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迟退休不妨先实行灵活的退休制度

国新办10日发布《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称,2035年,我国2名纳税人供养1名养老金领取者。人社部官员表示,对是否延长退休年龄还在研究,需综合考虑人口结构和就业情况。
随着人口老年化之后推迟退休年年是一个非常自然的事情,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这样做的。这件事情在中国仅仅是提到议事日程上,议论纷纷,好不热闹!
关于退休的问题有点像《围城》,有的人想早退休,不到退休年龄就能退休才好呢;另一部分人不想退休,即便到了退休时候也还不想退休。
现在议论中有一种看法是,推迟就意味着在每一个公民头上多收五年养老保险,而给每个公民的退休金再少付五年。另一种看法是退休年龄每推迟一年,国家财政对非生产人员支付的工资、奖金、福利、补贴将会增加更多。
笔者观察,现在退休金制度双轨制造成了参与养老保险的这部分职工对推迟退休的意见最大,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因为一旦实行推迟退休就会在原来不公平的基础上会增加新的不公平。这部分人的饭碗是泥饭碗,不退休总是胆战心惊的。
但是,综合考虑人口结构和就业情况,尽早出台推迟退休年龄的政策已经变得刻不容缓,中国人口老年化的速度非常快,未来年轻人的社会负担将越来越大。如果强行推出推迟退休的政策,社会矛盾会变更突出。
因此需要有一个过度办法,实行稳定的过度过程,而这个过程中需要首先实行一个比较灵活的退休政策。
现行的制度中也采取了先退休后反聘的制度,这种制度是执行退休政策是“一刀切”没有余地的基础上的一种变通,有一部分人才身体状况还好,还有特长,对所在企事业的发展有特殊贡献,于是就在实行反聘回单位工作。当然也有人想早退休之后让别单位反聘,这样还能大幅增加实际收入。
因此我建议灵活的制度中首先取消反聘的政策,到了退休的年龄,身体还可以,又有特长就可以不退休,先延长这部分人的工作年限。
在这个基础上抓紧完善整个社会分配机制,特别是缩小社会分配的差距,只有社会分配更公平,职工的退休养老及制度个人账户做得更实在,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不能继续出现“空账”,要变“空账”为“实账”。这样才有可能奠定延长退休年龄的基础。
推迟退休年龄是一种社会发展趋势,政府不能总是搞“一刀切”,或者“双轨制”,完善配套政策,做实基础工作是最重要的。要清楚看到推迟退休年龄在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国家,社会分配相对公平得多的国家,在推行这种制度的时候遇到的阻力都很大。如果就中国今天的现状立马推行,肯定会乱套,并形成整个社会的不安定。
恕我直言,这些年人社部在做实这方面工作与整个社会的需求差距也忒大,一说到退休制度,甚至会引发许多人的愤愤不平,这种背景下反对声音特别大也就在必然之中。
因此,实现平稳过渡的推行推迟退休年龄恰恰在于人社部如何调整当前的退休制度中的各种问题,这一点做不到,提出推迟退休年龄是不折不扣的扯淡。
二〇一〇年九月十五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