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产业必须有大市场


            ——关于贵州农业产业发展的思考

  先来看两篇消息:

  第一篇

  《贵州都市报》8月31日报道:在番茄销售市场疲软的情况下,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委办公室和区政府办公室联合下发红头文件,要求辖区各单位干部职工每人购买100斤番茄。白云区蔬菜办一罗姓主任介绍,今年白云区的的番茄种植规模达2万亩,产量近6万吨,但由于市场行情不好,白云区的番茄销售受到很大冲击。罗姓主任说,贵阳市委市政府还专门发文,要求各区、县采取有效措施推动番茄外销。为了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白云区发起了番茄品尝活动,并向区属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发出通知,要求每个干部职工“品尝”100斤番茄,费用由各单位自行解决。

  第二篇

  金阳时讯消息  经历了一个多月的低谷期后,贵阳番茄产地批发价首次呈现明显回升态势,相关监测显示,9月2日当天,贵阳番茄的产地批发价最高至0.45元/斤。今年,我市种植番茄5万余亩,涉及白云区、清镇市、乌当区、修文县、开阳县、息烽县等6个区(市、县)。市蔬菜办提供的相关监测显示,目前有200余名外地客商在贵阳番茄主产区设点收购番茄,贵阳番茄每天的外销量保持在4000吨左右。截至9月2日,贵阳番茄已销售13.2万吨,占预计总产量的66%,其中,乌当区、清镇市销售80%以上,白云区销售70%,修文县销售60%。据市蔬菜办有关负责人介绍,9月2日当天,贵阳番茄的产地批发价基本维持在0.25元/斤至0.4元/斤,比前段时间平均产地批发价有所上升,“当天的最高价为0.45元/斤,高于全市番茄种植平均保本价。”相关测算显示,贵阳番茄的平均保本价为0.15元/斤。 该负责人分析,贵阳番茄主要目标市场——“两广”市场对番茄的需求量上升;大中专院校陆续开学,番茄集团消费量上升;外地番茄上市量有所减少等,是贵阳番茄的产地收购价回升的主要原因。

  

  两篇报道都是围绕两个字——番茄——在做文章,第一篇报道说的是番茄滞销,政府摊派的事,第二篇报道说的是市场转好,番茄销售顺利的事。报道中数据显示,贵阳市2008年番茄产量为20万吨,我想,单就5万亩20万吨产量对于一个地区的农业发展来说,应该是一个大产业。

  这使我想起省里规划的另一个大产业——茶产业,由于黔南州都匀、贵定都属于规划范围,而且都匀毛尖茶还是全国十大名茶,因此对茶产业也都有所关注。7月份,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到湄潭考察茶叶种植加工情况,看到的现象是:三十多家茶叶加工企业,只有少数列为省龙头企业的工厂在生产,其他的都没生产。一个加工厂的负责人说,不敢生产,生产出来卖不出去,茶农的茶青也不敢收,茶农为了防止茶苗不断长高影响质量,没办法,只好剪丢,就像你们大城市修剪绿化一样。在市场上,我们看到,成堆的一叶一芽或两芽的茶青,售价为5元一斤。

  据了解,全省现在投产的茶叶种植面积由120万亩,按照《贵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的规划,到2010年要做到150万亩、2020年达500万亩。由此我想,现在的120万亩就已经出现了卖不出去的现象,在过十来年,500万亩又怎么卖、卖给谁?

  经过对贵阳番茄产业市场销售情况及湄潭茶叶种植生产情况的思考,我认为:大产业必须有大市场。

  省委省政府在《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中有这样一段关于市场的规划:加强市场建设—— 重点支持湄潭西南茶城、都匀茶叶批发市场、贵州茶城、贵阳太升茶叶批发市场等茶叶市场扩大规模,完善管理,增强其辐射带动能力。在规模茶区建设一批茶青贸易市场,使茶青向加工能力较强的企业集聚。加快与省外主要消费市场的对接,鼓励龙头企业、农民经纪人到省外大中城市开办贵州茶叶专卖店、专卖柜和专销区等茶叶销售窗口。加强信息服务网络等无形市场建设,及时收集和发布茶叶相关信息。

  关于大市场,不仅仅是指建设一个大面积的交易场所,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的大流通、大消费。因此不仅仅要建设茶叶交易市场,还要建设好流通体系特别是农产品快速流通的运作体系,一方面加强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另方面还要加强利于市场快速流通的特别规则,同时还要建立健全适应快速流通的服务体系。这是在贸易层面上的大市场建设。

  更深层次的市场建设,还可以考虑农产品深度加工,譬如水城县茶化工产业项目,该项目采用先进的茶化工科研及生产技术,将茶叶副产物及大量粗茶叶作原料,进行一次性投料,同步萃取生产茶多酚、咖啡碱、茶多糖等系列产品,可应用于医药、食品、保健等行业作原料或添加剂。这些深加工产品一般都具有比较高的经济价值并且供不应求,建设这样一些项目,既可以消化掉一部分农产品,又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可以定义为一个深层次的市场建设。上述番茄滞销现象,同样也可以建立深加工企业来消化掉一部分。

       因此我认为:在贵州农业产业发展上,全省有总体规划、各地区有地区规划、各县(市)也有规划,各级政府在规划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的时候,很有必要系统地从区域内外贸易市场、流通环节、初级加工、深度加工的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综合的动态复杂性,从而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