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之间,空洞却很真切的喜悦。


 

 

    也算是教师节的新动向吧,某一年开始,国家领导不再到北京师范大学来了,而是选择某一个“基层”,尊师重教了。这真是好风尚!一来少了北京师范大学“如临大某”的阵势,更何况,多大的头来了也和普通教师无关。二来让全国把尊师重教做到了实处。

    然而,总感得这几年议论教师的口气不对。果然今年确有人说教师节成了批判教师节。

    的确,今日教育界之怪现象确实该有许多本“儒林外史”来谴责了。

    但是,万事不可一概而论。高校行政化,导师老板化,名师嘴皮子化,名校牛气化,私校奴隶化,等等,的确是所谓“教育乱象”。但是大多数老师,依然还是只能靠燃烧自己的“精神”,维持生命。

    读司马迁写孔子的困顿以及困顿之中和自己学生的相处,颇有同感。

    孔子被困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便分别向三个学生子路、子贡和颜回提了同一个问题:“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孔子的问话大意是,“诗中有一句:‘非兕非虎,却在旷野游荡’这不正是说我们吗?难道我所奉行的道义是错的吗?我们为何沦落至此?”子路有答,子贡有答,孔子不甚满意,加以点拨,而颜回的回答,却让孔子欣然而笑。颜回的回答是这样的:“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这番回答,语义坦白,简直就是现代汉语,不必翻译了。孔子听了,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颜回的家庭,比孔子还穷,后来颜回死了,作为“颜氏之子”的爹甚至希望孔子赞助点丧葬费用,这个颜氏哪里会“多财”,所谓“假如让你有了很多钱财,我就给你当师爷。”这不过是孔子的一句调侃。

    学生用“因为所行天下大道”,“所以不容于世”的逻辑安慰老师,老师也用一句不可实现的梦想来调侃一下自己和学生。

    师生之间,大概就是这样吧,谈一点大道,再说一点玩笑,即使困在山野,而且饥疾交加,却也时时有师生交流的愉悦。当今,有教育乱象,或者还可能很不少,但是,更多的还是处于这样交流中的师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