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招拍挂别成“权拍挂”


    土地招拍挂,简单说就是土地的招标,招商,拍卖和挂牌。7月26日,国土资源部官员对外称,频现的地王现象中存在恶意炒作行为,对于招拍挂中出现的问题将解决。土地招拍挂办法正在修改和完善之中,有关内容将纳入法律规范。同时表示,土地招拍挂的出让制度是不容置疑的,而且必须坚持。但在评估中也的确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修改和完善。比如在程序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严格规范,要更加严谨,防止串标、防止招标过程当中运作不规范造成的一些不公平.....从这段话我们会发现一度沸沸扬扬的土地招拍挂制度改革只不过是舆论的一厢情愿——言下之意是不是主要是程序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制度本身没有改动的必要?招拍挂制度与高房价到底关系有多大?关于制度本身到底有没有改动的必要?目前只能说见仁见智吧,笔者要说的是,退一万步讲制度本身没有缺陷,那遵守的怎么样呢?公平能保证到什么程度?监管的到不到位呢?

    据谋体报道,7月23日,YZ市国土资源局对外公开出让了5幅地块,其中一幅市区位置较好的616号地块,有3家开发商竞买,但现场的竞买结果遭到了相关开发商的质疑:YZ市国土局对我们的举牌应价视而不见,“我们这边还在举着牌想拍地呢,那边主持人就落槌成交了”,这样的土地拍卖还有什么公平竞价权可言?据了解,现场拍卖主持人是YZ市国土局招商办主任吉某,“拍卖节奏太快了,速度越来越快,我还从来没参加过这么快节奏的拍卖。 ”一个开发商说。
    “有钱能使鬼推磨”,钱让鬼推磨没见过,但钱让公权力发飙的例子却是屡见不鲜。 
     时下备受关注的《每日经济观察》报社记者因披露上市公司黑幕被公安机关通缉的事儿就是鲜活的一例。
    公权力滥用本不新鲜,高明者总是力求隐秘行事,避免留下蛛丝马迹,而愚妄者则行事张狂,形同舞台表演,以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YZ市国土资源局在拍卖会上的表演可归入后者之列。自己主持拍卖、自己人持槌,人家还在举牌就敢落槌,变公开拍卖为强行拍卖,YZ国土资源局的胆子实在是够大的。
    类似的雷人之举,YZ市国土资源局已不是第一次上演了。就在今年4月份,YZ市国土资源局悄悄收回两个使用不到8年的小区土地使用权,拿到市场上进行重新挂牌出让被央视曝光,4月6日,央视再次曝光该事件,透露官方获得20亿元转让金,称其为了GDP不要民心。
    如果说为了GDP偷卖土地使用权是政绩观作祟,还算是可以接受的理由,那么这次明目张胆地为企业效力恐怕就很难摆到桌面上说了,无利不起早,说没瓜葛,谁信? 也没有人站出来明明白白地说出个道理来。 
    当然,也有一种可能,YZ市国土资源局是“冤枉的”,那就是奉领导之命行事,即便如此,也需说明,以还其“清白”。
    公权力是匹野马,如果让它把缰绳叼在自己嘴里,那它什么事儿都干得出来。关键还要看监管是否得力,别再给大家看既当裁判员又当运东员的笑话了。

     昨日亦有媒体报道,国土资源部已将一份涉及全国1457宗闲置土地的“黑名单”交予银监会,银监会将根据这份“黑名单”做一次全面的风险排查,其中80%的闲置土地可能被收回。如果真是这样,此次国土部重拳打击囤地可谓动真格了。

    在土地价格不断推高的情况下,囤地已成为房地产开发的常态。在这份“黑名单”中,北京、广州、海南、江苏等地成为闲置土地“重灾区”,四地闲置土地数量占全国的近四分之一,70%以上闲置土地性质为住宅用地。通常情况下,开发商或低价拿地等待升值,或等待市场好转再开发,但大规模囤地又必然造成土地闲置。

    此次登上“黑名单”的闲置土地多达1457宗,个中原因颇值得深思。国土部早在1999年就颁发了《闲置土地管理办法》,2009年国务院又发布《关于集约用地的通知》明确,对于土地闲置满两年的,将依法无偿收回、坚决无偿收回或者重新安排使用。此前国土部也曾掀起过打击囤地的行动,但仅有极少数开发商的地块被收回。正由于土地闲置的成本不高,开发商囤地现象也就屡禁不止了。可是笔者倒要追问一句了,除了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的不好外,土地招拍挂制度本身难道没有问题吗?不管其手中有无闲置土地,还允许参加“招拍挂”拿地,这是不是问题呢?眼下,闲置土地累积到了比较惊人程度,现在“秋后算帐”,这本身就凸显了土地招拍挂制度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