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民安


 国泰民安
——发展暴行指向区域的经济 
                           
一:问题的提出
要解决反人类组织的反人类罪行,究其原因,有两点是需要作到的。其一,切断反人类组织的经济来源;其二发展暴行指向区域的经济。从2008.3.14到2009.7.5。我们看到了来自东西方的不同的宣传版本,如何处置,笔者认为:按照中国哲学的精髓来处理较为妥当。不激烈对抗,亦不消极等待。我们把真相呈现给国际社会,然后,踏踏实实地发展我们的经济。即所谓弃首尾两端取其中。这两个区域的地理的特点是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的——高、大。正因为如此,才备受关注。这就是提出发展暴行指向区域经济的唯一理由。
二:西藏的发展
西藏的发展,我是没有发言权的,因为我没有去过西藏,没有感性认识。但有一点是可以说一下的,那就是西藏羌塘盆地的石油开发是否可以采用异地开采的方式进行,如可行,即可以保护羌塘盆地的自然环境,又可以最大规模的保护羌塘盆地的地表生态系统。保护西藏的地表生态系统是全人类的事情,我们更是责无旁贷。中华民族对此是负有责任的。而责任则是一种别无选择的目标。
异想天开一下,在昆仑山北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县的境内选择若干竖井的井位,垂直掘深若干米后,即向南掘进至羌塘盆地的储油层。作为配套措施,应加速喀什至青海的铁路建设。利益分配可采用转移支付的方式。需要说明的是,这一庞大工程的建设,应采取零碳的原则进行。我们的指导思想应当定位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风能、光能足以保证该工程对能源的需要。这对扩大内需,这对建设节约社会都是有所帮助的。当然这需要巨大的投资,资金的渠道应该是有的。关键是利益的分配国家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发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发展,我也是没有发言权的,只不过是南疆、北疆、东疆我都走了走。有了些感性认识罢了。虽有喋喋之嫌,亦权作诸位大家的茶余饭后。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位于亚欧大陆中部,地处中国西北边陲,总面积166.4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等8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达5600多公里,占全国陆地边境的四分之一,是中国面积最大、陆地边境线最长、毗邻国家最多的省区。新疆,古称西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西汉政权与西域各邦建立了联系。公元前60年,西汉政权在乌垒(今轮台县境内)设立西域都护府,自此西域正式列入汉朝版图。清乾隆后期改称西域为新疆,1884年正式建立新疆省,省会迪化(今乌鲁木齐市)。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10月1日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设在乌鲁木齐市(蒙古语意为优美的牧场)。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共有47个民族成份,其中世居民族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塔吉克、锡伯、满、乌孜别克、俄罗斯、塔塔尔等13个。截至2007年末,新疆总人口为2095.19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为60.7%。新疆现有14个地、州、市,其中包括5个自治州、7个地区、2个地级市;87个县(市),其中包括32个边境县(市)、6个民族自治县;以及853个乡镇,其中包括43个民族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新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14个师,175个农牧团场,总人口258万人。
      新疆远离海洋,四周高山环抱,境内冰峰耸立,沙漠浩瀚,草原辽阔,绿洲点布,地形地貌可以概括为“三山夹两盆”:北面是阿尔泰山,南面是昆仑山,天山横亘中部,把新疆分为南北两部分,习惯上称天山以南为南疆,天山以北为北疆,哈密、吐鲁番一带称东疆。南疆的塔里木盆地面积53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盆地。位于塔里木盆地中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贯穿塔里木盆地的塔里木河长约2100公里,是中国最长的内陆河。北疆的准噶尔盆地面积约38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盆地。准噶尔盆地中部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面积约4.8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沙漠。新疆湖泊众多,水域面积5505平方公里,其中博斯腾湖水域面积980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新疆东部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4米,是中国陆地最低点。
    新疆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2007年平均气温10.9摄氏度,年均天然降水量165.6毫米。区内山脉融雪形成众多河流,绿洲分布于盆地边缘和河流流域,绿洲总面积约占全区面积的5%,具有典型的绿洲生态特点。新疆水资源量约占全国的3%,共有大小河流570多条,地表水资源量903.8亿立方米,人均地表水占有量是全国平均数的2.2倍。地下水资源量554.1亿立方米;冰川储量2.13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50%,有“固体水库”之称。由于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气候干旱,水资源受季节因素影响,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地表水蒸发量大,致使一些地方水资源不足。农用地面积6308.1万公顷,其中耕地411.42万公顷,人均占有耕地2.95亩,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1倍;林地面积676.5万公顷‘牧草地面积5112万公顷,占全国草场总面积的20%,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仅次于内蒙古,居全国第二位。新疆太阳能、地热、风能等资源丰富,是中国日照最多的省区之一。全区全年日照时间平均2600-3500小时,居全国第二位。
