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创新与发展”分设七个分论坛众擎2010中国中药行业品牌峰会【成都】,谋定药店&嘉万赢信万祥军应邀出席并演讲与专家们全面梳理中医药发展过程中的新技术、新方法


“第五届中医药发展论坛暨中医药走向世界(北京)峰会”2010年8月7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开幕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体现。中医药以其承载的厚重文化底蕴和医学模式,越来越为世界广大人民群众所了解,中医药所提供的服务越来越为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中医药走向世界、影响世界,正成为历史的潮流。值此中医药发展论坛创办5周年之际,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中国民族卫生协会联合主办、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学术管理部、北京华康中际咨询中心、北京国际交流协会联合承办的“第五届中医药发展论坛暨中医药走向世界(北京)峰会”2010年8月7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开幕。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光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文元;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原省长洪虎;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央保健委员会原副主任顾英奇;卫生部原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局长朱庆生;卫生部原副部长、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原副主任孙隆椿;卫生部纪检组原组长、中国保健协会理事长张凤楼;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佐书;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驻会)张秋俭;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边振甲;中国医药(16.37,0.58,3.67%)质量管理协会会长、国务院参事张鹤镛;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陈贤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李连达;全国政协委员、首届国医大师李辅仁;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理事长兼秘书长宗淑杰等出席了开幕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宣布开幕;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理事长兼秘书长宗淑杰致开幕辞;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作重要讲话;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郁德水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结束后,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原省长洪虎做了《积极贯彻国务院“若干意见”,推动中医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专题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李连达做了《中医理论现代化的探索》的报告。

  在为期两天半的会议中,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李振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原院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原校长巴德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曹洪欣;国家级中医专家,北京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原副会长危北海;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员、“中医药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贾谦;中国药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庾石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党委副书记、博士生导师、教授叶永安;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实验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刘建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副会长许志仁;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内分泌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林兰;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诊断重点学科带头人陈家旭;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会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原司长沈志祥;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副主任、主任医师侯炜;南开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授李建民;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吴红金、谋定药店&中国医药营销企划与市场运营管理中心主任万祥军等20多位专家将为大会作专题报告。

  第五届中医药发展论坛还得到了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环球中医药杂志社、发现杂志社、大众健康报、39健康网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附注:

  2010.1.10-12第四届中医药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  

                                                                           http://bj.39.net/zt/101/14/997354.html

  链接:http://bj.39.net/zt/101/14/997354.html

 

 

第四届中医药发展论坛成功举行

 


  “第五届中医药发展论坛暨中医药走向世界(北京)峰会”

                                           -----万祥军就“中医药创新与发展”的演讲论坛观点

  当前中医药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医药正在稳步地走向世界,国际医学界也对中医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投入越来越大力量展开中医药的研究,这一方面将有力地促进中医药各领域的进步,另一方面也加大了我国中医药界的竞争压力。中医药是我国原始创新的优势领域,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宝库,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是优秀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保障中华民族繁衍昌盛,生生不息的医学智囊,为维护和促进全民族的生命健康安全发挥了重要和积极的作用。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医药长期处于领先的地位,为人类健康和文明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然而近年来,中医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危机,制约和影响了中医药的发展,甚至中医药在国际上的自主地位和主导地位也受到了一些威胁。这就给中医药提出了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中医药何去何从,路在何方?

   实现中医药自主创新,主要通过基于临床实践的自主创新、基于文献整理和知识挖掘的理论创新和有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个途径。

  在中医药自主创新方面,重点推进以抢救中医药古医籍、继承先贤学术思想、丰富发展中医理论为宗旨的岐黄工程;以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拓宽中医服务领域为重点的仲景工程;以中药研发、标准建设、疗效评价和共性的技术研究为主要任务的时珍工程。通过这些举措,扎扎实实地以不断推出新的理论、新的疗法和新的药物来造福于中国人民,提高国民的健康素质,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同时继续推进中医药信息与数据研究平台的建设,使传统知识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起来,倡导高水平、多途径、宽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提高中医药的国际影响,推进中医药走世界,使中医药就能够为全人类服务,这应当是中医药同仁所肩负的崇高使命。 强调,“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中医药创新,是把握中医药发展方向的关键”。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大力推进中医药自主创新必然大有所为,我们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抓住机遇、求真务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创新发展的实践,使中医药为人类的健康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通过改革、自主创新,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推进中医药的自主创新,必须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没有继承就不能保持中医药优势与特色,没有创新中医药发展就失去原动力。既保持发扬中医特色优势,又能有效利用现代科学成果一直是中医药发展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因此,在推进自主创新的过程中,坚持主体发展,把握符合中医发展规律的创新方向是其关键。要强化以中医为主体的发展意识,坚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1.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首先要牢固树立创新意识。鼓励广大科研人员积极创新,通过组织和参与各种创新实践活动或科学研究工作,最大限度地调动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其次,要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第三,加强创新方法和创新技能的训练。

  2.造就创新人才与创新团队。自主创新,人才为本。我们应该依托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积极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努力培养造就一批临床能力强、科研水平高、能够把握中医药发展方向的领军人物,为中医药自主创新提供人才资源。

