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发表演讲,公布了一项总额约2000亿美元的企业减税计划。这项据说是为“中产阶级”提供永久性减税的计划虽然有造势搏选票之嫌,但是不得不说很对民众味口。先不论美国在史上最大赤字规模下的背景下提出的减税计划能否成功推行,单看减税的噱头便知将吸引多少翘首期盼的目光 。减税被称为是应对经济紧缩周期的不二法门,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也曾指出,减税是应对金融危机的首要措施,高昂成本的下降是帮助企业度过难关的最重要因素。在2008年肇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袭卷全球时,许多国家忙不迭推出的刺激经济政策中,减税虽然不是惟一的救命稻草,却绝对举足轻重。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国推出的经济救急政策里,减税始终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2009年1月,上台不久的奥巴马即向国会提出一项总额高达三千亿美元的减税计划,期待得到国会的支持,以便在他任期开始后有效刺激已经陷入衰退的美国经济。2009年2月11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就经济刺激方案最终文本达成一致,该方案将耗资7890亿美元,根据当天达成的协议,7890亿美元开支中,35%用于减税。3月17日,奥巴马签署的经济刺激方案里包括了2860亿美元的减税方案,根据公布的计划细则,针对个人和家庭减税规模逾2500亿美元,在未来两年使95%美国家庭从中从中受益,为95%就业者提供了“劳者有其酬”的减税福利,平均每人每年减税400美元,惠及范围达上亿人。仅时隔一年半,奥巴马又拟推出约2000亿美元的企业减税计划,这项同总额5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建设方案连环打出的经济刺激“组合拳”虽还在蓄力,却足以给地球人带来非同一般的震撼。
再看欧洲地区,对于减税原本各国褒贬不一,但是抵不住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自 2008年以来欧盟各国几乎都实行了减税政策。2008年11月12日英国首相布朗敦促各国政府同时实行减税政策,以避免全球经济陷入深度衰退。 2008年11月24日,英国公布了以减税为核心的一揽子紧急经济救助计划,总额高达200亿英镑,其中减少商品销售增值税是重中之重,将原本的17.5%降低至15%,持续时间为一至两年,这也意味着英国政府每年拿出大约125亿英镑“还利于民”。 2009年10月,意大利和瑞典先后宣布了巨资刺激经济计划,德国联合组阁的新政府也表示要大幅降税,以高税出名的法国经历了经济疲软也逐步在税负上有所松动,把宝押在减税上以期刺激经济。2009年初俄罗斯政府决定减轻企业税负,2009年减税总额约为5500亿卢布(1美元约合29卢布)……这些举动彰显了欧洲以减税为催化剂来刺激经济的普遍趋势。
在亚洲,走在发展前列的日本和韩国同样以大规模的减税谋求经济的复苏。日本的税收减免政策一向以种类繁多著称,关怀备注到抚养小孩和赡养老人、贷款买房都可享受减税优惠。在金融危机的巨大阴影下,日本经济也不可遏止了出现下滑和国内消费不振的打击,其政府采取的挽救措施是扩大政府支出与实施大规模减税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主要采取减免税、降低税率、税收抵免等方式,以达到短期规划、快速有效。如在2~3年内,对购买环保车的消费者减免汽车购置税、汽车重量税;在2009年4 月1 日至2011 年3 月31 日的两年内,对中小法人按照18%的减轻税率(原税率为22%)征收法人税。这些被称为“绿色新政”的经济刺激政策,有利地推动了日本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了绿色经济的成长。韩国也是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快迅推出减税政策的亚洲国家,2008年9月1日,韩国政府公布了一系列税制改革方案,对包括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在内的16项税率进行大幅下调,以期刺激个人和企业支出,推动经济增长。据估算,这些改革措施将在未来5年内为韩国纳税人节省21万亿韩元的支出,成为韩国有史以来最大幅度的降税方案。而在金融风暴中风雨飘摇的香港也于2009年6月24推出17项纾困措施,涉及金额168亿港元,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对个人实行减税退税,此策惠及香港百万人,有50万香港市民获得退税,80万人全年免交税。“80万港人免税”一时成为特区佳话,大大增加了人们的信心,扩大了消费。
除了以上国家和地区外,其他如比利时、荷兰、葡萄牙、罗马尼亚、印度、巴基斯坦、沙特、以色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希腊、捷克等也纷纷采取了一些减税措施,一时间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的减税潮。当此之时,曾经在福布斯“税负痛苦榜”上名列世界第三,亚洲第一的中国表现得有些不紧不慢,虽然也采取了部分减税,诸如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下调、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税率下调等减税政策,却都只能算是略有些新意的牒头菜,在涉及范围、强度、影响力方面都难与美、日、韩、英等国匹敌,显而易见减税在政府的主观意识里从来不是应对经济疲软的重头戏。甚至在美国政府忙着做税收减法的时候,中国却在忙着做加法: 今年7月初,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通知,自2010年7月15日起,取消部分钢材、有色金属加工材、农药、医药、化工产品、塑料及制品、橡胶及制品、玻璃及制品的出口退税。这是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出口退税政策首次进行反向调整。而争议已久的房产税,也被反复酝酿着在某时某刻扣到人们头上。
说回减税的话题,税收结构的调整作为一种调控手段必然长期存在。对于国民,减税是喜闻乐见的利好之事,减轻税担,刺激消费,扩大了内需。于政府而言,在短期内财政收入会缩水,不过这绝对不是永久性的,然而一旦减税产生刺激经济之效,随着税源的扩大,税基的增加,税收的总量自然水涨船高,迎头赶上,这也是美英诸国头顶大赤字,立足民生希望籍此达到的双赢目标。如果说全球经济的低迷是一次无法全身而退的历险,那么踩着减税的石头过河,虽然有湿脚的损失,但远比在河里扑腾有沉没溺水之虞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