  新疆矿产种类全、储量大,开发前景广阔。目前发现的矿产有138种,探明储量的有99种,保有储量居全国首位的有10种,居前十位的有58种。石油、天然气、煤、铁、铜、金、铬、镍、稀有金属、盐类矿产、建材非金属等蕴藏丰富。据全国第二次油气资源评价,新疆石油预测资源量209.2亿吨,占全国陆上石油资源量的30%;天然气预测资源量10.4万亿立方米,占全国陆上天然气资源量的34%。煤炭预测储量2.19万亿吨,占全国预测储量的40%。  新疆具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新疆自然景观神奇独特,冰峰与火洲相望,沙漠与绿洲为邻。文化积淀厚重,民族风情浓郁,名胜古迹众多,开发潜力巨大。按照《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的资源分类,在中国旅游资源六大类68种基本类型中新疆至少拥有56种,占全国的80%以上。截至2007年末,新疆有国家A级景区165个,其中5A级景区3个,4A级景区15个,3A级景区69个;有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34个。著名的自然风景有天池、喀纳斯湖、那拉提草原、博斯腾湖、赛里木湖、巴音布鲁克草原等。新疆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在5000多公里古丝绸之路的南、北、中三条干线上有着数以百计的古城池、古墓葬、千佛洞、古屯田遗址等人文景观,交河故城、高昌故城、楼兰遗址、克孜尔千佛洞、香妃墓等蜚声中外,记录了中西文化交汇的历史,展示出古老新疆辉煌的文化画卷。
    新疆的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品种独特、特性优良,开发潜力较大。新疆野生动植物达4000多种,雪莲、贝母、甘草、麻黄、罗布麻、肉苁蓉等分布广泛,质量上乘,具有独特的品质和优良的特性。新疆还是多种果树的原始起源中心和次生中心,果树资源丰富,其中优良品种300余个,自古以来就有“瓜果之乡”的美誉。野生动物近700余种,占全国种类的11%。新疆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116中,约占全国保护动物的三分之一。其中列为一级保护的有28种,列为二级保护动物88种,包括蒙古野马、藏野驴、藏羚羊、雪豹、棕熊、白肩雕、黑颈鹤等国际濒临野生动物。
解放前的新疆,国民经济是以农牧业为主的体的自然经济,农业落后,工业几乎空白。新疆和平解放五十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新疆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创业,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各族人民的生活有了巨大改善。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总体实力明显增强。2007年,全区生产总值3523.16亿元,比上年增长12.2%,比2000年增长1.0倍,比1978年增长16.7倍。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二、三次产业的比重由1978年的35.7:47.0:17.3、2000年的21.1:39.4:39.5,调整为2007年的17.8:46.8:35.4。全口径财政收入640亿元,比上年增长32.2%,比2000年增长3.3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85.86亿元,比上年增长30.3%,比2000年增长2.6倍,比1978年增长39.0倍。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2007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13元,比上年增长16.3%,比2000年增长82.7%,比1978年增长31.3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183元,比上年增长16.3%,比2000年增长96.7%,比1978年增长25.7倍;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和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由1980年的5.42和7.8平方米提高到2007年的20.38和22.45平方米。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全面发展。2007年,农业增加值628.72亿元,比上年增长7.1%,比2000年增长48.8%,比1978年增长7.5倍。粮食总产量867.04万吨,实现了粮食生产“区内平衡、略有节余”的战略目标。棉花产量290万吨,比上年增长8.4%,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38.2%。现代畜牧业不断发展,占大农业的比重达到21.8%。特色林果业已形成规模,总面积突破1300万亩,林果品产量达到411.98万吨,其中南疆环塔里木盆地已形成1000万亩林果生产基地。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全区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6家,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86家,地州级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近245家,从业人员达34.8万人,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了全区60%以上农户增收。新疆特色农产品发展方兴未艾,啤酒花、番茄、枸杞、甜瓜、葡萄、香梨、苹果、杏、石榴、核桃、红枣等特色农产品饮誉国内外,其中番茄酱出口量占国际贸易量的1/4,啤酒花产量占全国的70%以上,枸杞占50%以上。新疆已成为全国最主要的商品棉、啤酒花和番茄酱生产基地及全国重要的畜产品和甜菜糖生产基地。
