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经费”让教育变得更势利


 
近年来,每到教师节,家长送礼与老师收礼现象都会成为热点话题,夸张些说,质疑的声音几乎是铺天盖地,在这样的背景下,郑州第26中学给学生发“感恩经费”的做法,也就格外刺激大家的神经。
张松晨校长说,此举目的就是要让孩子明白尊师重教的道理,也给他留下个美好记忆。这样的初衷或许毋庸置疑,让人费解的是,既然认识到“过去这些年里,师生关系沾染了铜臭味,不正常,我们想回归传统”,那为什么还要发钱让学生送礼呢?显然与其标榜的初衷相悖。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素来推崇礼尚往来,所谓回归传统莫非就是要告诉学生送礼是必须的,教会他们懂得过节要送礼的规则,感恩就得用送礼的方式来表达?这哪里是在拒绝铜臭味,分明是在提醒、暗示和鼓励:教师节来了,大家必须意思意思的,这不是对教师节送礼风火上浇油么?
学校发放“感恩经费”,无意中让学生家长们沦为舍不得给老师送礼的薄情寡义角色;不论家庭条件如何,都得以物质的方式表达感恩;送不起、不想送的,也得由学校动员、操作,这无疑陷老师们于不义,颇有点变相索礼的色彩?而刚性的集体送礼总动员,不管最终是否羊毛出在羊身上,都体现出学校的势利。
“感恩经费”鲜明地强调了感恩的物质性,是物欲横流社会送礼风气盛行的怪胎,不但折射出革除陋习之艰,更嘲讽了当今教育越来越浓郁的功利性色彩,最终体现的是当今教育的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