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为神木网曝集资建楼卖的官员说情?
8月10日以来,一篇题为《神木县十六名政府官员集资建起17层高楼》的帖子在很多网站流传,帖文直指神木县规划办主任王荣等16名官员集资建楼并公开出售。20日,神木县纪检委介入调查。记者在采访期间,不断接到说情电话,询问有关“16官员集资盖17层楼”的稿子能不能不发,其中不乏政府部门领导。(2010年8月29日《京华时报》)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一边是老百姓为能够买得高价商品房而犯愁、拼命,另一边是传来“16官员集资盖17层楼”的新闻。不管这样的新闻,是真是假,但是记者在采访期间,不断接到说情电话,其中还不乏政府部门领导,都有谁在为之说情,他们又为什么怕这样的稿子发出去?一系列的疑问,在拷问着某些人的道德和良知,拷问着社会的公平正义。
“16官员集资建17层楼”,听起来都有点害怕,他们哪来的钱,他们的手续怎么批下来的。但是不管是真是假,记者了解到,购房者是从个人手中买的房,一名购房者说:“我也听说是县上领导集资建的。”所谓无风不起浪。如果是开发商正常开发的,为什么还要从个人手中买房,为什么不公开出售?这其中必定有隐情,必然有猫腻。而对于举报,当事人却矢口否认“没参与这幢楼的集资,也没有房子在这幢楼”,一推六二五,玩起了“躲猫猫”的游戏。
开发土地、房产开发,必须有合法的审批手续。这幢楼的土地有无合法的审批手续?在神木县城乡建设局,局长刘志明说,自己调任局长不久,这些是档案材料,有保密规定。县纪检委调查过这幢楼的事情,目前主管副局长去外地招标,他不回来,就查不到审批手续。作为土地管理职能部门,原本应该积极配合记者调查,却一边称材料保密,被县纪委调走了;一边称分管领导外出,无法查。而记者要到纪委查时,得到的回复也是,材料保密,不能提供。国务院天天在喊政务公开,在强调信息公开、建设阳光政府,而县政府却啥都保密,一个应该公开的土地使用的批文,都不愿、不能、不敢拿给记者看。难道政令都只停留在中央与地方无关?如此政令不通,如此推三阻四,为了啥,图的啥?
官商勾结、官商一体,是导致社会不公和腐败行为的幕后黑手和巨大推手。很多人,通过官商勾结,利用官商一体,一夜能成暴发户,很多时候,只需一个不公平的文件,国家的钱就归己了。这种事还真不少!!!实际上,作为人民公仆的官员的钱都是政府和纳税人给的不是自己赚来的,也绝不允许经商办企业,为自己谋取私利。但是,在中国,官员就是特权!有官就有钱,有权就来钱。官商,办手续方便,借贷款有条件,洗钱还安全,有关规章不屑一顾。但是,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政府官员不能既作官,又当开发商。既然有官员热衷于搞开发,何不令其改弦易张去官从商。容许官商的存在,就是践踏社会公平正义,就是漠视民生疾苦。
写到这里,笔者不禁联想到日前的另外一条新闻:今年春节前,江苏常熟湖苑五区的居民们从《常熟日报》上的一则通告突然得知,自己房屋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将在15天内被收回,随之而来的就是拆迁。可是,这里的房龄还未满10年,公告之前居民们毫不知情。这次拆迁范围涉及34万平方米的土地,800多名住户,为的是实施“琴湖片区综合改造”工程,把这里建成常熟未来的“休闲商务区”,法律依据是“公共利益”。居民们发出一连串质疑:自己的房产为什么毫无商量,说收回就收回?城市土地规划可以随意修改吗?这样的“商业开发”能算“公共利益”吗?拆迁补偿合理吗?土地储备中心作为拆迁项目的主体究竟有没有法律依据?15日内限百姓搬迁,16名官员建房出售,难道贫富差距就是这么产生的!都是银行出来的钱,有人用来投机,有人用来蜗居,难道区别就在于前者是官商,后者是百姓。
治乱需用重典。在县长的批示下,当地纪检部门已介入调查。毛泽东同志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官员集资建楼出售是真是假,谁在说情,替谁说情,一查便清。神木县曾经的全民免费医疗使国人感动,如今的“16名官员集资建楼”让国人震惊,希望最后的调查处理结果能够令国人信服、满意。
(倪洋军)
相关新闻:
网曝神木16官员集资建楼出售 该县纪检部门介入调查
谁在为神木网曝集资建楼卖的官员说情?
评论
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