悉,该企业今年将上市五款新车,本年度也是比亚迪的品牌提升之年。至于轿跑车L3上市为何出现文中开头一幕?业内人士比较认可的说法是,L3太不象轿跑车了。

 

    轿跑车顾名思义是轿车与跑车的综合体。它一方面强调要善于奔跑、具有运动性,另一方面又不能丢掉轿车载人、实用的功能,因此轿跑车的质量性能可以直接反映出一个制造商的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其底盘、引擎、悬挂等各方面都需要达到高性能的要求。一般而言,轿跑车被分为两种形式:可以在轿车基础上增添跑车元素,像丰田锐志、马6轿跑车、以及更为震撼的奔驰CLS等等;再者可以是骨子里就是一部跑车,但套上轿车的实用性元素,像四门跑车RX-8,玛莎拉蒂Quattroport等。

 

    正是因为既有轿车功能,又有运动性的特征,轿跑车的国外定价一般都是高过三厢版车型。最昂贵的轿跑车售价甚至高达2.7亿人民币;在国内市场上,顶级豪华品牌轿跑车售价都在100万元左右。

 

    而比亚迪命名L3就是轿跑车,售价10万元人民币上下。比亚迪方面极其自信地认为,这款搭载了自主研发的BYD483QA发动机,配置有多款高科技电子配置,使用西班牙技术的冲压线和德国涂装生产线以及进口总装线的新产品可以保证精湛的工艺品质,其充沛的动力和舒适的驾驶符合年轻人对极致速度的渴望和追求。

 

    L3轿跑车能一如比亚迪的F3、F6一样错位参与竞争,杀入合资品牌腹地吗?据了解,比亚迪今年“品牌年”并计划年内推出五款车型价格在10万元以上,这一阵营将向10到20万元这一合资品牌腹地发起进攻,L3正是这样一款肩负着比亚迪“冲高”重任的战略车型。

 

    但许多业内人士认为,从L3的外观设计和性能配备上看,比亚迪无疑是拿这款车来“冲量”而不是“冲高”的。作为企业实力的象征,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商业规则,轿跑车往往主打更精细的“小众”细分市场,担当塑造企业形象和品牌的重任,用其“冲量”者少之甚少,因为一旦出现失误,后果不堪设想。国内市场其实不乏前车之鉴,如吉利“美人豹”,由于当年其性能和操控甚至不如合资品牌中的家用轿车,这款产品曾给吉利品牌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可是话还得说回来,也不能千篇一律看待中国汽车市场。人们今年惊异地发现,“中华酷宝”这款基于前驱轿车平台打造的自主跑车,由于拥有和普通家用轿车接近价格等多方面原因,市场表现惊人,单月销量竟达到6000辆,超过很多家用轿车。“比亚迪显然是冲着‘中华酷宝’类似的市场表现而去的”,持这种观点的人不在少数。

 

    “中国特色的汽车市场总是充满神奇”。今年以来,国内汽车市场刮起一股强劲的“运动风”,几乎每个月都有轿跑车或跑车上市:1月初,雪铁龙C4(COUPE)在杭州以大规模全国媒体试驾活动,拉开了正式登陆中国市场的大幕;1月15日,上海通用英朗XT高调上市,此前,进口起亚速迈(SHUMA)及名爵MG6上市……,越来越多的新上市车型都以运动、动感自居。

 

    近日有消息说,自主品牌中的领军企业奇瑞汽车的首款轿跑车型——奇瑞A6CC将改挂瑞麒品牌车标,并将有望在今年年底的广州车展上上市,这款全新的轿跑车型将会正式更名为瑞麒Z5正式量产。

 

 

 究竟该不该加长?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国内汽车市场总结出了中国人喜欢车身加长的特殊嗜好,尤其是在豪华车市场。奔驰、宝马、奥迪,如今中国豪华车市场ABB三足鼎立的格局中,无一没有加长版。

 

    有人说,宝马集团6年前在中国第一次推出BMW5系加长版时,是迫于新款奥迪A 6L长轴距版上市形成的市场压力,仓促之间甚至单纯的加长甚至有损了一些性能。2004年,全新第6代BMW5系开始研发时,面向中国市场的长轴距版就开始同步研发,宝马总部吸纳了华晨宝马的工程师共同参与,直至长轴距版新5系完成超过500万公里的严格极限测试。

 

