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北大沦落为二流是好事


大量一流高中生出国留学,导致清华北大只能招到二流生源,清华北大具有全球最好生源的优势将不复存在。我的晚辈都毕业于清华,这是我最大的骄傲,我不愿看到清华北大沦落为二流。但我也知道,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高潮远未到来,特别是优秀高中生出国的比例将日渐提高,清华北大包揽一流高中生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情感上我不愿接受这样的事实,但理智告诉我,这是天大的好事。

一流的学生总是要出国的,只是什么时候出国不同而已。原本在清华北大获得学士、硕士后出国,现在无非提前到高中毕业就出国。这样一来,一流的学生不再占用国内有限的优质资源提前享受到了国际上一流的教育,而国内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了原本无法享受到的清华北大一流的教育,这不是两全其美、一举多得的好事吗?

有人会担忧,这会影响到中国大学的声誉、质量,会影响到清华北大在世界上的地位、排名。从眼前来看,这种担忧不无道理。但稍作分析,这绝对有益于中国高等教育的进步和发展。中国的大学病得不轻,已不可能靠自身调养便能重新振作。民众对大学的批评由来已久,社会对大学的抱怨不绝于耳,政府对大学的投资也是与日俱增,大学本身重内涵求质量争一流的表态也老早让人的耳朵长出了老茧,但是,大学有进步的起色吗?培养出创新人才了吗?出一流的成果了吗?诞生跻身于世界前100名的大学了吗?延续目前这种状况,中国的大学与世界大学的距离只会越来越远,中国大学的名声只会越来越差,中国大学自身的病也只会越来越重。中国优秀高中生的集体“大逃亡”就是民众、社会对国内大学强烈不满的最直接证明。要想中国的大学改革见效,要想中国的大学重新崛起,靠几十年来的小打小闹、修修补补,已无济于事,必须伤筋动骨、釜底抽薪!不置中国大学于死地,中国大学已不可能重生。大学不倒闭、教师不失业已不足以激发起政府、官员、校长改革的决心和勇气。今年30万的出国留学人数,对决策者和一些大学已有所触动,但还远没有达到让高校倒闭的程度。好在种种迹象表明,留学浪潮将一浪高过一浪,距中国大学生源危机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

高中生出国浪潮的掀起,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失败,但也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