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企业该不该搞自主品牌


    9月8日,东风日产在庆祝自已第200万辆汽车下线的同时,公布了其即将开发的自主品牌轿车品牌标识——“启辰”。东风日产副总任勇表示:这款自主品牌将秉承企业的一贯宗旨,为消费者提供价格低、质量优、性能可靠的产品,品牌会凝聚“亲和力”和“信赖感”,在质量上决不妥协。
    合资企业开发自主品牌,东风日产是第二家,早在两年前,广州本田就公布了他们的自主品牌“理念”。当时在社会上引起了反响,除了赞同声外,主要的非议是:合资企业是外方主导,怎么能开发“自主品牌”?这样的产品顶多算企业自有品牌,不能与中国的自主品牌划等号。甚至有人说,这种“自主品牌”不过是外方甩掉的过时产品和技术。东风日产公布了自己的自主品牌后,立即就有不少同样的议论。这就使人不得不思考这样的问题:
     合资企业能不能搞自主品牌?合资企业该不该搞自主品牌?
     而要搞清这样的问题,又必须回答合资企业到底是什么性质的问题。因为如果合资企业完全属于外企,即使它另创品牌,也与中国的自主品牌没有关系,但它要是中国企业,其创立的品牌就应该算是中国的自主品牌。现在国内的合资汽车企业,绝大多数都是中外方各占50%的股份,而且管理层绝大多数都是中方人员。这样的企业具有“中国国籍”,应该算本土企业、中国企业。他们可以搞自主品牌,而且这是在中方掌握了合资企业的话语权后的必然选择。当初,国家决定可以建立合资企业时,初衷就是要通过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日后为我所用。汽车合资企业已经诞生了近30年,中方已经掌握了相当多的研发及生产管理本领,培养出一大批工程技术人才,到该开花结果的时候了。这既是合资的目的,也是历史的责任。合资企业可以而且应该搞自己的自主品牌。
     当然,以往由合资到产生自主品牌的途径是,合资企业中方所属的汽车集团,在合资企业外另外建立新的企业,利用合资企业出来的管理技术人员,利用合资企业的产品技术、结合利用全球资源,开发自主品牌。一汽轿车、广汽乘用车、东风乘用车、上海汽车就是典型的例子。而近几年出现的合资企业直接自己创自主品牌,倒是一个新现象。有人会问:合资企业的外方起码有一半的话语权,他们怎么会同意呢?的确,东风日产和广汽本田搞自主品牌都是事先要与外方协商,并且须争得外方的同意,有的还需修改当初的合资协议,东风与日产合资时曾约定:所有乘用车用尼桑品牌,如今,合资企业搞了“启辰”品牌,合资协议也做了相应的修改。
     外方之所以会同意中方搞自主品牌,据了解,一是中方话语权越来越重,出于无奈;二是自主品牌尚构不成对外资品牌的市场冲击,又能投所在国所好、开拓新的市场,何乐而不为。
     这又引出一个问题:合资企业的自主品牌会不会是过时产品和落后技术的大杂烩?不言而喻,当核心技术大多还掌握在别人手里的时候,合资企业以中方为主导开发出来的自主品牌产品,即使不是大杂烩,也不可能是最先进的产品,要想开发出最先进的产品,让自主品牌步入世界先进行列,还得继续努力,继续攀登、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但是,消费者始终是市场的主人,你的产品不好,我不买就是了。相信合资企业的中方无论从国家的使命出发,还是从市场的需求考虑,都会竭力为消费者生产“最适合的产品”。至于让中国自主品牌进入世界前列,也一直是中国汽车人矢志不移地梦想。
     合资企业搞自主品牌已经成为一个必然趋势,不论你现在搞还是不搞,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都会推动你走到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