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实现基础科学研究的飞跃式跨越


  中国应实现基础科学研究的飞跃式跨越

  【本来想写“中国系统战略报告”一文,鉴于写了白写(这也是我写了不改原因之一),就放了下来。我之所以在此提这个问题的原因,本文所谈的问题,也是准备写的“中国系统战略报告”一文准备写的内容。】

  田忠国

  刚才读到一则报道,说丘成桐先生说,中国应该重视基础科学人才的培养,加大对基础科学的投入。同时,丘先生还说,古往今来,中国人比较讲究实际,像四大发明基本上都是工程上的发明,而对结构性的、理论性的科学兴趣不大,发展也比较漫长。但近代工程的发展提出都是从基本理论上推导出来的,无论数学上的应用还是物理上的应用,物理对整个工程产生了基本上的改变;量子力学的发明和电子学的发明等种种发明对整个工程完全改变的方法和走向,这点中国还是无法做到的。

  至于如何培养基础科学理论人才,丘先生没说,但我想:

  一、基础科学理论是个逻辑思维问题

  二、基础科学理论是个系统结构的逻辑建构问题

  三、逻辑思维是个发散系统程序闭环问题

  由此推论,培养基础科学理论人才的关键在于培养人们的逻辑思维。逻辑思维能力越强,其基础科学理论创新能力同样越强。在研究系统逻辑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系统逻辑是探索未知世界的有效工具,特别是探索未知宇宙空间和未知物质结构的有效工具。当然,对于一个非科学家而言,它只能从哲学的角度思考物质的系统结构,描绘出物质系统结构的逻辑模型,但却无法给出数学逻辑分析,所以,这方面需要科学家、数学家共同努力。

  所以,我们认为,基础科学主要是对科学哲学的研究,但科学哲学要达到可以操作(或者实验的目的),就需要建构一个数学逻辑模型,精确的描绘出系统物质结构的数字逻辑关系,反之,科学哲学就只能停留在哲学层面,无法进行科学实验。或许,这就是西方国家为什么那么重视数学研究的根本原因。

  科学也不单单是个物质成分问题,而更多的是个文化问题,所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也应该培养学生重新思考中国文化的能力。据在国家外事部门的陈赫先生讲,他在接待外国科学家时,外国科学家就说,他们的科学发现,不过是对中国文化的重新思考。陈赫先生也向国家有关部门报告,或汇报了外国科学家的话,但一惯唯外是从的有关部门,竟然以不可能拒绝了陈先生的建议。

  由是观之,有关部门形成了固定思维:

  唯外是从的同时,拒绝承认1978年前的所有中国文化,不论是传统文化还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再看今天主流精英所谓的教育改革,什么教育关系到亿万家庭生活的改善,谬论叠出,令人愤慨。其实,中国数千年的教育史和前三十年的教育,包括世界各国的教育,都不是改善个人生活为目标,而是,社会科学的求道和自然科学的求道。离开道而求个人或家庭生活的改善,知识越多越擅长掠夺社会财富,并据为己有。后三十年的事实早就证明了这一点。当然,社会科学之道不同于自然科学,因为,社会科学之道,不同阶级有不同的道,比如,生产资料的制度不同,其管理目标、管理方式也完全不同。

  大家知道,系统论的最早提出者是钱学森先生,但钱学森先生也提出一个很严肃,但没有引起有关部门重视的问题:中国离开毛泽东思想马上就完蛋。钱先生为什么那样说?是出于他对毛主席的感情,还是出于别的什么原因?钱先生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一个系统论,就足以证明钱先生的系统逻辑思维能力,是一般人无法经拟的,也就是说,他不会崇拜任何人(一个崇拜他人的人是不会成就伟大的科学事业的),包括毛主席。但是他说,中国离开毛泽东思想马上就完蛋。那么原因在哪里呢?

  原因在于,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逻辑(科学)体系,而钱先生在研究系统论的过程中(从思想到技术的演变过程),触摸到毛泽东思想的核心问题:

  系统管理。

  毛主席的系统管理思想,“第五项修炼”给出了比较经典的总结。我想大家读过“第五项修炼”的人不少,不赘。由此可知,钱先生说“中国离开毛泽东思想马上就完蛋”的原因就在这里,而不是所谓的钱先生对毛主席的崇拜。有关部门对人民大众呼唤毛泽东归来不感冒,甚至,对人民大众呼唤毛泽东归来者还大打出手。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实现基础科学研究的飞跃式跨越,恐怕很难。因为,系统管理的核心问题,一是共同目标,也即,“第五项修炼”上所说的“共同愿景”。二是系统逻辑,也即,“第五项修炼”上所说的“系统思考”。三是批评和自我批评、动态纠错、构建共享、共同创新平台,也即,“第五项修炼”上所说的“团队学习”。四是要有敢打必胜的精神,也即,“第五项修炼”上所说的“自我超越”。等等等等,不一一而述。由此我们不止要问:学猫论管吗?

