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价值”告诉我们,政府是服务于人民的,资产是属于社会大众的,城镇化是为了人的幸福的。而“中国模式论”鼓吹的却正好相反:人民要服从于政府、政府要控制资产、百姓的利益要让位于地方建设。
招商局集团董事长秦晓近日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2010届毕业典礼上发表了一篇演讲,以上这一段话就是他的演说词。秦晓先生在讲演中郑重其事的宣称,中国现代化进程正面临着一次具有方向性的重大交锋,这就是“普世价值”与“中国模式”之争。:
秦晓从政府、资产和城镇化三个方面,阐述述了中国模式论已经成了社会发展的重大包袱,如果还不将中国模式论进行正确归位,继续让它凌驾于普世价值论之上,势必将给未来中国带来巨大的灾难。
诚然,中国模式论一定程度上给地方主义者们自觉转型到经济建设中去,发挥过先锋模范的作用,其实这一转型,八十年代中期就已经完成。这一理论发轫于北京光明日报关于真理标准大探讨中,该论最后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得以在中国大行其道。
正如老子所说的那样,真理出,有大伪,实践真理标准论就是这样的,一度曾是中国人民摆脱窝里斗的灯塔,的确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可是一旦面对全球开放,该理论就捉襟见肘了,严重滞碍了社会发展。一些即得利益者顽固地死守,中国人民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八十年代末,关于普世价值论与中国模式论,已经进行过第一轮的交锋,由于中国模式论持有者们的胆怯,没有向前勇敢地跨出历史的一大步。最终以退怯和韬光养晦取代了在阳光下的转型。
中国继续摸着石头在半漆黑状态过了10年,但还是被迫迎来了挑战,那就是中国模式论遭遇全球化。中国模式论10年前对内宣说,尚可找到一些视野闭塞的听众。可随着互联网进入中国,中国模式论已经黔驴技穷了,明明是强弩之末,还要寄希望于它能够带领人民向前,那就只有自欺欺人了。千年代后的10年,网络信息技术在中国纵横驰骋。普世价值和中国模式直接交锋了10年,信息屏蔽与反屏蔽也斗争了10年。这样的交锋由后台终于唱到了前台。
弱弱地说一句,今人动辄用实践来检验真理,就如同闭眼看真理却说真理是漆黑的一样。该彻底检点一下,我们的真理实践标准观了。实践观,就好像武大郎开店,专拣矮个子进。如此一刀切地以武大郎为标准终究不是个事儿,自以为到顶了将永远不会知道未知的真理。如今实践成了自我标准的借口,自我标准又成了中国特色的借口。中国模式论,成了一个不求进取的符号。
很多有良知的中国知识分子,包括政府智囊,开始给中国模式植入“木马”,不过这可是善意的木马,尽量用中国传统文化来模糊中国模式,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和普世价值,几乎无二无别,都包含了人类的大同思想,本无国界。以此来挽救顽固不化的中国模式论者。
这一启蒙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精神觉醒,但这个过程依然是痛苦的,时不时地会遇到混世魔王来肆意阻挠其健康发展。以高高在上的打假姿态顽固抵抗普世价值的渗入,以真理实践标准观僵化排斥传世价值的继承。尽管如此,中国传统文化如久旱甘露,涤荡人们的心田。
为什么说真理实践标准观,是不求进取的精神符号?大家知道,实践是一种先验既定的特定时空的个人价值,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都是一种先验的感觉,这种感觉在无限时空里如沧海一粟,没有眼睛,色彩世界是漆黑,没有耳朵,音响世界是安静的,怎么可以仅仅用和感官连在一起的实践来高高在上判定真理呢?我们有什么理由沾沾自喜于这种盲人摸象的成就感,我们有什么资格用唯一这样的字眼来垄断对世界的认知。
这就好比由儿子来判定谁是他的父亲一样。有人说是可以由儿子来判定父亲呀,基因检测就是,请问小孩子懂检测吗?还不是觉醒的大人在用,儿子不知其父,却说自己能创造出父亲,难道这不荒诞吗?谁是孩子他爹,的确孩子是可以说了算,实践是一个标准,但绝不是唯一的标准,知道孩子他爹的人很多,而孩子绝对是后知后觉的。作为后知后觉的实践,怎么可以有资格做真理的裁判。
由于这种对实践的膜拜,直接导致了,中国模式论这个怪胎诞生。它已经成了拒绝成长的借口,一切不合理的落后行为,都可以用中国模式来做借口,让其合理存在下去,一切存在都是合理的,你要讲道理谁都有道理。
你能不能改变一下思维呢?除了维护什么道理外,想想你还有去选择更高道理的自由和权利,你除了关心是怎样外,还应该关心,该怎样吧。如果仅仅看到是怎样,这个世界会让你悲观的,而一个该怎样的世界,要自由的多。是怎样不过是该怎样世界中的一部分。开放的精神世界比个体感知的客观世界要丰富得多。
是怎样乃检验该怎样的唯一标准吗?如果这样也成立,那一定是文盲很牛逼的时代,越是有学问越是不被注意。当然那些不被注意的人并不是什么怀才不遇,而是觉得为盲人可惜,如果盲人相信有未失去光明的人存在,愿意合作,盲人的世界不是自由的多吗?那么多眼睛雪亮的人,都愿意为盲人牵那根棍子过马路,何不相信一把呢。
为中国模式论辩护的人,拿出了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以为这就找到了可以为了中国价值而拒绝普世价值的依据,什么中国公民素质不够论啊,情况不同呀。你想想生命饥饿了都要吃东西,牛吃草,蚕吃叶,的确各有不同,但都要吃东西,这就是普世价值,都要呼吸空气,这就是普世价值,牛不能为了吃草而去关闭所有的窗户,氧气进不来。如果那样舍本求末去固守中国模式,当然只有死路一条。其实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是根据基础不同,而进行补课,并不会因为个别补课,而耽误去上公共课,拒绝公共课而仅去上特殊课,这与孔子精神不符。
其实中国模式是为普世价值做铺垫的,而不是用来蔑视普世价值的。中国模式要学会功成而弗居,该进步时候要进步。不能用中国模式来阻拦历史前进的步伐。一个社会思潮的错误,去纠正它,要比简单的反腐倡廉重要的多。这是从根上把腐败的基因给挖出来。“真理实践检验论”该反省自己的时候到了!真理还是要争论的,所谓的不争论,不是为了“真理实践检验论”做卫道士。而是去争论更高的话题,莫循环停留,无意义地兜圈子。而某些人所标榜的不争论,其实就是掩耳盗铃占自己的小便宜去了。如果还拿来作为务实歌颂,简直笑掉牙!
“中国模式论”,一个不求进取的精神符号!
评论
编辑推荐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