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市场下跌预期超实际也是机会


    

今年汽车市场的最大特点是人心思跌,众口一词的行业危机压力把市场提早打入谷底。从目前的市场数据看,市场表现好于预期,或者说是强烈的市场低迷预期使各方提早进入低谷期。由此考虑未来的市场可能好于预期。

一、市场存在强烈的下跌预期

1、6-7月的市场愁云惨淡,把市场的低谷提早。

首先是库存恶炒,数据混乱。中气研的数据公布后,其库存数据的含义很复杂,而很多并不深刻理解数据含义的炒作导致库存危机深化,并导致各方的观点一致形成危机感。据说6月专业的股票投资的个别投资机构全面清空汽车股票,号称周期拐点已过。其信心的低谷也是市场的低谷和新的机会。

2、是节能车的补贴引起短期观望的低谷

开始说节能车的补贴不导致观望,但客观看6月的零售下滑主要集中于1.6升以下车型,而且目前的厂家达标车型仅是其中几个型号,享受补贴的厂家也面临调整库存结构的问题,这样必然引起厂家销量的下滑。同时经销商为消化老款车型而不得不暂时控制节能车的销售节奏。

3、经济环境不佳

6-7月的经济环境很差。股市暴跌,房市不稳,消费者的消费心态不佳,这个时点应该是消费者最茫然的时期,其购车的热情也不会高,而现在的股市政策性循序渐进的上涨,其对消费心态和财富的影响不小。由此估测6月是消费信心低点,车市也不会好。

4、世界杯和罢工的影响

6-7月的世界杯赶上消费信心不稳,很多人看球解忧,而厂家也是在此期间进行激烈的内部讨论,丰田等企业价格调整等措施和产品加装BOS等进程也在推进。到店率的低迷和产品推进的调整期导致6月应该是低点。

罢工的影响。日系企业的罢工导致产销节奏打乱,实际的生产影响不小,这种情况下的近期日系表现也较弱。

5、周期性因素的魔咒

汽车行业是周期行业,有增必有降,这是不可逃避的规律,很多人信奉这个规律,因此对今年的汽车行业的变化戴上周期性判断的有色眼镜,危机意识和利润下滑等预期时刻影响着判断。我也不反对这样的观点,但还需要细化分析。

 

 

二、市场下跌的预期也有意义

1、整车企业的销售方也借机迫使生产减速

这几个月的汽车市场预期很差,甚至行业内的人也在说库存100多万了,危险了等等,这样导致各方对行业的预期已经很差了。

这种舆论压力导致厂家的产销调整动力也快速加大,毕竟生产企业内的生产方是强势的,销售部一般是弱势的,外界的危机观点对产销调整也有促进。近期的部分企业减产和降低计划目标都是对市场预期强烈但有的结果。

2、适应了调整的主基调

汽车市场从高速增长期进入调整期的转型压力很大,尤其是再库存的压力巨大。汽车行业的生产是刚性的,而销售必然跟随生产调整。今年的库存趋势是再库存的过程,也就是用库存填满每一个仓库和场地,这并非中国的特色,而是世界范围的经济回升的主要驱动力。汽车行业的厂商矛盾和数据解读把普遍趋势变成行业危机。

3、化解经销商压力

汽车行业的赚钱包括两种模式-销售数量和销售质量。整车企业赚钱模式就是数量和结构决定赚钱数量。而经销商赚钱主要取决于销售质量,也就是供求关系带来的进销差价,一般来说销量相对稳定,而毛利是关键,同时库存低有利于价格坚挺和融资成本低。因此经销商与厂家的博弈关键点是库存数量的控制。

09年的特点是经销商赚钱,生产企业不赚钱。记得去年有人评价中国汽车行业的振兴效果是赔本赚吆喝,也就是只见数量增长而不见效益提升。而这时的经销商可是赚疯了,为何今年上市的经销商集团较多?去年赚钱多,股市上市好圈钱,明年再上市就不好圈钱了。

今年的特点是厂家利润回升而经销商的超额利润下降。这主要是供求关系转向消费者的主导权。09年初的库存很低导致消费者高价购车,此时的市场一片和谐,而现在的库存增大,经销商集团必然强力鼓动库存炒作,以达到降低库存和控制进销差价的目的。

三、预期太差后也有反弹

市场的预期太差,而实际的市场并没有这样差,结果是部分消费者不信崩盘预期了,而投资者也逐步回归对汽车行业的理性投资。毕竟机会在危机后才出现,我相信这样的预期也是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