    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形成了以矿产资源开发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导力量,包括石油天然气开采、石油化工、钢铁、煤炭、电力、纺织、建材、化工、医药、轻工、食品等门类比较齐全、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工业体系。建设了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吐哈盆地三大油田,以及克拉玛依、独山子、乌鲁木齐、库尔勒、泽普等石化基地。宝钢、神华、中粮、国投等20多家国内知名大企业大集团积极参与新疆企业重组和资源开发,一大批项目正加紧建设。2007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378.48亿元,比上年增长15.0%,比2000年增长1.2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稳步提高。2007年,工业企业原油产量2604.31万吨,位居全国第3位,比上年增长2.8%,比2000年增长33.9%;天然气产量210.3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8.1%,比2000年增长4.9倍,跃居全国第一;原油加工量1705.81万吨,比上年增长5.6%,比2000年增长70.4%;原煤产量5018.64万吨,比上年增长11.1%,比2000年增长79.3%;发电量416.8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6.7%,比2000年增长1.3倍。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经营水平不断提高。截至2007年末,新疆上市公司已达30家位居西北五省第1位、全国第16位,资产总额1023.9亿元,总市值3174.31亿元,对新疆经济建设和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投资环境明显改善。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50.84亿元,比上年增长18.1%。改革开放30年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12642.97亿元,年均增长18.6%。一大批水利、交通、通信、能源和石油化工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和建成投产。目前,新疆铁路营业里程已达2925公里,连通了全区主要地州和经济区域。公路总里程14.52万公里,已形成以乌鲁木齐为中心,以7条国道为主骨架,东联甘肃、青海,西出中亚、西亚各国,南通西藏,并与境内68条省道相连接,境内地市相通、县乡相连的公路交通运输网。全疆现有在用民用运输机场12个、全天候备降机场1个,航线153条,形成了连接国内52个大中城市和国外43个城市的空运网,通航里程已达16万公里,是全国拥有机场最多、航线最长的省区。油气管道总里程6793公里,“西气东输”管道、乌鲁木齐—兰州成品油管道、鄯善—兰州原油管道、中哈原油管道是国家陆上能源安全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07年末,固定电话用户696.20万户,普及率为33.7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808.30万户,普及率为39.4部/百人;互联网用户157.80万户,以光缆为主、数字微波和卫星通信为辅的现代化传输网络已经覆盖天山南北。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继续提高。坚持保护与建设并举,努力改善生态环境,天然林保护、平原绿化、荒漠植被保护和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周边沙漠化治理、“三北”四期防护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全面推进,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状况继续得到改善,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截至2007年末,新疆共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28个,保护区总面积21.48万平方公里,占新疆土地面积的12.9%,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已经批准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8个,总面积12.76万平方公里,占自治区国土面积的6.7%;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2个,面积18.09万平方公里。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前沿。逐步形成了沿边、沿桥(第二座亚欧大陆桥)和沿交通干线向国际、国内拓展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现有一类口岸17个,二类口岸12个,是全国拥有口岸数量最多的省区之一。有3个国家级开发区(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3个边境经济合作区(伊宁边境经济合作区、塔城边境经济合作区、博乐边境经济合作区)、1个出口加工区以及中哈两国跨境经济贸易和投资合作区(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已有75个县(市)对外开放,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2007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137.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0.7%,比2000年增长5.1倍,比1978年增长了583.7倍。其中,进口贸易额22.13亿美元,占总贸易额的16.1%;出口贸易额115.03亿美元,占总贸易额的83.9%;边境小额贸易总额94.17亿美元,占总贸易额的68.7%。口岸过货量1949万吨,其中阿拉山口口岸过货量1703万吨,占总过货量的87.4%,居中国陆路口岸过货量第二位。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自1978年起,外商直接投资累计8.12亿美元。自1992年起,已成功举办16届乌鲁木齐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乌洽会”已成为中国西部及周边国家颇具影响的经贸盛会。同时通过中西亚高层论坛、吐鲁番葡萄节、乌鲁木齐服装服饰节、喀什南亚中亚商品交易会等一系列节庆活动不断加强对外开放的经贸合作。
     
