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明传奇人生(3):在渭华起义前后的岁月


萧明在渭华起义前后的岁月

脱离冯部参与发动渭华起义

 

他在白色恐怖下追求真理,写下了无数传奇的故事

他在明媚阳光下埋头苦干,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

从早期工人运动领导者到新中国首都工会的领导人

工运领袖萧明与其传奇人生(连载三)

 

留苏回国后出任冯部要职

白色恐怖下发动渭华起义

“二七”大罢工,沉重地打击了敌人,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工人阶级的威望,唤起了人民群众的觉悟,使他们从血与火的洗礼中,进一步认识了帝国主义、封建军阀是中国人民的死敌,认识了工人阶级是反帝反封建的中坚和脊梁。“二七”大罢工,也受到了列宁和共产国际的赞扬。共产国际来信说:“你们的行动,已经走到世界无产阶级的队伍里。”中国的工人阶级已经成了世界工人运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924年秋,根据共产国际的安排,中共北方区委派萧明等前往苏联学习,同时在苏联学习的还有邓希贤(邓小平)、李大章、潘自力等数十人。萧明到苏联先在工科大学学习一个时期,后又转入中山大学。在中山大学萧明担任了党小组长和共青团指导员等职。

1925年冯玉祥发动的“首都革命”失败后,于19261月冯玉祥被迫通电下野,赴苏联考察。4月,冯玉祥在赴苏途中冯玉祥加入了国民党。8月,冯玉祥离苏回国,被国民党中央任命为国民军党代表、国民政府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9月抵五原(今属内蒙古自治区),组织国民军联军,被推为总司令。率部誓师,表示遵奉孙中山遗嘱,进行国民革命,实行三民主义,反对帝国主义与军阀,宣布全军将士集体加入国民党。此时,中共北方区委也开始重视和加强对北方工作的领导。经李大钊的沟通,中共和共产国际与冯玉祥多次接触,关系愈来愈密切。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帮助下整顿队伍,苏联政府给予国民军大批无偿的军械弹药援助,并派遣顾问团到国民军工作;李大钊和北方区委先后选派宣侠父、陶新畲、耿炳光、黄日葵等30多名共产党员,以国民党的公开身份到冯玉祥的部队开展政治工作。经过苏联、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帮助,冯玉祥在“思想和许多政治方面的见解也慢慢起了变化”。采纳李大钊建议进军甘、陕。

1926年底,萧明与邓小平、李大章、潘自力等20多人奉命结束学习,提前回国从事革命活动。他们从莫斯科出发,途经西伯利亚的乌兰库德至乌兰巴托,然后到乌兰巴托。由于运输工具问题,在此停留月余。邓小平、王崇云、朱世恒作为先遣队经包头到黄河上游的银川,在第二年阳春三月抵达古城西安。而萧明等到乌兰巴托后则被派往绥远五原,任冯玉祥部北路军总司令部政治部副部长和总政治部中共党委书记。不久萧明跟随冯玉祥部的北路军由五原南下参加粉碎刘镇华围攻的战斗。

19274月和7月,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大革命运动惨遭失败。冯玉祥因曾参与蒋介石、汪精卫的反共活动,共产党人纷纷脱离冯部。在这种情况下,中共陕西省委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于926日召开第一次省委扩大会议,纠正右倾情绪,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方针。根据工作需要,中共陕西省委任命萧明为渭南县委书记,化名彭明,以中学教师身份作掩护,为恢复大革命失败后的党团组织而辛勤工作。

渭华地区是陕西省建立中共党、团组织最早的地方之一,也是大革命时期全省群众运动特别是农民运动最活跃的地方之一。在冯玉祥反共清党时,这里的党的组织破坏较小。鉴此,中共陕西省委于19283月决定以渭南、华县、五一、华阴、临潼五县为陕东暴动区,积极策划组织武装起义。省委成立了中共陕东特委,由刘继曾任书记、萧明为组织委员兼组织部长,李昌英(李大章)为宣传委员。并将在西安不便工作的人员,派到渭华地区加强工作。

19283月,萧明便积极策划领导渭南、华县、蓝田、临潼等县的农民运动。其时,根据陕西省委关于“割据渭、华,恢复农会,实行土地改革”的决定,萧明积极发展和组织农民武装,发动学生与农会联合,积极策动成立陕东赤卫队,为筹备武装起义做前期准备工作。

19284月上旬,中共陕东特委从华县、渭南选派了数十名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农民运动积极分子,秘密前往洛南三要司(黄村)的许权中旅学习军事。许旅党委配备专门干部对他们进行军事训练,传授政治理论知识。经过一段时期的训练,受训人员基本掌握了军事知识,初步具备了群体和单独的作战能力。4月底的一个晚上,这支队伍由营长、共产党员李大德(张汉俊)率领,携带武器,以追捕逃兵为名,从三要司出发,分两路从桥峪、箭峪出山,到达中共陕东特委驻地华县东阳乡堡子底村三教堂。陕东特委遂以这支力量为骨干,并将三张民团,崇凝、阳郭区赤卫队和华县农民武装合编为陕东赤卫队,共百余人,归特委直接领导。陕东赤卫队成立不久移驻渭南塔山,构筑工事,设立枪械修理所,储备粮食,形成一个军事据点和后勤补给基地。

19285月,陕东特委刘继曾、萧明等领导的陕东赤卫队和许权中、唐澍、刘景桂(刘志丹)、谢子长、高克林等领导的一个旅配合,随即发动了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渭华起义。旋即建立村、区苏维埃政权,积极筹建县苏维埃政权。萧明分抓地方工作,领导农民分房屋、粮食和家具,草拟土地革命纲领和划分阶级条例。

619日,陕西省政府主席宋哲元亲率魏凤楼、孙连仲、田金凯三个师,在国民党地方民团和地主、豪绅的引导下,分东、中、西三路,步步为营,向高塘、塔山进攻,妄图一举消灭起义军民。鉴于宋军来势凶猛,部队移防陕北的道路已被破坏。工农革命军在敌众我寡、孤军无援的情况下,被迫进行战略转移。620日,工农革命军、陕东赤卫队及一部分地方干部退入渭华南山。

192871日,军阀李虎臣的5个残旅在地方民团的配合下,向驻保安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大队进攻。陕东赤卫队被包围,队长李大德被俘后壮烈就义。渭华起义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人民群众实行了血腥镇压和疯狂的反攻倒算。据资料记载,仅仅高塘一带就有共产党员、赤卫队员和革命群众近300人惨遭毒手,数十人失踪,11户被杀绝,45院房屋被烧拆。渭南的新庄村一次就被抓捕30多人,屠杀5人。赤卫队员周德俊、李端娃、孙三娃被大卸八块,其惨状目不忍睹。

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萧明目睹着战友被杀,数以千计的群众背井离乡,流落乞讨等目不忍睹的惨状,他心如刀切,心急如焚。轰轰烈烈的革命难道就这样偃旗息鼓了吗?

不能!革命的火种一旦燃起就会成为熊熊大火,势不可挡!然而,毕竟是残酷的冬天到了,革命暂时转入了低潮……

为了保存革命的火种,萧明等陕东趣味的领导被迫转入渭南山区,继续坚持敌后武装斗争。那么,冬天来临以及冬天过后等待他们的又将是什么呢?注:载于2010年《工会博览》杂志,原题是《新中国首都工会工作的奠基人》。

 

萧明传奇人生(2):他创办海淀首个地下党支部

工运领袖萧明与其传奇人生(连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