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玉米”上市不代表房价要涨



 

  数据显示,8月21日-8月27日一周,北京商品住宅期房签约1053套,比前一周上升41.5%,这也是连续两周交易量反弹。

 

  于是,“调控VS市场谁更有力”的言论随之而出,“楼市回暖”的判断跃然纸上,甚至有人说“金九银十”楼市将再创新高。

 

  从数据上看,确实北京住宅交易量提升了不少,于是地产言论者们利用老百姓经济学知识的欠缺,偷换概念,试图用“买的人多,价格必升”的暗示,打破投资者观望的心理承受力,从而再一次推高房价。

  我们再总结一下整个月的“业绩”:8月1日-8月29日,北京住宅期房网上签约量为4932套,而7月1日-7月29日,北京住宅期房网上签约量为4434套,8月比 7月上涨幅度仅1.3%,与去年同比则下降50%以上,无论销售量还是价格,都比去年下降了。

 

  即使交易量上升,站在 “被VS的调控政策制定者”的角度上,更应该说是件好事儿,更多的市民因此居者有其屋。房子卖得多了,房价倒是没涨,那些“上千人围观售楼处”的开盘项目,哪一个是逆市涨价的?不都是“同比价格下降”的吗?

 

  有媒体报道,“8月份北京住宅集中放量,中粮万科长阳半岛、领袖慧谷、金地仰山、蓝光·云鼎等7个项目同天开盘,大兴、房山等远郊区域的低价新盘出现千人哄抢、一房难求的场景。”

 

  同时,北方地区常规农作物“老玉米”也该上市了,北京市民也要“千人哄抢、一棒难求”了吗?非也!

  “老玉米”上市,首先是新鲜,然后是便宜,这跟楼盘集中上市一个道理,增加几个百分点“销售额”是必然的,难道您还说“需求决定价格”,判断买的人多必定涨价、玉米市场“回暖”不成?

 

  另据法晚8月29日报道,通州楼盘降幅最多达万元,照现在的销售进度,存量房够卖10年。

 

  拿成交量增长暗示房价升高,不透露还有多少房子没卖、开发商等着收钱过年,这无疑是误导购房者。

  2009年全国新开工面积11.5亿平方米,由于开工项目形成实际供应有一定的滞后效应,今年下半年以后陆续推向市场,三季度以后,房屋竣工面积将快速增长,并于今年底达到峰值。

 

  由此可见,楼市“老玉米”上市,将从8月持续到年底,卖得越多不代表价格越高,今年卖不完明年新一茬的下来,就更不值钱了。
                                                        法制晚报评论员 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