    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明显提升,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以加快旅游开发、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促进商贸流通为重点,推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旅游业已成为新疆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撑。2007年,国内旅游人数212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8.0%;国内旅游收入192.92亿元,比上年增长29.4%;入境旅游人数43.8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9%;旅游外汇收入1.6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5%;旅游收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5.3%。新型流通业态蓬勃发展,连锁经营网点达3000个,2007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7.70亿元,比上年增长16.5%。房地产、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批发和零售、餐饮业规模继续扩大。金融、保险、信息和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取得新进展,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的转变步伐加快。非公有制经济进入了改革开放以来最为活跃、最为迅猛的发展时期。2007年末,私营企业达6.89万户,注册资金913.6亿元,从业人员70.79万人;个体工商户达48.32万户,注册资金108.8亿元,从业人员78.9万人。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新疆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全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学技术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全区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6.2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25.94万人,占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56.08%。拥有县以上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116个,建成27个博士后流动(工作)站,沙漠治理研究、异体克隆动物技术等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十五”期间,全疆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1167项。2007年,取得科技成果220项,专利授权1534件,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截至2007年末,全区有各级各类学校6670所,共有在校生402.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58.5%;各类学校专任教师27.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教师15.8万人,实现“普九”的人口占到全区总人口的99.8%,青壮年文盲率已控制在2%以内,全区人均受教育年限为8年左右;有普通高校32所,本专科在校学生21.64万人,比1978年增长14.1倍。从2000年起,国家决定在内地发达城市重点中学举办内地新疆高中班。目前,办学规模已扩大到内地28个城市的50所中学,年招生5000人。从2004年起,参照内高班模式,在疆内8个城市开办了区内初中班,年招生5000人。文化事业欣欣向荣,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93.5%,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3.5%。医疗卫生条件大为改善,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进一步巩固。截至2007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7465个,床位8.17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0.47万人,基本实现了所有县(市)有医院、卫生防疫站和妇幼保健机构,乡(镇)有卫生院,村村有医疗点。
     
