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校”不仅破坏教育公平,也在制造腐败
昨天人民网海南视窗报道:《“跑校”中介比贩毒还赚钱 关系可以“通天”》,报道说:“在海南教育界,有一种人,他们被称为‘跑校’中介,一到每年的七八月份,这些人就开始活跃于各个重点学校,通过各种各样的关系和手段,拿到这些学校的部分招生名额,并将其当做‘商品’对外出售,获取暴利。”其中有一张女士爆料说:这些“跑学校的”从学生家长手中收取高达数万元的费用,再将其中的一部分交到学校,自己从中赚取高额的差价,“往往是家长交给中介人5-8万元,中介人仅交给学校或者学校领导2-3万元不等,这样的暴利简直比贩毒还赚钱。”
据笔者了解这种情况不仅在海南,全国各地基本一样。只是由媒体公开报道这是头一回。
现在的“择校”,要么有权,这是不花钱的,一张条子就行了,被称为“条子生”;要么就要花钱,这就是择校费。有许多地方择校费明码标价,即便这样也需要有中介人,择校费虽然是明码标价,好处费就要经过可靠人之手,这就需要“跑校”的中介。
年年开学时家长犯愁,在矛盾中选择;校长和这些中介就可以大捞一把。如是说也许会冤枉一些不拿好处费的清白校长。但是真正清白校长的可能也只是少数。有教师告诉我,学校教师基本不能参与择校,具体情况教师根本不清楚。
这篇报道中还援引专家观点:根源在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这个解读地球人都知道。
教育部在2006年就曾经在安徽芜湖和江苏徐州召开现场会和“中国无差别教育高峰论坛”。决心解决教育资源均衡问题,解决择校问题。此后教育部不断表白这个立场,但始终没有时间表。
笔者认为教育部的这个态度的潜台词是干部子女择校怎么办?既然“条子生”不能去消,择校收费也就必定存在。
因此“择校”最终也在制造腐败。
在一些论坛上经常能看到教师、家长对校长的不满,认为校长权力太大,专横跋扈,其中就有这种腐败问题。
笔者认为,“择校”问题已经不能再犹豫了,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很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办法,“均衡”并不要求“一刀切”,但过大的差距必然会带来“择校”问题。而始作俑者正是教育行政机关,“重点班、校”不正式教育机关制造的吗?“解铃还须系铃人”,解决择校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教育资源不均衡,不仅制造了教育不公平,也催生教育腐败,有朝一日这些腐败的校长走上审判台的时候,而送他们走上审判台的正是教育机关所炮制的教育资源不均衡。而教育机关的这些大领导也难逃清白!
二〇一〇年八月三十一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