  3.加快中医药创新平台建设。围绕着中医药创新能力的提高,必须加强三个平台建设。一是中医药临床研究平台。二是中医药科学实验研究平台。三是中医药信息与数据研究平台。

  4.正确认识中医药创新、营造创新文化与道德风尚。正确认识与科学评价中医药创新是把握中医发展导向的关键,一方面,我们要坚定推进自主创新的信心与理念,另一方面要看到中医药不断创新的成果与事实。

  2010中国中药行业品牌峰会将在成都召开

   本次峰会的主题为“品牌支点,释放力量”

        8月31日讯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千年来为人类健康和世界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疾病谱的变化、预防保健需求的增长,中医药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世界范围内对中医药的需求日益增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药比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

   那么如何更好地促进中医药行业的发展?2010年11月25日~26日,2010中国中药行业品牌峰会将携手2010中医药国际科技博览会、第三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在四川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全面展示我国中医药领域发展现状。

   在我国,中医药行业逐渐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尽管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但是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中药产业发展仍处于快速增长时期。2009年1~11月期间,我国中成药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2.89%,中药饮片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5.57%。中成药出口金额实现41.44亿元,同比增长15.75%,中药饮片出口实现17.39亿元,同比增长10.84%。而国家于2009年4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更是给我国中医药发展以极大助力。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整个中药产业发展处于欣欣向荣之际,产品严重同质化、市场无序竞争等问题依旧严重。众多企业在市场上拼杀的时候,还是借助于低价这个利器,而在打造企业品牌和品种品牌方面缺乏足够的动力。”谋定药店&中国医药营销企划运营管理中心主任万祥军强调。

   “事实上,中药以现代工业形式出现不过百年历史,在此之前,我国中医药领域呈现出无数的品牌,从同仁堂到片仔癀,从广声誉到雷允上,都是凭借金字招牌,发展延续数百年。时至今日,同仁堂祖传的“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依旧有口皆碑。我们在传承老品牌的同时,也呼唤着新品牌的出现。”,万祥军称。

   为了推动中药行业品牌建设,助推行业发展,由国药励展联合中国中药协会、中国医药商业协会、中国医药报社、中国药文化协会等相关单位共同组织的2010中国中药行业品牌峰会将携手2010中医药国际科技博览会、第三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同期在成都隆重登场。

   本次峰会的主题为“品牌支点,释放力量”,旨在在主管机构、生产环节、流通环节、终端、消费者间建立起品牌的桥梁和纽带,加速推进中药现代化进程,强化中药在国民健康领域的影响力,助推中药行业的发展。

   中国中药企业品牌峰会将以战略性高度,全方位的视角审视中药行业发展,以选拔传播中药优秀企业品牌、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引导公众安全用药、强化全行业对中药品牌的认识。通过整合行业主管部门、中药及关联企业、商业、用药终端、公众患者、纸网媒体等资源,发现、挖掘那些优秀的、代表中药行业发展的企业品牌,采取长时间、大范围、多方位品评、传播、互动、沟通等手段,达成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行业向健康方向发展的目的。

   据悉,本次峰会将评选出中国中药行业企业品牌百强、现代中成药企业品牌十强、传统中成药企业品牌十强、中成药产品品牌十强、中药材企业品牌十强(含饮片、种植、养殖)、中药行业成长型企业品牌十强(企业)。届时,与中医药相关的数十家政府主管机构及行业协会、近百家主流媒体、数以千计的医药界权威领袖及知名企业家、数以万计的行业嘉宾及观众,将相约成都,共同见证品牌的力量。

   学术、展览齐头并进,科技大会、中药展双星闪耀

   2010中医药国际科技博览会是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国药励展展览有限责任公司共同主办、专注于中医药行业的展览会。该博览会得到国家科技部、卫生部、农业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七个单位的联合支持。

  据悉,此次中医药国际科技博览会将设三个展区,分别是产品招商展区、四川医药展区、优秀品牌企业展区,展示内容包括中成药、民族药、保健品、天然药物、天然提取物、中药材、中药研发成果等,覆盖整个中药领域。

   业内人士指出,中医药国际科技博览会为中医药行业中的制造商与经销商搭建了良好的贸易平台。展商与专业观众能借此平台寻找商机、营销品牌、建立市场网络,相关中医药产品将会通过代理商的商业渠道流通到终端消费者。

   为了交流国际国内中医药领域研究成果,共谋中医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健康之大业,致力于推动中医药学的继承与发展,第三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也将同期举行。本届科技大会以“中医药创新与发展”为主题,由科技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等15个部委共同主办,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等承办,被誉为中医药领域最高规格的中医药大会。大会主要内容涉及中医中药的发展规划、可持续发展战略、学术研究、资源利用、国际交流与合作、科技成果发布与转化等各个方面,国际国内中医药界名流将汇聚一堂。

   为了全面梳理中医药发展过程中的新技术、新方法,本届科技大会除了创新与发展论坛外,还将分设政府论坛、中医药学传承创新与基础理论研究、中医药防治慢性疾病与疗效评价研究、中医药防治重大传染病的研究、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中药创新与产业发展、民族医药发展与创新等七个分论坛。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专题研讨会、林源中药培育与开发利用研讨会、中药饮片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中医药进入国际市场专题研讨会以及需求对接等五个专题活动也将同期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