  当然,有人一说管。

  如果做个小生意,猫论自然管用,哪个挣钱搞哪个嘛。但是,治理国家不是做小生意啊。可中国偏偏拿做小生意思维治理国家,而且当成了唯一不变的圣典。治国如此,搞科学研究呢?也是如此,以为花高价买来人才就高枕无忧了。试想,中国革命时期哪个是买来的?周恩来是吗?朱德是吗?不是,他们为了信仰才投身革命的。再说,钱学森是吗?也不是,钱先生是为了报效祖国而来的。所以,建构精神信仰和培养系统逻辑思维能力,是教育的首要责任。教育尽到建构精神信仰和培养系统逻辑思维能力的责任,搞科学研究就是个搭建平台的问题。平台搭建好了,有用武之地,有精神信仰的人才自然会找上门来。

  完全用钱搭建平台,那是纸糊的平台,钱一短缺,马上就做鸟兽散。

  因为,钱是目标,科学研究不是目标。当然,科学研究需要钱,但是,精神信仰是主体,钱只是科学研究的用品。把用品当主体,中国科学研究能力就会越来越萎缩。

  所以,我们认为,中国要实现基础科学研究的飞跃式跨越并不难,难的是从唯外是从和做小生意的思维模式中拔出来。比如,南京就有个叫文建的青年人,对物质的系统结构进行了系统逻辑的建构(理论)。在我们目力所及,一是有关部门根本没重视,很可能还以为他的理论建设是“伪科学”。二是没有数学家对文剑研究成果的数学逻辑化。三呢,或许他头上还悬挂“科学打假”的利剑。写到此处,我们不得不说说方舟子先生的科学打假。因为,我们怀疑他是否是什么人派来殂杀中国科学的?当然,我们没有实据,不敢肯定,只是怀疑。

  怀疑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西方国家明明知道中国传统文化是未来科学的宝藏,为什么西方科学家挖掘这个宝藏时就不打假,中国有人一挖掘这座宝藏马上就有人打假了呢?有关部门为什么不反思一下,非得按照方舟子制定的打假标准执行呢?

  心生一切。

  有人看到这四个字,一定大喊大叫,你是唯心主义者。但是,如果这四个字不是我说的,而是爱因斯坦说的,大家又会做何感想呢?

  心生一切,不过是朱熹“心生万物”的另一种说法。但问题是,爱因斯坦为什么步朱熹之后,又“陷进”了客观唯心主义了呢?是爱因斯坦不小吗?我看未必,因为,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爱因斯坦的文章中(虽然我们读得不是太多)出现过逻辑问题。这就证明,并非爱因斯坦不小心出了逻辑问题,而是,他在告诫人类,人类只有对物质世界有了认识其物质存在才具有实质意义,反之,有等于无。由此可知,这是个认识论问题,是人类的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问题。同时也警告人类,不要对未知世界轻易下结论。

  对未知世界轻易下结论,从本质上说,是对未知世界的无知。

  未知世界比人类已知世界庞大得多,多到已知同未知相比,如果未知是宇宙,已知不过是一粒只有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微尘。所以,所有对未知世界的新思考,虽然可能是错误的(但在某个领域,同时也可能是正确的),但这个错误也可能是洞悉未知世界的一个巨大窗口。但是,有关部门不是鼓励大家朝那个巨大窗口观望,而是关掉了那扇窗户。

  可惜呀可惜,可惜中国……

  丘成桐说,古往今来,中国人比较讲究实际,像四大发明基本上都是工程上的发明,而对结构性的、理论性的科学兴趣不大,发展也比较漫长。其实,我认为,丘先生所说的问题,主要与关闭洞悉未知世界巨大窗口有关,与兴趣问题不大虽然有关,但不是根本原因。

  所以,中国到了打开洞悉未知世界巨大窗口的时候了。打开这扇窗口,中国就离实现基础科学研究的飞跃式跨越日子不远了。关闭了这扇窗口,中国只会在工程科学上跟着别国亦步亦趋。当然,这扇窗口关闭了几千年,前三十年刚刚打开,由于历史惯性的因素,人们又悄悄关闭上了。因此,建议人们多想想钱学森先生的话:

  中国离开毛泽东思想马上就完蛋!!!!

  2010-8-5

  附:

  数学家丘成桐称高校校长请客费可培养千名教授

  中新网济南8月3日电 (记者 刘祺)世界著名数学家丘成桐教授今天下午在山东大学所作学术演讲中表示,中国应该重视基础科学人才的培养,加大对基础科学的投入。

  丘成桐说,古往今来,中国人比较讲究实际,像四大发明基本上都是工程上的发明,而对结构性的、理论性的科学兴趣不大,发展也比较漫长。但近代工程的发展提出都是从基本理论上推导出来的,无论数学上的应用还是物理上的应用,物理对整个工程产生了基本上的改变;量子力学的发明和电子学的发明等种种发明对整个工程完全改变的方法和走向,这点中国还是无法做到的。他认为,中国主要是在基本物理和基本数学上的培养不够,所以中国应该加强对基础科学培养的重视。

  丘成桐认为,培养基础理论人才所需要的费用并不高,比起购买工程设备动辄数千万美金来说,培养一个理论数学家或理论物理学家,每年只需要10-20万元人民币。他说,“一个教授年薪10-20万,培养1000个教授的花费跟中国所有高校校长请客吃饭的钱加起来差不多。”

  丘成桐为美籍华人,1987年至今任哈佛大学数学教授。曾获菲尔兹奖、克雷福德数学奖、美国国家科学奖、沃尔夫数学奖等。19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http://edu.people.com.cn/GB/12335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