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落日 第4章 (15)张学良是中共党员吗?


 

             孤岛落日

                     王先金 编著

 

第四章 张学良将军幽居台湾 (15)

 

                  张学良是中共党员?!

 

    西安事变前后,张学良与中共领袖周恩来等人的往来密信有好多封,但迄今为止,这些密信的亲笔手迹,几乎全未发现。目前只发现了一封,就是西安事变前,张学良秘密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要求后,写给周恩来的密信手迹。信的全文如下:

                                                               刘  鼎

恩来同志:

    弟此间必须准备整理,须六个月工夫。如时机迫切,那就例外了。“贵我两方屡生误会,必须互谅互让而调整之。”外间情况等等,嘱刘同志面达。特此敬祝

努力!并迄代问候

    诸同志为盼。

                            张学良 

                          而后用  李毅

 

这封密信写于193673日前后。张学良在写这封信的前三四天,已通过刘鼎向中共中央提出了加入共产党的请求。

那时,张学良的东北军有20多万,红军只有几万,大举发动之后,西北国防政府和西北抗日联军的首席,自然由张学良兼任,中共领袖只能担任副手。但如果张学良加入中共,事情就会有所不同。

    1936630日,中共中央接到了刘鼎报告张学良申请加入中共的密电,电报中说:“日要求入我党员,求专人训练。”即指张学良对中共派驻东北军的联络员刘鼎经常提出要求入党等事。

    仅隔一天,即72日,在中央“负总责”的张闻天在发给共产国际的电报中,附带“通知”说,“拟许其(指张学良)入党”,因为这对中共来说,是“有益无损的”。这表明,中共中央迅即讨论并决定将允许张学良加入中共。

    1936815日,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给中共中央书记处的电报中说:“使我们特别感到不安的……你们甚至打算接收张学良入党的通知。”由此可知,张学良确曾提出过入党要求。张学良之所以提出入党,是他要坚持抗日,试图联俄联共,与蒋介石国民党分裂、分道扬镳的合乎逻辑的结果。                          阎明复(左)与张学良在夏威夷

    815日共产国际回电否定了吸收张学良入党的可能性。

 

    张学良去世后,阎明复到美国为张学良将军送葬。阎明复的父亲阎宝航是张学良的挚友和幕僚。张学良在美国定居后,阎明复和他的三姐阎明光曾多次去夏威夷看望将军夫妇。

    20011028日,葬礼结束后,阎明复回到北京。第二天上午,阎明复和他的三姐阎明光去看望了96岁的吕正操老人,向他汇报了参加张将军葬礼的经过,其中谈到对张学良同国共两党关系的看法。

    阎明复说:“张学良将军是国民党领导下的高级将领,现在台湾的民进党执政的政府都承认这个关系,对于他们来说,张汉公是国民军的退休将领。这样看才能理解,为什么汉公去世后台湾政府颁发了对他的褒奖令,并派出代表出席汉公的葬礼。而对于我们中共来说,张汉公是我们的亲密朋友,被我们誉为‘千古功臣’,但从党的政策角度来看,他只是我们的统战对象。”

    吕正操没有直接回答阎明复的话,但是他说了一句:“张汉公是共产党员。”

    关于张学良将军是不是共产党员的问题,阎明复在中央统战部工作时,主持东北军党史整理编辑的宋黎曾对他说过,当时我们党的主要领导人中,知道这件事的毛泽东、周恩来、李克农都已去世,尚健在只有叶剑英同志。宋黎曾经就这件事去访问过叶帅,叶帅给予了肯定的答复。宋黎把他和叶剑英谈话的内容纪录下来,装进一个信封,放在保险箱里。宋黎说,等我死后再拿出来交给中央。阎明复问他:“为什么现在不报告中央呢?”宋黎说:“现在张汉公还健在,我们一定要千方百计保护他,他是中共党员的事绝对不能传出去。”