    国家非常重视新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使用。截至2007年底,全区共有5.89万少数民族公务员,占公务员总数的4.01%,一大批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管理人才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活跃在政府机构以及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得到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教育、文化事业有了很大发展。目前,在新疆各类教育中均有多种少数民族语言的教学。其中,基础教育阶段采用了维吾尔、汉、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锡伯、俄罗斯等7种语言进行教学。新疆的报纸用维吾尔、汉、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锡伯6种文字出版发行,少数民族语言的报纸达134种、期刊206种;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实现了维吾尔、汉、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5种语言播出,新疆电视台实现了维吾尔、汉、哈萨克3种语言播出。少数民族古代文学巨著《福乐智慧》、《突厥语大词典》和少数民族历史史诗《格萨尔》、《江格尔》、《玛纳斯》等一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保护,并得以发扬光大。“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1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从新疆多民族的实际出发,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符合国情的民族、宗教政策,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各族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权力。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宗教人士、宗教场所和群众正常的宗教活动受到尊重和保护。目前,全区有宗教活动场所2.4万余座,其中伊斯兰教清真寺2.39万座,宗教教织人员2.9万名,充分满足了信教群众的需要。高举民族团结的伟大旗帜,大力开展以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为主线的思想教育活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自1983年以来,已连续26年在全区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越来越巩固。当前,新疆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稳定、边防巩固、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已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展望未来,新疆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正展现出无限美好的广阔前景。新疆各族人民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动产业机构优化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深化改革和大力开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改善民生和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大发展,为把新疆建设得更加繁荣富裕、更加和谐稳定而努力奋斗。
          贴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网站上的新疆概况,是想让朋友们全面的了解一下新疆,了解新疆的历史,了解新疆的现在,了解新疆的前景。或许能更全面的了解我写下该文的目的。
南疆的塔里木盆地面积53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盆地。位于塔里木盆地中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贯穿塔里木盆地的塔里木河长约2100公里,是中国最长的内陆河。这个地方是一块宝地。这33万平方公里是一个什么概念,想来不必赘述。这中间已经有了两条沙漠公路。这33万平方公里就是我要谈的新疆的发展的重点区域。
先生们都很清楚,从《东京议定书》到《巴厘路线图》以及国际间的大大小小的关于气候问题的会议,已经使我们的视觉、听觉都被塞的满满当当。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已经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仅次于美国的国家,以2005年的有效数据为例:美国6种温室气体排放量为71.5亿吨,而据联合国统计的我国的排放量为56亿吨。而我国又是一个极其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温室气体排放量的问题,必定成为我国的重大的国策之一。
异想天开一下,将33万平方公里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变成33万平方公里的大森林,那将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状况?
作为全球最主要的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吸引了全人类的眼球,森林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亦同时成为人类关注的焦点。这个焦点的聚焦之处在于——森林通过全球碳循环而对全球性的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包括森林植被在内的绿色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成碳水化合物,此时,太阳能即转化成化学能储藏在植物体内。这些植物体的一部分以枯枝落叶和枯死木的形式混入地表后,经过氧化还原,又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大气中,这就构成了有机碳在大气——森林植被——土壤——大气系统中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简称碳循环。对全球气候变化而言,森林是一把双刃剑:当它受到保护和有效的管理时,它可以起到减缓气温上升的作用。但是,当它遭到破坏时,则会加速全球温暖化的进程。因此而得出的初步结论即:毁林、造林和森林的再生长即决定着森林在全球气候变化中作用的方向和程度。
