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超越·创新——世纪之交对我国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思考


     一、我国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发展概况

     从建筑室内环境设计来看,它是一个包括现代生活环境质量、空间艺术效果、科学技术水平与环境文化建设需要的综合性艺术设计学科,其任务是根据建筑设计的意念进行内部空间的组合、分割及再创造,并运用造型、色彩、照明、家具、陈设、绿化、传达设计与设备、技术、材料、安全防护措施等手段,结合个体工学、行为科学,环境科学等学科于一体,从现代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对建筑内部环境作综合性的功能布置及整体艺术处理的空间环境设计。若从室内环境设计的社会基础来看,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能力、科学技术水准、文化艺术传统及其民间风俗习惯等多种因素均对其有影响,而经济的发展程度则起着根本的作用。室内环境设计的发展,可以追溯到自有人类以来也就有了人类的建筑活动,同时也就有了室内的环境设计,从此,也就揭开了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发展历史……

     我国现代室内装饰设计的发展,可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北京迎接建国的“十大工程”的室内装饰算起,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其设计可说是侧重于为政治性建筑服务的;其后伴随着改革开放形势所带来旅游事业的发展需要,设计的重点又转向了旅游和景园建筑,以及为其服务的公共建筑上;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由于各类公共建筑、特别是居住建筑的大量营建,加上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及迫切要求提高生活环境质量的呼唤,室内环境设计才真正走向民众,并开始为广大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室内环境装饰设计服务(1)。回顾我国现代室内环境装饰设计行业的发展,伴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国的建筑室内环境设计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广阔的建筑与室内环境装饰市场,不仅为各类室内环境装饰企业的成长与壮大提供了优良的沃土,也为我们的设计师们施展自己的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促使建筑装饰材料加工等相关行业共同发展,使室内装饰行业成为生机勃勃的“朝阳产业”,整个室内装饰市场呈现一派兴旺发达的景象。

     然而面对飞速发展的商品经济热潮在给我国室内环境设计与实践带来勃勃生机及众多发展机遇的同时,国外室内环境设计方面的许多新思想、新理论与新观念被引入了国内,促使我们的设计师们眼界大开、思维活跃。但与此同时我们的室内环境设计创作与工程实践也受到了来自多个方面的冲击,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商业主义”倾向,至使我国尚处于启蒙时期的现代室内环境设计发展受到很大影响。最主要的问题表现在室内设计风格方面照搬袭模仿之风盛行,这种港台风格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影响到国内室内环境设计的发展,进入90年代更是受到以“欧陆风格”为主流的各种设计新潮与流派的冲击。虽然有不少设计师还是坚持不懈地对具有本土文化风格的现代室内环境设计的探索,但面对“商业主义”的倾向及新奇怪诞的设计思潮,显然从设计文化方面提高我们的建筑室内环境设计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人类已经进入“地球村”的时代,现代设计中对人类文明的珍惜与环境的保护应该受到更好地重视,未来的设计是多元化的设计时代,各个国家的设计文化特色与鲜明的地方风格设计作品理应受到尊重和推崇,这是因为文化的塑造与建构才是我们面向未来的设计发展方向。

     二、面向未来的建筑室内环境设计思考

     作为当代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建筑室内环境设计,在经历了对走进国门的诸多现代设计流派,如“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晚期现代主义”、“新古典主义”等的探索与思考后,当代中国的设计师们更关心的则是走向新世纪的中国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未来发展。今天,中国已经加入WTO,中国的室内设计师理应在世界面前向国外同行展示出自己特有的建筑室内环境设计文化个性特色,理应建立对每一个设计项目精益求精和负责任的意识。并且我们的设计师在思考走向未来的中国建筑室内环境设计发展趋势的同时,还应该勇敢地承担起建设有中国文化特色及时代精神的建筑室内环境设计职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中国必将成为一个世界上最为宏大的建筑及内外环境创作领域,这千载难逢的机会无疑也给我们的建筑师、设计师、管理者与施工企业提供了众多施展才华的机会,当然也有不少的困难与问题将要摆在我们的面前,需要我们去克服、去解决,这是因为有了机遇就必定会有更大的挑战。同时应加强对各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设计出更多的精品。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作为走向新世纪的建筑室内外环境设计师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就是“如何在高速发展的经济及文化建设进程中,为人民建造出相对良好的并能持续发展的生活环境,以及如何利用创新的观念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2)从中国当代建筑室内环境设计来看,就是要在设计创作中注重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优秀传统设计文化,去芜存真,并处理好设计中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时代精神和地方特色的有机结合关系,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室内环境设计创新之路来。

     其次我们也应明白建筑的室内外环境设计也应向与国际接轨的方向发展,要用新的技术手段改造传统的设计手法,以提高我们的设计工作效率,并注重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在现代建筑室内装饰工程中的推广运用,把握好新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与方向,开拓出设计的崭新局面。

