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纳斯失去双臂,反而变得更有活力了:美,来自于悬念。在其断臂之处,滋长着无限的可能性。每一位诗人,都渴望能兑现出其中的至少一种——而又尽量避免与别人的相重复。诗人天生就该如此:少了谁都无法代替。 他写诗,为了变成另一个人。诗是灵魂的表演,为了获得更多的角色,需要不断地舍弃。在写作中,越来越不像自己就对了!
——洪烛(著名作家、诗人,中国文联出版社编辑室主任。)
贵州何思鸣《沉默的远山》封底文字
灵山本是缘,剑啸软徐雨。思春树上鸣,惊人须十年。思鸣,湘西岁月让我们学会了文学,当兵的历史使我们有了壮怀激烈,二炮部队的救灾就是例证。
——徐剑(著名报告文学作家,第二炮兵政治部创作室主任。)
诗歌是我们共同的天空!
——邱华栋(著名小说家、诗人、评论家,《人民文学》杂志社编辑部主任。)
何思鸣的姓名耐人寻味。何是对生活的问询,思是问询之后的求索,鸣是求索之后的感悟。从校园到军旅再到社会,早慧的何思鸣,其人其文情真意切,平而不浅,清而不淡,他在创作之路上一直与他的姓名保持着一种可喜的零距离的双拥关系。
——马萧萧(著名作家、诗人,《西北军事文学》编辑。)
后
《沉默的远山》让我有了许许多多的感动和感慨。
本来,我筹划出版的是一部展现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土建工程兵的恢宏业绩和苦难风流的长卷散文,但因储存文稿的U盘感染了病毒,十五万字的文字全部丢失,请几位数据工程师帮忙也未能将丢失的文字找回。本打算放弃这次出书机会的,但因与出版社签订了出版合同,年内必须出书,迫于无奈,临近年尾我只好临时决定出版一本散文随笔选集。选编作品的过程是异常艰难的。说艰难并非因为自己的作品数量少,而是因为北京一位编辑朋友策划出版一套亲情散文丛书,我有幸添其中,作品早就编排发出了,剩下的具有可读性的作品寥寥无几。这样一来,作品的选择面相对就狭窄了。现在,面对这本编排好的散文随笔选集,我感到了羞涩和不安。
为我这本不成样子的散文随笔选集,徐剑、邱华栋、洪烛、马萧萧、汤松波、周蓬桦、申林、陈洪金、张振萍、姜红伟等兄弟姐妹写了许多鼓励的话,杨智麟兄弟设计了精美的封面,吴学良、黄光启两位兄长出了不少的力。如此深情厚谊,仅仅道一声“感谢”似乎显得过于浅薄。惟此,我只能更加勤奋,力争创作出更多厚重的精美作品来回报他们。
文学这条路实在是太漫长太坎坷了。行走于其间,我想起了古人论说伯牙的一句话:“学琴三年,精神寂寞。”
我祈愿我的文学之路越走越远。
2009年12月31日于六盘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