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农民工中暑,“法规不完善说”须降温,
今年40岁的民工霍某5日下午因重症中暑抢救无效死亡,这是今年夏天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因中暑死亡的第2位农民工。专家提醒,眼下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高温防暑非儿戏,户外作业一定要注意采取措施预防中暑。(6日新华网)
http://www.chinadaily.com.cn/hqgj/jryw/2010-08-06/content_670576.html
今年入夏以来,多地发生农民工因高温作业而中暑死亡事件,民工“高温福利”难落实现象备受社会各界强烈关注。然而,除了批评业主漠视民工健康权、生命权,缺少应有的“资本良心”,一些声音似乎更多地归责于现行法规的不完善,高温停工缺乏应有的法律保障。
国家有关防暑降温的法规几十年没变,已经不能适应气候环境和经济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形势要求,固然是个很关键的因素,但如果仅仅归咎于法规显然有失偏颇,甚至掩盖造成一例例民工中暑悲剧的根本原因—制度性的冷漠,让民工的休息权、高温停工权等相关权利被忽视甚至于被剥夺。
我国劳动法等相关法规并不缺少有关维护劳动者休息权、健康权以及享有各项福利权利的规定,这其中当然包含着防暑降温方面的内容,关键在于我们的制度制定者和执行者,如何从人性化角度,将其细化、明确,并且通过强有力的监督机制确保其落到实处。
拿济南来说,该市明确规定37℃以上高温必须停工,何以工地依旧顶风施工,致多名民工中暑身亡?概因制度制定、执行者的冷漠使然。诸如民工讨薪事件、职业病赔偿纠纷等,法律不是没有明文规定,可依旧为讨薪难、维权难困扰,时常因此而被殴打、羞辱,甚至于不得不开胸验肺,同样因为如此。
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某些强势群体加薪、改善福利待遇似乎很容易就能找到许多冠冕堂皇的理由,而牵涉到老百姓的一些权益诉求,往往又都以“条件不成熟”、“法律未有明确规定”、“需要有一个过程”等藉口来搪塞,这正是当下弱势群体生态环境迟迟难以得到根本好转的一大关键。
把“法规不完善”当成筐,所有问题和责任往里装,恰恰暴露出制度和人性的双重冷漠。法规可以修订,制度不难完善,落实民工权利保障不是没有办法,关键在于社会相关层面,能否对弱势群体多一些温情和关爱,多一点责任和良心,当然,更离不开对“冷漠者”的问责和制裁。
不让农民工中暑,“法规不完善说”须降温,
评论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