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底层人民向上流动越来越困难!


  一直在学校念书,也面临过几次毕业和就业,但是越来越感觉到通过念书流向上层社会的难度越来越大。在80年代,农村的孩子或者是城里的底层市民的孩子,可以通过教育,国家分配一个好工作,而进入上层。可是现在的这个社会,由于一些高层或者原有的社会关系积累,一些有背景或者一些原有国有企业职工,他们的子女可以靠父辈的关系或者社会资本而再次进入父母单位,而这种靠关系进入挤出了一些无关系、无背景的农村大学生,而且这种风气具有马太效应。中国社科院一份名为《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研究报告表明,父辈具有社会资本的那些人比一般人更易于成为干部。在父亲受教育程度这个自变量固定的情况下,干部子女成为干部的机会,是非干部子女的2倍多。目前,农村孩子想步入上层,只能通过考公务员或者做生意,先不谈做生意的资金问题。就公务员这条道,真是千军万马闯独木桥,何其困难,即使进入了面试,又要遇到一些关系户。更进一步,即使你进入单位,又遇到了关系户和背景户,提拔又成问题,只能在原职位干。那些有能力的孩子始终还是进入不了高层。

  目前,大学收费高、毕业工作难找,农村家庭的子女通过教育实现向上流动的成本越来越高,动力越来越小。这样就造成了很多农村父母,不让自己的孩子继续念书,而是念完高中就就业,这可以从大学中农村孩子的比例看出,据报道,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处的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上世纪90年代初,该校学生中约有一半家在乡镇农村,现在这个比例明显下降。此前,中国农业大学对新生城乡比例的调查显示,1999年至2001年农村新生均在39%左右,2007年已跌至31%。南开大学的一份数据表明,2006年该校农村新生比例约为30%,2008年为24%。可见,通过教育这条路步入上层已经被堵住。

  有时,找工作不是靠能力,而是靠背景和关系,在单位工作提拔也是靠关系,这种事情,继续发展下去,是威胁到社会的和谐发展。只有社会中不同层次人员的流动,才能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特别是从收入、地位等较低层面向高层面的流动,而且流动越活跃,渠道越通畅,社会才越有活力。不然,“穷二代”、“富二代”、“垄二代”、“官二代”等,这些名词会一直刺激底层人民的神经,造成整个社会底层人民和上层人民的矛盾,威胁社会的和谐发展。也许有些专家认为,当今社会还是有许多机会,让那些有才能、有智慧、有勇气的底层人民大展身手,改变命运,但是,我们这个社会这些才能在成功之路上起的作用越来越小,而出身和背景对后天发展影响越来越大。

  如果要想实现底层人民向上层流动的渠道,首先,应该是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打破垄断行业的招聘人才机制;给穷人提供与上层一样的公共服务(我一直不明白的就是为什么同是一个国家的人民,农村和城市的人民享受到的公共服务为何不一样);打击或者惩罚那些通过灰色手段或者不正当手段进入国家机关的官员。我想只有在这几个方面做好了,高度重视其中不平等的环节,破除更多的障碍,才能使我们的国家不拘一格任用人才,每一个人才有平等的机会上升空间,每一个人能凭借自身的能力和才华和努力,改变命运,实现每一个人的梦想,我们的国家才能昌盛繁荣,不然这种状况继续发展下去,未来的发展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