     再者,我们还须进一步提高设计人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设计水平,加强施工队伍的管理与培训,使设计师的设计成果能由技艺精湛的施工队伍来实施。同时,我们还要维护和提高设计师的社会地位,以便其设计成果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只有这样才利于设计的创新、施工质量的提高,并促使建筑室内外环境设计市场竞争机制的日益完善,以尽快改善当前的发展现状,促进中国当代建筑室内外环境设计的健康发展。

     三、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建筑室内环境设计探索

     纵观20世纪以来世界设计发展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当今设计随着电子技术的普及和信息的快速传播,国际化与同一化的倾向越来越严重,从而造成各个国家与民族的传统、地域、个性与文化的差异不断地丧失,人类在追求高度物质化与功能价值的同时,常常忽略对精神、文化价值的重视,致使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得不到继承。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现代设计走向国际化、现代化与同一化的趋势中,也有不少的国家和民族,结合自己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走出了一条超越传统、充满本国文化特色又有时代精神的现代设计之路来,诸如我们近邻的日本与韩国,乃至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建筑室内环境设计,他们成功的经验,颇值得我们很好的学习和借鉴。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字记载历史的文明古国,又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源远流长的中国建筑与室内装饰文化,无不值得我们自豪与骄傲,从而促使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中去研究与发掘、继承、乃至发扬光大。而当前由于商业化的冲击,出现那种放弃理想、丢掉传统、丧失文化、随波逐流、模仿抄袭、急功近利、唯利是图、粗制滥造等不负责任的现象,必将被时代及有良知的中国设计师们所唾弃。中国当代的建筑室内外环境设计,是应该具有当代中国的文化特征与时代精神的。这也正如当代著名的中国建筑界前辈、两院院士吴良庸先生所言:中国一切有抱负的建筑师,应当学习外国的先进东西,但各种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从本国的需要和实际出发进行探索,创造自己的道路。吴先生身体力行,一生从未间断过实现这一崇高理想的设计创作实践。由他主持设计的北京旧城菊儿胡同改造工程,荣获“世界人居奖”等三个世界大奖,成为被人们所推崇的成功范例。又如著名的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设计的北京香山饭店,就注重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民居和园林的设计语于现代建筑与室内环境设计,使中国的地方风格与国际化语汇交融,开创了现代建筑与民族文化结合的典范。最期落成的北京中国银行建筑与室内环境设计,贝聿铭先生又在建筑室内四季厅的大空间中融入了北京四合院的神韵,并与庭园绿化设计有机结合,使其空间设计中的文化性受到了很高的评价。

     由此可见,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发展中大国来说,一味地抄袭西方某些商业化的设计模式,显然是不可取的。近年来一大批有理想的室内设计师们,立足本民族的文化根基,继承传统,超越传统,在建筑室内外环境设计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实践,创造出一系列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又有时代精神、风格多样的建筑室内外环境设计作品来,例如北京人民大会堂香港厅、澳门厅、全国政协办公楼、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中国工艺美术馆、国际饭店;上海大剧院、博物馆、浦东新世界商厦与时代广场;广州白天鹅宾馆、花园酒店与中信广场,以及武汉佳丽广场及同济医院住院部新内科大楼。

     等等建筑的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如果从居住建筑室内外环境设计方面来看,富有中国文化特色与时代风貌的作品更是不少。另外,近几年由中国室内设计学会组织国内外专家评选出的中国室内设计各项大奖的优秀作品,如公共建筑类的浙江杭州新隆达大酒店、江苏苏州春兰展览馆、辽宁省文化艺术中心室内设计、中国民航学院天津新区图书馆室内设计、吉林长春市月亮神酒店室内设计及住宅建筑类的富怡雅居A栋24层双拼房室内设计等,这些作品在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基础上,又与展示时代风貌的现代科学技术、材料及装饰技艺有机结合,从而创造出既有传统特色又有时代美感、令人耳目一新的当代建筑室内空间环境来。同时也展示出青年设计师们在现代建筑室内外环境设计方面走向成熟的设计文化观念,以及明确的设计责任感来。

     从世界各国当代一切优秀的设计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它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并不是一“承”不变的,因为如果这样只会是仿古与复古,只能是走向僵化。我们主张应该结合时代的需要,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在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才能使设计作品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来。当然,要达到这样的深度,需要我们的设计师下功夫去研究本国的传统建筑与室内装饰文化,才能从传统文化的精神上去领会,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一些皮毛的模仿。作为中国的设计师,还需了解中国的国情,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在设计创新中不但关心公共建筑室内环境的创造,还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与大众息息相关的住宅建筑室内环境的设计研究与工程实践中去,从整体上使中国当代的建筑室内环境设计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因此,立足于中国的国情,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广泛吸收世界上一切优秀、有时代特点的文化成果,“纳百川于一流”,才可能使中国的当代建筑室内环境设计走向世界与未来。让我们以满腔的热情去创造中国当代建筑室内环境设计文化,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室内环境设计创新之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