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雄霸最佳雇主榜是一种悲哀


 

2010年度大学生《最佳雇主调查报告》发布,中国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首选国企,次选合资以及事业单位,外企跌出前三位落到第五名。大学生最佳雇主调查活动历时半年,覆盖全国各地700多所高校,由近20万名大学生投票产生,最终评选出最佳雇主TOP10排行榜最佳雇主TOP50排行榜等多个排行。

人们对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首选国企的调查结果并不感到意外,是因为人们普遍认为,往年遥遥领先的外资企业,是由于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大幅裁员、降薪等问题影响,才跌出前三位落到第五名的。

这种说法不是没有道理,这是因为,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国外的一些知名跨国企业纷纷破产或者被收购,跨国企业因此陷入了数十年来不曾遇到过的凋敝,效益直线下降,不是裁员就是降薪,而与此同时,我们的大型国企尤其是垄断型国企不失时机地开始了“小鱼吃大鱼”的国际化进程,纷纷收购跨国企业的股份甚至兼并它们,国际知名度因此与日俱增。人都是趋利的,出于好自为之的动机,大学毕业生转投国企的怀抱当然情有可原,不难理解。

现在的问题是,把外企受冷落、国企雄霸最佳雇主榜的原因归结为金融危机有说服力吗?这需要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问题。众所周知,几乎与外资企业因为金融危机而凋敝同时,国内各行各业也刮起了一股“国进民退”之风,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企大量兼并收购民业,国企所占份额持续增大;二是国企,特别是垄断型国企借国际惯例等东风“涨价出效益”的现象日益明显,比如银行违规收费、石油巨头跟涨不跟跌(跟涨快跟跌慢)、电力企业只涨不跌等等,《最佳雇主调查报告》就显示,在最佳雇主TOP50”榜单中,首次有33家国有大型企业上榜,规模超过上榜企业的六成,遍及通信、金融、化工等行业。

由此看来,国企雄霸最佳雇主榜并不主要是因为外企受金融危机打击更大的缘故,而是因为旱痨保收并且坐收垄断之利的国企更有职业和收入安全感。换句话说,国企雄霸最佳雇主榜其实是源于垄断或者变相垄断。

国企雄霸最佳雇主榜是一种悲哀,贻害无穷。首当其冲的是,相比国企,民企往往处于市场竞争的最前线,体制机制也更加灵活,因此更容易产生思想的火花迸出创新的果实,而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最优秀的人才。可以说,大学毕业生争先恐后投向国企的怀抱,对企业创新成果的诞生非常不利,长远不利于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所以,我们应该从国企雄霸最佳雇主榜中看到一种不足和警醒,那就是民企的未来取决于职业吸引力,而其职业吸引力又取决于薪酬竞争力,如果无法像国企,甚至是垄断型国企那样给在市场中风雨颠簸的民营员工提供过得去的薪酬,对我国民企的正常生存和不同性质企业间的合理构成是极为不利的。如何扭转这种局面,需要有关部门的决策者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