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比亚的农业
赞比亚位于非洲的中南部,平均海拔 1000-1600米,属于高原。国土地势比较平坦,仅有少量的丘陵地带。土地上布满了并不高大、也不繁茂的杂木林。赞比亚国土面积75万平方公里,大致相当中国两个省的面积,人口1200万,人口密度仅相当中国的六分之一。赞比亚还有大面积的耕地可以开发,其可耕地目前仅仅开发了不足20%。首都卢萨卡十分平坦,十层以上的高层建筑仅有约十座,其人口约有200万。
赞比亚降雨比较充沛,平均超过1200多毫升,年均气温14-32度,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十分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赞比亚的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也十分利于棉花、水果、烟草等作物的生长。世界上最好的烟草就出产于中美洲的古巴和非洲的津巴布韦、赞比亚和马拉维的三角地带。
赞比亚有两条主要的河流穿过,其中最著名的是赞比西河,它的水流量充沛,在与津巴布韦交界处形成了巨大的维多利亚大瀑布,其宽度为2.5公里,落差170米。由于水流量大,常年不息,水雾弥漫,涛声如雷,它是世界的三大瀑布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自然景观。
赞比亚远不是我过去想象中的火炉,据当地的华人讲,赞比亚他的气候宜人,与中国的昆明有些相似,夏天不热,冬天不冷。我们到达时正是这里的冬天,衬衣和外套就可以应付。但是,赞比亚分雨季和旱季,主导了当地农作物的栽培。
赞比亚工业很少,几乎没有污染,空气清新,蓝天白云,实在令人羡慕。也正因为如此,赞比亚农业受到鸟害的威胁较大,鸟害可以造成农作物减产5-10%。
赞比亚的农业在经济中的比重虽然很大,但水平并不十分发达。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产量水平只有中国的2/3。所以,在赞比亚农副产品除玉米外,小麦、水稻产品价格是中国的两倍至三倍,肉蛋奶和蔬菜的价格是中国的三倍左右。但是在赞比亚有一些由英国移民投资和管理的大型私人农场,其管理和经营水平较高。这些农场都有大型的自动化喷灌设备,这样就 保证了旱季农作物的产量。但是其所占的比例仍然很有限。
中国的农垦系统从上世纪九十年代陆续在赞比亚投资了几个农场,其中著名的有“中赞友谊农场”,“中肯农产”等,由于这些农场的起点比较高,再加上中方人员的辛勤努力,这些农场的经济效益都是不错的。
中非合作
非洲是传统的英法殖民主义者的“后院”。虽然目前非洲各国基本都已经独立,但是,它们在政治,经济,文化和语言上仍然与原宗主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国也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就开始了它在非洲的投资和布局。比如在利比里亚,美国使馆的美籍工作人员就有1600人,另外还雇佣了800名当地的雇员。相比之下,中国的工作力度,投入程度,以及影响力还远远无法和他们相比。
非洲是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与美国和欧洲保守势力角力的基本群众和“票仓”。当年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斗法中,就是得到了非洲多国的鼎力支持而得以实现的。从道义和未来世界政治格局的角度考虑,非洲是中国外交长期战略的要地;从未来资源和市场的角度来看,非洲也将中国崛起的进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现在实行的走进非洲的战略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中国政府在主导大型投资项目,协助维护当地政局稳定和改善投资环境上义不容辞;同时,中国政府也在鼓励和协助中国民间机构投资和发展在非洲的业务。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采,建筑,制造,农业,轻工纺织和贸易方面可以大有可为。假以时日,以中国人的智慧、勤勉和坚忍不拔,华人在当地的经济生活中一定会占有无可取代的地位。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规范经营的问题。一些小商贩唯利是图,将一些残次品倾销到非洲,给当地人留下了产品质量低劣,商业诚信不足的印象。这种对于当地商业环境和和自身信誉的污染一旦形成,将长期对自身造成危害,将来需要花费许多力气和时间来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