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区域:让后世博旅游可持续发展


  中秋节以及“十一”假期日益临近,上海世博会成为当之无愧的焦点,而随着世博的即将结束,很多世博馆面临被拆除的命运,因此十一黄金周势必造就又一旅游参观高峰期。同时在世博溢出和辐射作用及上海市民避高峰期的出游影响,又将给长三角区域的旅游业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9月9日日晚2010宁波旅游节正式启动,旅游节期间还将举行2010中国(宁波)国际旅行商大会和后世博长三角城市发展与休闲生活主题论坛等活动,都将为长三角区域创造史无前例的旅游旺季制造契机。

  而如何让世博的溢出效应带来的旅游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成为长三角区域旅游得到最大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山东大学锵锵三角行“关于上海世博会对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进程的影响”调研团队通过对浙江、江苏几个具代表性的旅游城市各级政府和地方旅行社的实地调研得出长三角旅游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完善和旅游业发展利益分享机制的不断整合将进一步延续世博对旅游业发展的溢出和辐射作用,抑制后世博时代旅游业发展低谷的出现。

  利益分享机制:让利益最大化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的影响下,长三角区域早就开展了寻求促进区域内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合作之路。而此次在上海世博会的契机下,长三角区域的旅游业发展的合作机制就显得十分必要和合理。据了解,上海旅游集散中心作为辐射长三角地区的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已经与长三角25个城市的集散中心网络实现对接。而江浙沪两省一市旅游局精心打造的“长三角世博主题体验之旅”也遍布长三角25座城市,其中10组产品系列为“精品线路”,把长三角地区作为“放大的世博园区”,引领游客亲身体验、深度感受“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多重内涵。旅游业的利益分享机制使得长三角取得了利益最大化的优化组合。

    “利益分享机制”就是要客观协调好产业政策与区域政策的关系。长三角逐渐实现区域政策与产业政策相辅相成,旅游产业政策重点在于平衡发展当地经济,改善所在地区的生活条件,保证经济公平发展。该机制强调创造平等竞争的旅游市场环境,使各地区在统一市场中处于公平竞争的地位。在旅游产业布局调整过程中,充分利用利益分享的形式,尽可能避免某一产业的竞争激化,逐渐形成有整体区域优势的旅游产业结构,从而分享这种合理产业结构带来的利益。

     长三角区域必须不断整合旅游资源,协调利益分享机制和利益补偿机制之间的关系,实现区域旅游业发展的的经济利益最大化。

    旅游主题方式多样化:让旅游个性化   

  长三角旅游市场随着世博的举办不断调整其内部结构,提升区域旅游整体竞争力,加紧挖掘世博商机,逐渐从由政府推动转向由旅游企业的扩张和跨区域发展来推动。无论从国际旅游市场还是从国内旅游市场来看,长三角区域的整体旅游市场格局从筹备世博开始就已在悄然转变,以适应该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进程。

  中国旅游业发展已经逐步进入成熟期,群众的旅游意识和旅游观念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随着交通及接待条件不断改善,旅游产品的弹性和替代性增强,旅游者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加大,分布也日益广泛,因此也增大了旅游市场的分散化。

  在这样分散化的旅游方向下,如何更好地整合旅游资源、创新旅游主题和形式成为区域旅游持续性发展的重中之重。

  政府应当采取相应措施降低景点的门票价格以及公路收费,真正地为民众出游提供便利。同时,虽然针对世博会,旅行社的服务素质有所提升,但是那些固有的缺点不容忽视。旅行社应当多开发精品游线路,将旅游的质量实实在在地提高起来。针对民众多偏好短途游,应合理设计路线,在更短时间内浓缩更多的具有吸引力的景点。而且针对越来越多的群众选择自助游,旅行社可以改变运作方式,比如为旅客提供交通设施或联系景点群购打折票等。三是在设计互游线路图时,要看到当今群众的游览趋向。自然景观仍最受群众青睐,但是休闲游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在线路中加入休闲元素也十分重要。在地区趋向上,杭州、苏州、无锡等靠近上海的城市是很多民众的首选。这几点将是设计旅游方案时的依据。

  世博旅游热潮来袭正使长三角旅游一体化进程经历一个更富机会性和挑战性的考验,在利益分享机制下如何创新旅游形式和方式,调整内部结构将成为长三角旅游一体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