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前,中国乳业911


    

“因为这些物质不允许被添加到食品中,所以没有对奶粉进行三聚氰胺含量检测”——李长江

 

    2008年9月11日,上海《东方早报》刊发记者简光洲《甘肃十四名婴儿疑喝三鹿奶粉致肾病》的报道。三鹿集团成为第一家被发现在奶粉中掺加化工原料三聚氰胺的公司。该报道此后引发的震动,堪称中国乳业的“911”。

    此前三天,9月8日,甘肃《兰州晨报》报道食用“某品牌奶粉”致婴儿患上肾结石的情况,没有点企业及奶粉的名。

    而此前4个月前的2008年5月,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质量公告》,宣布“产品实物质量抽样合格率为99.1%”,其中,“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大型生产企业在连续三次的国家监督抽查中,产品实物质量抽样合格率为100%”,“16种获国家免检产品和8种中国名牌产品”也全部合格。

    后来的调查显示,2007年12月以来,石家庄三鹿集团公司陆续接到消费者关于婴幼儿食用三鹿牌奶粉出现疾患的投诉。经企业检验,2008年6月已发现奶粉中非蛋白氮含量异常。在这8个月中,三鹿集团公司未向石家庄市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也未采取积极补救措施,导致事态进一步扩大。石家庄市政府于2008年8月2日接到三鹿集团公司的报告后,直至9月9日才向河北省政府报告奶粉问题。调查表明,在这38天中,石家庄市委、市政府未就三鹿牌奶粉问题向河北省委、省政府做过任何报告,也未向国务院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报告。

    其后,包括伊利、蒙牛、光明、圣元及雅士利在内的22个厂家69批次产品中都检出三聚氰胺。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解释说:“以前没有检测到奶粉里含三聚氰胺。因为这些物质不允许被添加到食品中,所以没有对奶粉进行三聚氰胺含量检测。”

    根据官方数字,截至9月21日,因使用婴幼儿奶粉而接受门诊治疗咨询且已康复的婴幼儿累计39 965人,正在住院的有12 892人,此前已治愈出院1579人,死亡4人。

    事件迅速恶化,多个国家和地区禁止进口中国乳制品。

    2008年9月22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长李长江引咎辞职。12月31日,原三鹿集团董事长田文华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被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无期徒刑。

    然而,不到一年,河北等地就再次发现三聚氰胺奶粉,直到2010年,三聚氰胺奶粉仍未绝迹,又出现了“激素奶粉”致女婴性早熟的报道和质疑。中国奶业的911,故事在继续……

 

摘自《60年语录》,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