    1995年,阎明复在莫斯科前苏共中央办公大楼的苏共档案馆里,发现了193612月初共产国际给中共中央的一份电报。电报是共产国际关于不同意中共吸收张学良入党的问题给中共中央的答复。电文说,中国共产党应该扩大自己的队伍,但是应该从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中的先进分子,而不应该吸收军阀入党来发展。这就是说共产国际、实际上斯大林不同意中共吸收张学良加入中国共产党。

    结果如何?当时中共是否听从了共产国际的意见?那只有等宋黎和叶帅的谈话记录揭秘后才能知道。

    据说,1992年张学良在与一位教授谈话时说过:“一般人都不知道我的心理,我可以说我就是共产党。”

 

 

 

                 张学良身后留下的谜团

 

                     生在马车上:飘泊百年

 

    190163日,张学良出生在疾驰于荒郊野外的马车上。这是不是预示着他一生的颠沛流离?

    他自从1931年离开东北,一直再未回过东北;1933年离开北平,1935年离开武汉,1936年离开西安,1937年离开南京,一路永别。此后,在幽居的岁月之中,更是永别一路,一直到1946年告别大陆,永别大陆。他于1993年离开台湾,也再未回过台湾,一直终老夏威夷。可谓飘泊一生。

 

                     两个01年:“生命的密码”

 

    张学良1901年出生,2001年逝世,从人生的起点到终点都是01年,都是新世纪的起点。1901年他出生的那天是星期一,20011015日,他去世的那天,也是星期一。

 

                     两个四月十七日:过生日之谜

 

    按公历,张学良的生日是63日,按农历是四月十七日。

    张学良过生日的原则是:一般不过。要过,绝对避开农历四月十七和公历64日。

    1928年的皇姑屯事件(他父亲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发生在64日,这一天的农历是四月十七日,正是张学良生日这天。因此,张学良年轻时不过生日,有人问起他的生日是哪一天,他总是设法回避。

    后来年事渐高,不忍拂大家的好意,他就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过生日可以,但要避开父亲的祭日。张学良在528日、529日、531日、61日、62日都过过生日。但没有在63日以后过生日,因为按中国传统,祝寿只可提前不可后延。另外还有两个因素:一是赵一荻的生日是528日,所以有时他的生日和赵一荻的生日合在一天过(赵一荻的最后一个生日和张学良的百岁华诞选择的就是赵一荻的生日);二是选择5月份的最后一个礼拜日,与在教堂作礼拜合在一起。

 

                    两个“九一八”:一荣一辱

 

    1930年“九一八”,张学良一纸和平通电,使中原大战各方偃旗息鼓,张学良一跃为国民革命军陆海空副总司令,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跃向权力最高峰。

    1931年“九一八”,是国耻日,也是张学良的耻辱日。从这天起,他失去了东北,被戴上了“不抵抗将军”的帽子,跌入名誉最低谷。

    人生荣辱如草之荣枯,并没有什么希奇,但荣之至,辱之极,仅隔一年,且在一个日子,恐怕并不多见。

 

                      两个就职典礼在31

 

    193431日,张学良在武昌“剿匪”总部,宣誓就任豫、鄂、皖三省“剿匪”副总司令。

    193431日,溥仪改称“满洲国皇帝”,在长春举行“登基大典”。

    如果张学良愿意,他早就当上“皇帝”了。张学良在谈到东北易帜时曾说:“如果我不是这样子的话,东北不是没有了,我跟日本人合作我就是东北皇帝啊!日本人讲明了请我做皇帝,就是土肥原顾问的‘王道论’中说明,意思是不要我跟中央合作,日本人就捧我帮我。”“父亲死后日本派元老林权助来吊丧,事后我请他吃饭。他说,我这么大岁数来了,没得你一句话,我回去无法交待啊。意思是不要挂青天白日旗。我说你忘掉了我是中国人啊!”

