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抑制投机 一招见效


地产行业之怪现状 

 

   抑制投机最好的办法,就是对房子的转让收益征收高额所得税,不要让房地产投机盛行成为行业健康发展的障碍。

——  题记

 

    暴利滋生投机,投机滋生泡沫。只有房地产企业与投机者追求暴利的动力受到抑制,市场的投机动机就受到抑制,行业的过热就就可以得到有效控制,这应是政府有效调控房价保护人民利益的主要手段。对房地产的投机收益重征税是抑制地产泡沫可行的举措,如果做房地产投机生意没有什么暴利可言,谁还有积极性去屯房屯地?而且对房地产投机收益征税比较容易操作,为什么政府不尽快对房地产投机收益征税?

    最初的狂热来当然自于房价的上涨,因为拥有房子可以坐等升值,轻松积累财富。的确,前几年很多人因为拥有房子而财富增加了很多倍,几十年的打拼收入还不如一套大房子一年的升值来得快。到一定时候人们会发现投机者们组成团到处抢房。我们可以看到,从这一轮房价上涨初期开始,政府的宏观调控也会刺激房价上涨,调控的结果往往会使前一轮的投资者暴富。结果是,无论投资者还是投机者都富了,因为投机倒房太赚钱了。

回顾上一轮宏观调控,每一次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府希望抑制地产过热的势头,但最终大多数的结果基本上都导致了房价的持续上涨,结果助长了市场的投机行为,比如屯房屯地。原因在什么地方?在政府无论限制供给、提升成本端税收、还是拍卖土地,最终都在提升房地产价格水平。而每一轮房价上涨的最终结果是地产开发商、倒房卖房的投机者获得更大的利润,其结果是又会助长新一轮地产行业的投机冲动。

在市场真实需求与投机需求的双重作用下,开发商不愁房子卖了,政府开始拍地了,地价开始暴涨,谁也无法预料未来的价格是什么样子,反正多囤一段时间就可以产生暴利,所以开发商愿意囤地卖房。市场在如此恶性扩张的循环下造就了买方的弱势,在买方弱势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中,所有房价上涨的成本都会由买房者承担,终端的购房者几乎承担了所有房价上涨的成本。结果老百姓变成了房价上涨的最大受害者。 

直到新一轮的宏观调控来临,这一轮调控与上一轮调控有着实质性的不同,它直接抑制着市场的过度需求,而不像过去那样在成本端大做文章,其结果只能是推升地价房价。有消息说,国家电网公司调查显示,高达6540万套住宅电表连续6个月读数为零。很多专家认为这是天方夜谈,国家电网公司接着否认了这一消息。有趣的是,严谨的国家统计局告诉人们,全国的房地产有多少空置目前还没有科学的方法去统计。

    不用自欺欺人,也许空置率确实无法真实地去统计,但是这一天迟早会到来,不在今天定在明天。因为暴利会助长投机,投机会创造不真实的需求,不真实的需求会导致不真实的供给。所以才有中央电视台记者在北京几个小区的调查显示,没有人住的住宅达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相信在国内很多地方都会有这样的现象,这是市场规律演进的必然结果,因为投机倒房太赚钱,所以囤房等待升值的人会越来越多,直到市场崩溃的那一天。

        一些经济学家预测,2010年下半年在中国经济增长开始出现回落迹象的时候,所以中房协多次上书国务院,建议暂缓出台新的紧缩性房地产调控政策。这样的政策的确很像割腕自杀,在抑制投机的房地产政策没有出台的前提下,放松地产调控无疑还将在助长投机,它的核心无非还是鼓励人们可以多买几套房。多卖几套房其实不该有多少争议,但谁能保证这是真实的市场需求?

        一个人拥有几套房,只要是他的真实需求,其实也未尝不可。问题是,真实的住房需求不会导致高空置率,高空置率的存在只能说明这是地产行业投机盛行的结果。这样的空置率值得政府去反思,要想抑制泡沫还是在抑制市场投机上多下工夫,比如一个人可以多拥有几套房,但是在房地产的转让环节,对房子因价格上涨导致的收益征收高额税率,鼓励人们依靠劳动致富,这才应是我们政策调控的本意。试想,投机倒房,大多数投机收益都被国家按税收征收走了,谁还有积极性去推高房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