    宝马感受到的压力奔驰明显很快也感受到了。赶在全新BMW5系上市之前,北京奔驰全新奔驰E级长轴距加长自北京车展亮相后很快便正式上市,这一国产阵营中合资豪华轿车的实力型“加长选手”,使得国内的加长版商务轿车的竞争又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

 

    随后上市的全新BMW 5系中,其长轴距比标准轴距增加140毫米,3108毫米的长轴距超越竞争对手,提供了同级别中最宽敞舒适的后排乘坐空间。为了不损失驾驶性能,全新BMW 5系长轴距的三款直列6缸发动机最大功率从150千瓦到225千瓦。标准配备最高端的8速自动变速箱。BMW 535Li采用3.0升排量直列6缸双涡管单涡轮增压发动机,动力性达到3.5升传统发动机的水平。0-100公里/小时加速时间仅为6.2秒。得益于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BMW 5系长轴距比上一代车型的平均油耗和排放降低18%。

 

    不为外界所知的是,车身加长“牵一发而动全身”,为了加长,宝马多年进行了大量的改进,包括一些新技术的运用,如新车使用的高效动力技术——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电动转向助力、智能降阻进气格栅以及低阻节能轮胎等等。车身加长远不只有仅仅“加长”那么简单。

 

    正是“加长”存在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专家们告诫一些试图进入中国市场的新车型无需擅自加长,否则有损其美感和性能。

 

    其实,有业内人士透露说,加长后的全新BMW 5系用的就是BMW 7系的底盘。

 

    在国内中级车市场,长车身车型取得巨大成功,尤其是以凯美瑞、雅阁为代表的日系车。长车身车型的成功很快又成为同级别车型的参照物。

 

    被吉利寄予厚望的帝豪EC8即将上市,为维护吉利帝豪品牌的高端地位,帝豪EC8 达到了2805mm超长轴距,以期望获得更加伸展自如的前后排空间。吉利方面表示,EC8完全采用欧洲标准,遵循国际C级车标准打造,不但强化了车辆行驶时的操控稳定性,而且为车内驾乘人员提供更加宽敞的内部空间,在车内的任一乘员都能享受到舒适无压的乘坐感受,不管是在商务应酬及走亲访友的场合中,都显得体面合宜。

 

    相当于C级车的形体尺寸,是成就帝豪EC8成其为旗舰车型的重要标志之一。一些业内人士认为,经受多年的市场考验之后,吉利打造自己的豪华车品牌实际上综合了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无论是体现在设计理念、外观配置、操控性和安全性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巨大飞跃,如今跨级的车身尺寸所诠释的意义,与当年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关于车身该不该加长以及如何取舍早已有一经典案例:如今面对甲壳虫,一代代设计师们依然觉得它不可更改,增之则长、减之则短。难怪有人说,还“没有任何一辆车有甲壳虫那样的社会效应”。当墨西哥人不再允许两门汽车充当出租车,要求德国大众将甲壳虫修改为四门版的时候,德国人毅然地选择了放弃,宁愿停产。

 

 

 核心技术依然是关键

    不可否认,如果是同样配置、同样的价位,在国内日益成熟的汽车市场上,消费者或许还是会选择一些合资品牌汽车。而对于自主品牌,无论是推出自己的轿跑车还是各自的高端产品,价格优势短时间内不可能放弃,正是依靠这些年取得的长足进步,自主品牌汽车开始有信心实施品牌上攻,杀进合资品牌腹地,但核心技术的欠缺还是不能忽视。

 

    20多年来,中国汽车产业通过与跨国汽车公司合资合作,引进了资金、技术、管理和车型,促进了汽车产业发展,满足了国内市场需要。但是,这种发展模式对国外依赖性很强,去年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还不到一般,在增长最快的轿车领域,目前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也不到三成,并且大多是中低档车。国产轿车的核心部件和平台技术,大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许多关键零部件还需要大量进口。

 

    核心技术缺失成为掣肘我国汽车产业升级的最大软肋,也是我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第一大隐忧。工信部副部长苗圩在庆祝中国汽车工业年产1000万辆下线的庆典上指出汽车强国的三个标志之一,就是要掌握核心技术和新技术发展趋势,支撑和引领世界汽车产业的技术进步,并在这一过程中,培育自主创新能力。不尽快补齐核心技术的短板,不建立技术创新体系,产业强国将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