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看新闻联播,播出钱伟长遗体送别仪式,政协主席贾庆林、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出席。拍了一些照片,留作纪念。
今天上午,不可抑制的要把昨夜收集的有关叶常棣与钱伟长关系的博客节摘到博客上,看来是冥冥中的神意。
黄河魂的博客说,钱伟长的逝世是“黯然”离去。也对也不对。
对的地方是,确实如钱学森之问所说,新中国几乎没培养出科技帅才。怎么能培养出来?建国不久就抗美援朝,然后就是政治运动几乎不断、整人不断,三反五反、三面旗子,天灾人祸之后,好不容易稳定了几年,又是文化大革命。虽然那个时候也出了两弹一星,但总的来说,整个社会不提倡学知识,更不用说学科学。既然知识、科学都不要了,哪来的科学精神?哪来的质疑精神?不尊重知识,不尊重科学,不允许质疑,科学的基础都没有了,还谈什么科学帅才?
不对的地方是:
1、现在国家允许讨论这样的问题,本身就是尊重科学精神的表现,本身就是科学基础的建设。基础有了,还愁没有高楼大厦吗?以80后、90后这么庞大的敢于表现自我、敢于反抗现实的数量,何愁不出现科技帅才?岂止是科技帅才,方方面面的帅才都可以期待。
80后、90后的群体性出现,恰恰是文革的产物,是文革中成为父母的那一代人的产物。文革的另外一个伟大的贡献是,人与人之间彻底丧失了信任感,包括夫妻之间、父子之间,都丧失了信任感。这在另一个程度上进行了西化。以前中国人讲究的是“人之初,性本善”,和西方人完全相反的,而经过文化大革命,变成了“人之初,性本恶”。腐败的越反越腐,从另一个角度上,放大了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从而更加奠定了西化的基础。80后、90后因此更加质疑社会。这样,在哲学的价值观层面和方法论层面,都加大了西化的力量。现在的80后、90后,是最与世界接轨的一代,不仅是因为网络,更在于社会。而80后、90后的出现,使得国家的继续开放,变得更加现实。从这个意义上讲,即使从西方的科学基础上讲,也奠定了出现大师的肥沃土壤。
2、从世界科技发展的规律来看,具有原创性质的科技帅才是有周期性的。现在的帅才更多的是把以前大师们的理论、知识、技术进行系统化集成。所以,现在的帅才不少,但是标准要变,不是标准的高度要变,而是标准的角度要变。
3、以我的接触而言,新中国的军事领域确实有一批很伟大的科学家和科技人才,其中很多是帅才、全才,但由于政治和体制的原因,没有进行宣传,比如计算机方面、系统集成方面,都有很多大家。但这些人不能宣传,而这些人本身也淡泊名利。如果没有这些人才(23名两弹一星元勋之外),我们国家也不能成为现在世界上的大国。因为现在的世界还是以实力衡量一切的,远没有达到三国曹操不以成败论英雄的境界。中国的两弹一星以及航天载人等领域,是有庞大的默默无闻的方方面面的人才队伍做支撑的。
4、从这些逝去的大师们的成长轨迹看,包括三钱,包括毛泽东、周恩来,包括矛盾、老舍等等的这些大家,都是20世纪初期的五四运动熏陶出来的。现在,经过21世纪初网络革命的熏陶,80后、90后们中,一定也会诞生出类似20世纪的伟人、大师、大家,因为这些人既要面临残酷的现实、又与世界同步,恰与20世纪产生伟人、大师的背景相似。
文章参考来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78cb230100l6t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