    东北三省自从1918年张作霖就任东三省巡阅使直到“九一八”,13年之中一直是张氏天下。日本人几次鼓动张氏父子宣布东北独立,成立一个脱离中国的“独立王国”,张氏父子坚决不从。最后,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了,张学良被日本人逼出东北。张学良离开后,日本制造了一个“满洲国”,将末代皇帝溥仪接到东北,于19323月就任“执政”,1934年改称皇帝。

    两个就职典礼都在同一天,一个是丢了家的司令,一个是被革命推翻了的皇帝。

 

             两个113日:夜幕降临的一天和天快亮的一天

 

    1937113日张学良被押离南京。张学良也是在这一天真正明白了蒋介石不会放他了。不离开南京,他还有一线希望,一离开南京,即说明蒋介石不允许任何人再替张学良“求情”了。

    张学良被囚的终点是1988113日蒋经国去世。因为张学良被囚,不是依据党规、国法、军法,而是蒋家的家法,那只有蒋家人退出历史舞台,他才有希望。后来的情况也正是这样。

 

               两个36年:72年真爱如歌,一半时间“非法”

 

    1928年开始,张学良与赵一荻就成了夫妻,但1964年以前只是事实上的夫妻,并不合法,他的合法妻子是于凤至。直到1964年,张学良才和于凤至解除婚约,和赵一荻正式结婚。

    巧的是张学良与赵一荻一起生活了72年,以1964年为分界线,正好划分为两个36年:

    1928年至1964年,属于“非法”同居,感情至上的36年;

    1964年至2000年,才是名正言顺,情法相合的36年。

 

                两个45年:大陆生活45年,一去未归乡;

                         台湾被囚45年,一步未离岛

 

    1901年至1946年:张学良在大陆生活了45年,自离开大陆,即一去未归。

    1946年至1991年:张学良在台湾这45年里,没有离开台湾岛一步。直到1991年去美国探亲,张学良才算走出台湾。

 

                 两个8年:看着都自由,实际都不幸福

 

    1928年至1936年是张学良执政的8年。

    1993年至2001年是张学良在夏威夷飘泊的8年。

    两个8年似乎都是自由的、幸福的,其间苦衷大概只有张学良自己知道。正是这两个8年里,张学良后脑勺上生出了两条政治“辫子”,被人抓住了。前一个8年被抓住一条,后一个8年又抓住一条。之所以被抓住,大概都与他的自由度有关。

 

               两条“辫子”:生前留下一条,死后留下一条

 

    第一条是“不抵抗”的辫子;第二条是不回大陆的辫子。

    最近网上有一篇文章说:“东北军(奉系军阀张学良之私家军队)在不到两万日本侵略军面前一退再退,一让再让,在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内未放一枪撤出山海关,将东三省大好河山拱手让出。……如果说撤出东三省为蒋介石的不抵抗的命令,长城抗战为当时之中央政府之决断,那么背负家仇国恨的张学良将军为何不率领东北之健儿奋勇抗战收复失地呢,不要忘记无论作为军政首长,一名军人,还是一名中国人,炎黄子孙都有守土保民之责。”“张学良对促成全国一致抗日确有其功劳,但其历史的污点也同样不能否认甚至加以美化。”

    文章还问:“张学良为什么不愿落叶归根?”“我们一直宣传说张学良如何爱国,那就有一点,爱国为什么不回国?”

    有一位美籍华人曾说:“张学良葬于夏威夷是中华民族的耻辱。”

 

            两个关键的女人:一个是情感鸳鸯,一个是生命护卫者

 

    张学良之所以活到101岁,与两位高龄女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陪伴他72年的“牢狱夫妻”,情感鸳鸯赵一荻;另一位是宋美龄,生命“护卫者”。

    张学良早年风流倜傥。1925年,张学良率兵打败了孙传芳,首次进入上海,在上海认识了宋美龄。宋美龄当时是知名闺秀。张学良第一次见到宋美龄,立即为她出众的气质所倾倒,称她“美如天仙”,约会数次,从心底里钦佩这位“佳人”,称她“绝顶聪明”。

    张学良自己说,蒋先生没有杀他,主要是宋美龄保了他。“蒋夫人承认我,我认为蒋夫人是我的知己,蒋夫人对我这个人很认识。”张学良曾说:“宋美龄活着一天,我也能活一天。”

 

    (注:《孤岛落日》最新电子版本约有94万字,有图片300多幅,有需要的网友,可与我联系。联系信箱:[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