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算增幅毫无意义


  中国目前剩下的那些由国资委所控制的国有企业,基本上都是属于那种垄断行业,至少也是寡头垄断的性质,非但如此,它们在享受着垄断所带来的超高利益的同时,还享受着各种各样的其它企业所无法享受的国家政策所给予好处。因此,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其经营的绩效实在是不值得称道,是属于股神巴菲特所说的那种“连傻瓜都能经营好的企业”。

  与此同时,这些带有垄断性质的国企其待遇却是高得惊人,以至于激起了共愤。而这也才有了国资委现在的这一公开解释。

  然而,我们仔细看看国资委的这一番解释,除了那些没有一点让人觉得奇怪的自我表扬之外,就是毫无说服力有所谓薪酬增幅低于全国平均值的笑话之谈。

  且不说这些个国企利用国家(实际上是全国人民了)所给予的21万亿的投资和各种优惠的政策之外,从2006年到现在仅仅只上缴了区区1371亿元的资本收益,这投资回报率也太低了一点了吧,即使是像纺织服装这样的充分竞争的行业的投资回报率也不至于低到这种程度吧?这还有什么好说的呢?不说也罢。

  我们就看看这所谓的低于全国平均值一说,我们都知道任何事物如果要比较的话,一定要找一个起点,两者站在一起,就像体育比赛一样,一直怒火在起跑线上,然后才能说比赛的事情,否则的话,任你是刘翔也好,搏尔特也好,你在起点,我在离终点仅仅只有1米远的地方,你八辈子也别想赢得了我。

  而我们的这些垄断国企,其工资待遇至少是社会平均值的10倍左右(有些企业是远远不止这个数的),现在突然放到一起比较增幅,是一点意义都没有的。试想,如果两者去年的水平是10000元对1000元,那你就是不增长,我增长100%,还只不过是2000元而已,还是比你差远了。

  既然没有可比性,那进行比较就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