国际上的研究综合表明:北半球中高纬度陆地生态系统,尤其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欧亚大陆确实是一个巨大的碳汇。这多少为我们的异想天开提供了一个理论依据。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1公顷阔叶林在生长季节12天可消耗1吨二氧化碳,释放0.37吨氧气;成人每天呼出二氧化碳为0.9千克,吸收氧气为0.75千克。这也将成为我们异想天开的理论依据之一。
如果我们以12天为单位,则每年为30.4个单位。就植物的生长而言,地上部分停止生长,地下部分的生长并没有停止,生命活动还在继续。从生命的角度去探视生命,全年都是植物的生长季。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3300万公顷森林每年可以消耗二氧化碳的量为10.03亿吨。每年可以释放的氧气为37118.4万吨。这组数据具有极大的诱惑力,促使着我将异想天开下去。
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已经有了两条沙漠公路,且两条沙漠公路的两侧均已建成了或正在兴建绿色走廊,其南北向的绿色佐证已经成立。其东西向的佐证是且末至塔中。这个佐证说明了两点:其一,东西向的沙漠公路是可行的。其二,东西向的绿色走廊是成功的。2001年6期《森林与人类》发表了我的《塔克拉玛干明天的绿色希望》一文,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塔克拉玛干沙漠要变成森林,首先要建设纵横交错的方格式的绿色通道。轮台至民丰的沙漠公路就是一个最现实的佐证。它证明了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南北向绿色通道的可行性。由此可完成阿克苏至和田的南北向通道(注:该条沙漠公路已经完成并交付使用)。且末通至塔中沙漠公路建成后,亦将会引进民丰至轮台的沙漠公路的绿化经验,两侧亦必将植绿,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的东西向绿色通道的实物证据。南北向的绿化通道首先应以古河道为基础,建立永久性的居民点,以该点为轴心向四周幅射。东西向绿色通道应以南北向通道为依托进行衔接。相信用不了几百年,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将会变成5亿多亩的绿色的海洋,诸多科学家期待延缓气候变暖速度的愿望,有望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变成森林时实现。”2001年的诸多愿望,现在已经实现。足见发展速度之快是超出想象的。
四:塔里木经济圈
(一):指导思想
自然生态系统所属物种支撑和维系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及其过程中所体现的物质量和价值量的和谐统一。依据循环经济理论,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规律,采用生态生物链的技术体系,融合城市经营的模式,落实零碳原则,达到无废弃物的目标。完成物质循环过程中链条延展而提高价值和价格和谐统一的目的。
宏观: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可持续发展: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和谐:诚以修身,信以立世。
  (二):基本概况
        塔里木经济圈指的是天山以南,昆仑山以北新疆境内的整个区域。在这个
区域内,从行政区划上,共有九个地区级行政单位(含兵团的四个师)。
(三)基本原则
世界上的盐碱土面积约为44.8亿h㎡。我国盐碱土的面积为约33万公顷。主要分布在七个大区:1.内陆盆地极度干旱盐渍土区;2.内陆盆地干旱盐渍土区;  3.宁蒙高原干旱盐渍土区;  4.东北平原半干旱半湿润盐渍土区;5.黄淮海平原半干旱半湿润盐渍土区;6.滨海盐渍土区;7.西藏高原高寒和干旱盐渍土区。相对集中,面积最大而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则是第一大区,而该区正是塔里木盆地。
  2007年8月13日至8月19日,温家宝总理在新疆进行了全面的工作考察,在喀什地区召开的基层党员、劳模和少数民族代表座谈会上,温总理庄重的宣布:“中央高度重视包括喀什在内的南疆地区发展,把它放在整个新疆发展的突出位置。”
塔里木盆地在我国的经济运行中,其地位将愈来愈显得重要。其原因为:1.它是我国21世纪的能源战略接替区;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其支撑点在西部地区,西部可持续发展的重头戏在新疆,而新疆的可持续发展,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在南疆--即塔里木盆地。它的自然区位,它的自然资源,已证实了它的不可替代性。因此,塔里木经济圈的形成已成为必要。
塔里木盆地是盐碱地相对集中的区域,麦盖提、巴楚、岳普湖、伽师、坷坪等县的土壤次生盐渍面积已占耕地面积的90%以上。如何利用盐碱土?如何利用盐碱水?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同时这个问题已超越了自然科学的范畴而融入了社会科学的范畴。它是政治问题;它是经济问题;它亦是社会问题。它与“稳定”这个就新疆而言压倒一切的攻治任务息息相关。在盐碱土的问题上,我们曾走过弯路,生态环境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2001年我发表在《森林与人类》上的拙作《培克拉玛干明天的绿色希望》,其结尾是“环境是活的,环境是有生命的。这应该成为我们今天的理念。在人类发展史上,人类总是以地球主宰的身份凌驾于其他物种之上,人类总是要求其他物种为人类服务,人类与其他物种总是处在不平等状态。人类与其它物种的联系是千丝万缕的。人类与非生命物质的联系亦是千丝万缕的。……我们没有必要去人为地割裂这种联系,其他物种、非生命物质已为人类服务了数千万年,人类是否到了反哺的时候?”
