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正在被扩大化


                             公关正在被扩大化

    早年提公共关系,人们以为安排小姐是陪人喝酒的,后来奥运申办成功植入了公关元素,普及了公关的概念,但是如今的教授收入高低、科研项目的申请不是学术竞争,而是资源分配上的竞争。所以很多主管行政的高校领导、甚至大学教授常常放下手中的科研项目,于是开展所谓的“公关”。至于全国各地的驻京办事处,更是把公关扩大成灰色地带——这是可怕的后果!
   国家也开始重视并使用”公关”,公共关系在中国普及。公共关系的价值也意义逐渐被企业所认可和重视。此前,北京奥申委出资2400万美元专门用于申奥公关,奥运会请姚明、杨澜等担任形象大使。近日,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推出了“直通中南海———中央领导人和中央机构留言板”。该栏目推出后,仅三天时间内就收到网友发来的上万条留言。为党的建设设置了“预警器”和“防火墙”。也为让人民更方便监督、了解政府打开了另一个窗口。这从某种程度上说,国家已经开始重视公关的力度了,说明国家正在积极的利用公关行为来为宣传国家形象做着努力。 
  但是,目前“公关”在中国却正被过度的使用。以教育口为例,现在很多高校的教授申请到科研经费就可以有项目提成。政府课题算管得严的,提成一般都在10%,而和企业合作的项目,提成可以高达40%。也就是说——如果申请到一个1000万元的科研项目,就可以马上到手100万元,乃至400万元。科研还没做,自己就变成富翁了。现在这种情况愈演愈烈,这是制度问题,不是这些博导个人的问题。现在的制度,就是把学术当作一个致富的工具了。怪不得现在的博导都那么有钱。那某个博导拿到几千万乃至上亿的项目,岂不是发大财了!据传某大学校长和一位教授聊天,说某老师,据说你现在身家千万啊。那位教授问,校长,你问的是总收入,还是年收入啊?
  在欣欣向荣的大环境下我们的一些单位或者个人却因为一些“伪公关”行为对正真的公关行为造成了不良的影响。除了大学教授,不竞争学术,好好的科研项目都丢到一边,却做起了对外公关项目,只为自己得到更多的利益。更有一些驻京办的工作人员,上京以后,不做实事,整天就是去做变相公关——跑部委拉关系,讲排场、走人情。据国管局有关人士称,若一个驻京办每年的经费保守的按100万元计算,由上万人组成的所有驻京办每年需要的经费在100亿元以上。诸如此类的事件,层出不穷,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整整4年时间,可以想见,要彻底送走这些“计划瘟神”会遭遇多少意识与制度的双重羁绊。看来,正视驻京办问题, 其实大家都清楚,作为加强中央和地方联系的重要窗口,驻京办本无原罪,只是后来才逐渐被一些有心人赋予了“公关部”的角色,把公关引向了灰色地带!                                              
  公关应当回归到公关本源,让公关行使她的真正使命。1928年,在美国烟草公司举行的“好彩”(美国著名的香烟品牌)香烟活动中,新女性们高举香烟这“自由的火把”,和强加在她们身上的“愚蠢的偏见”作斗争。一年后,10个初涉社交界的年轻女士抽着“好彩”香烟走在纽约第五大道上,用香烟宣布自己的自由和独立。当然,夸张的广告词一定程度上是香烟生产商和广告商们向女性消费者牟取暴利的手段。好彩香烟的这次策划无疑是成功的,一时间,使得吸烟成为美国“新女性运动”的一个标志,女人们划着爵士舞步、香烟在手,是她们时髦生活的典型特征。“多彩”在帮助女性索要平等和尊严的基础上,成功吸收了大量的女性消费群。
   公关关系一旦泛滥,就会造成社会危机。公关工作,不能过度夸大,造成负面的难为挽回的负面影响,到了最后就会反而处于被动的局面。公关活动有公关底线和相应的标准,实施公关活动是需要遵守一定的公关准则的,如果只是借助公关的名义而做出伪公关的行为,打着公关的旗号,胡乱的进行所谓的公关行为,那么,当公关泛滥后,那就将成为社会的危机,警惕啊!
 
更多博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