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些跨国公司的朋友私下交流,很多人有意无意间埋怨说,现在中国市场不好做了,压力很大。对此,我请教了很多资深人士,得出的答案基本相同,那就是这些公司的本土化不够,面对本土企业的崛起,跨国公司的反应太慢,延误了很多战机,令人遗憾!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了,跨国公司来华做生意很多都在20年以上。但据我观察,虽然很多公司逢人就标榜自己已经成为中国本土的公司,但事实上,他们除了想方设法把产品和服务卖到中国来外,远不像他们说的那样。中国区在全球的地位,中国区决策的权力,中国区的研发等,都没有得到总部的强有力支持。很多公司不要说一把手,甚至连部门老总,都是从外国派来的。不是满口英文、金发碧眼的洋人,就是讲结结巴巴中文的新加坡和香港人,真正本土长大的高管几乎没有。因此,跟他们交流非常不顺,也很难受。这样的团队和组织架构,怎么能做好中国的生意?
但是,我发现,有一家完全由中国人管理的在华跨国公司,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其他公司借鉴。它就是英特尔中国大区。最近跟英特尔中国大区总裁杨叙先生,在上海朝夕相处了几天,我们有了多次深谈的机会。杨叙很自豪地对我说,“与其他跨国公司最大的不同,英特尔中国基本上由本土人管理。可以说,目前的英特尔,迎来了历史上最佳的发展时期。”
英特尔在华包括工厂、研发大约有7500人,分布在全国各地。从研究开发到工厂制造到市场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成为美国总部之外的唯一一个全功能的“第二总部”。
中国大区总裁杨叙,个子不高,但很壮实,声音洪亮。在重庆上完中学后去美国,从实习生开始了英特尔的职业生涯。派到中国也已有10多年了,从技术销售一路成为中国大区总裁,这是一个熟悉东西方文化、执行力很强的实力派人物。他的太太也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杨叙对中国的了解和理解,已经渗透到每个毛孔。他在与客户、政府、消费者打交道时,可以说是游刃有余,四两拨千斤。
第二位是戈峻,英特尔中国大区执行董事,负责法务、政府、教育等等。戈峻是江苏苏州人,早年留学美国,在美国加盟英特尔,后派到中国工作。因为熟悉中国文化,在他的努力下,一直与政府和社会各界保持顺畅的沟通与合作。
英特尔一直响应中国政府的发展战略,英特尔封装厂扎根成都,英特尔晶圆厂落户大连,充分展示了英特尔感知中国的战略,毋庸置疑本土高管团队起到了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
总部设在上海的英特尔亚太研发中心和总部设在北京的英特尔中国研究院,两个总经理都是上海人,都在英特尔工作了很多年,也都非常熟悉中国的国情,一个叫梁兆柱,一个叫方之熙。他们在各自领域的研发,都与中国的企业保持密切的合作。
张文立羽,女,浙江人,12岁随父母去美国定居,也是一毕业就加盟英特尔。她现在掌管英特尔中国的市场渠道集团,这是一个小巧玲珑的女生,外表娇柔,但内心坚强。因为熟悉本土的风土人情,在她的领导下,中国大区的市场和销售做得非常出彩,为英特尔全球所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