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在农业开发过程中,从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两个层面上都作出了有效的反应。就今天看来,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并不少。
这个基本原则就是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尊重我们自己的乃至别人的经验教训。
(四)技术路线
我们需要回到塔里木经济圈的本题上,以下的贴图旨在让诸位先生可以更直观的看到塔里木盆地的情况。
1:轮台至民丰、塔中至且末、阿拉尔至和田的沙漠公路已经建成通车。
2:轮台至民丰沙漠公路的两侧已建成绿色走廊。
转贴      贴贴        贴于
贴   

  中国论文新疆政区图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地处中国西北边陲,位于东经73°30'~96°23',北纬34°25'~49°10'。东西最长处2  000公里,南北最宽处1  650公里,面积166.49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版权:自治区政府新闻办  自治区统计局)
稿源:  《中国新疆  2008》  责编:  李琴


下载心  http3

塔里木经济圈位于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及周边地带。其地形地貌的复杂多变、其土壤类型的多元化,构成了其地表生态类型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即可称之为地表生态系统耦合。而我们在发展暴行指向区域经济的实践中,所增加的新的生态系统将会使地表生态系统耦合转变为地表生态耦合系统。耦合系统使新的系统所内含的生态系统组分之间激发出新的活力,使其功能互补、系统组分更加合理,更趋完善,更能体现出耦合系统的特征。
从附图中可以看到,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是从北纬37度线开始的,其大致的结束的区域应该在北纬42度线左右。
这个技术路线就是将原来的地表生态系统耦合转变成开发后的地表生态耦合系统。
1. 前期准备
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3300万公顷森林的建设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这个工程需要集我们现有的所有的技术之大成。因此,前期的准备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
(1) 既然是集我们现有的所有的技术之大成,就需要成立一个号令天下的机构。国务院成立一个塔里木经济圈领导小组便成为必要。相关部门领导、两院中的部分院士便应该成为该小组的成员。
(2) 测绘
我国目前尚未依法颁布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地形图,测绘工作就显的格外重要。如每隔0.5个纬度作一个东西向连线来作为基础,测绘的量是很大的。
(3) 树种
沙漠公路两侧的绿色走廊所用的树种大致有三个属,即柽柳属、梭梭属、沙拐枣属。草本植物还有几种。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绿色走廊是由灌木和草本所组成的。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就显得有些不足。这里需要乔木。文冠果是否可以在这里生存,实验就显得尤为重要。
新疆治沙的先锋树种是很多的。贴上上述两篇文章,旨在说明在考虑生物多样性时,应该对树种本身的其他作用予以关注。
转    (3)根据拟进行项目所在的具体区域,进行这个具体区域范围的农业各生产要素的资料整理,包括:气象、土壤、水文、地形地貌等等。
(4)确定项目内容,即项目的利用方向。
(5)撰写可行性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需要提及的是,在笔者所看到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几乎没有一份给出不可行的忠告,这可能与人们报喜不报忧的潜意识有关,但一份真正有分量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应该有直面项目的科学态度,在给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同时,亦应该给出不可行的研究结果,否则,项目实施主体因不可行因素而导致了项目失败,其责任由谁来负?
(6)确定实施方案细则。
按照惯例上报,争取项目立案;按照市场需求,寻找资金来源渠道及合作伙伴;按照方案细则搭建组织框架;按照组织分工和市场需求构建耦合系统。
(7)项目实施基本要素
建立永久性居民点;建设交通干道;建设零碳电网覆盖区;解决永久性居民的生活要素;。
2    具体实施建议方案
塔里木盆地是一个自然灾害系数较高的地区,塔里木经济圈的任何形式的发展都需要以高抗风险为前提。
(1):能源提供区域
          光能的提供地适合于塔里木盆地的任何区域。
风能的提供地建议在乌恰县和塔什库尔干县。
          (2):开发区域设置
          自北纬37度线始,至北纬42度线止。每一纬度线建一东西向的沙漠公路。共六条。自尉犁县至且末县建一条南北向的沙漠公路。南北向即为四大区域,东西向即为七大区域。计28个开发区。
          (3):开发管理区的开发主体
          我国行政区划中的省级单位共33个(含台湾),除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西藏五个省级单位有自己的沙漠及其它重要的生态问题需要治理外,其余的28个省级单位每个单位一个开发管理区,该省级单位即为该开发管理区的开发主体。如香港管理区。开发主体的开发权限则为:开发主体可以按照各自的自我需求设置开发项目。诸如:如能源需求量较大的省份,就可以利用这块开发区的土地种植生物能源类树种,如文冠果。如对中药需求量较大的省份,则可以种植塔克拉玛干柽柳,接种管花肉苁蓉。当然,所有的方案都需要报请塔里木经济圈领导小组的批准才可以实施。
(4) 开发区外缘的配套措施
(5) 环塔里木的铁路应建设完成。经库尔勒-若羌-且末-民丰-和田段应纳入规划,尽快进入实施阶段。
(6) 和田机场、喀什机场、且末机场、库尔乐机场、库车机场、阿克苏机场应按照开发区的发展规划升级的规格。
(7) 经若羌-依吞布拉克镇-青海省的花土沟镇-乌图美仁乡-格尔木市的铁路应尽快纳入规划,尽快进入实施阶段。
(8) 经民丰沿北纬36度线同格尔木相接的铁路应尽快纳入规划。
(9) 经若羌-哈密的铁路应尽快建设。
(10) 工业区应按北纬36度线规划。
(11) 文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应具有针对性的单独立法,对可操作性应予以充分考虑。
(12) 巴州的北四县应尽快规划酿酒葡萄的种植区域,其原因是气候变暖已造成法国的酿酒葡萄的成熟期提前,而酒质下降。
(13) 教育部应对塔里木经济圈的教育状况进行调研。尽快将塔里木大学升级为一类大学,其余地州的综合性大学建设应提上日程。
4:  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
(1)      以一个开发区为例
    一个开发区的面积为1.8万平方公里,即2700万亩  。它所可能产生的各类效益值为:
A:  吸收二氧化碳358214285吨/年
B:  其结果期为100年,按年平均亩收益5000元人民币计:收益135亿元人民币/年。
C  以每人管理20亩地计,则可以安排135万人就业。
(2)  以全开发区为例
A:  吸收二氧化碳10.03亿吨/年。
B:  年收益人民币为3780亿。
C:  可每年安置就业人数为3780万。南疆五地州人口的动态的数字为:和田地区、191万。喀什地区369.4万。克州47.6万。阿克苏231万。巴州122.41万。总人口961.41万。如仅以少数民族同胞为例,则为:和田地区,184.315万。喀什地区,339.848万。克州,44.6012万。阿克苏,171.7254万。巴州,52.1466万。其总人口为:792.6362万.。
D:  如将二氧化碳进入交易市场,以每吨100元人民币计,则为1030亿元人民币/年。
E:    B+D,计每年大约可有近5000亿元人民币的收益。
F:  拉动其它产业等间接收益应不低于5000亿。故总的年收益应在1万亿元人民币左右。
国泰民安,在此一举。
5:    项目区居民点
(1)    项目区居民点组建原则
符合最适人类居住原则;符合农业部“富民家园”原则;符合循环经济理论;
(2)  根据生态生物链原理,建成生态生物链富民家园
A:主体:居室——沼气池——温棚。
B:链条:居民、家畜、家禽排泄物——蝇蛆饲养室——养殖——排泄物——沼气池——沼气:照明、燃料、保鲜、发电等——沼气液——瓜果、蔬菜、饲草、花卉、养鱼、养猪——沼气渣——蚯蚓养殖——养殖余渣为有机肥用于瓜果、蔬菜、饲草、花卉。
后记:
按照弃首尾两端取其中的中庸之道,我们采取集团诉讼亦是大有裨益的。
1.主诉热比娅,切断“世维会”的资金来源渠道,可以有效打击境外“三股势力”的嚣张气焰。
2. 对达赖集团的对话将有很大的帮助。
3. 西方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出于对中国哲学的肤浅的认识,出于对忠恕理论的偏面
理解,一而再、再而三的对我国进行无理的指责,我们不将它视之为挑衅。但释惑授道却是中华民族的责任。通过集团诉讼则是释惑授道的途径之一。

为长治久安,为国泰民安,为将那些被拖进恶梦的孩子们脱离恶梦,塔里木经济圈的开发亦必将成为必然。因此,便有了两安之一和两安之二。

                                                                                              赵世晓
  2009.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