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地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发改委紧急通知再敲警钟。节能减排,成本多大,收益多少?2010年还剩下4个月就去完成所谓4个点的节能减排,如果放在未来两年三年,去完成,真的就有那么大差别吗?
不问成本的节能减排,是科学发展观吗?不是,是大跃进。在这里理性的科学思考、经济学的计算和分析,都被放在了一边,剩下的是官僚集团的瞒憨和倔犟!
节能减排这个词,是两个事情:节约能源和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与其他污染的排放。
节约能源,涉及到的是能源价格,以及现有的能源如何可持续,中国未来几十年的发展是否需要发展新能源。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耗世界上排名很靠后。中国单位GDP能源消耗高,这与我们的技术落后有关,更与我们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有关。节能,需要的是慢功夫,良好的政策引导,逐步的技术进步,来完成。
减排,涉及到两个事情,一个是大家普通说的空气污染、垃圾等;第二个是所谓全球变暖的假设,认为二氧化碳是全球变暖的元凶,人类要努力少排二氧化碳。少排二氧化碳,就是少用含碳的能源,比如煤和汽油。
污染有外部性,就是排放污染的当事人,其排放后果损伤了其他人。大多数污染的外部性,其地理范围是局部的、地区性的。有人把烟囱秀的高,就是要飘到别人的一亩三分地。
具有最大的外部性的,是所谓温室气体排放,是全球变暖。很多科学家认可这个科学假说,虽然仍有少量科学家持有异议。我们先假设其正确,那么人类该怎么面对?
第一,确定其轻重缓急。2004年的哥本哈根共识,将预防艾滋病、营养不良类为第一第二重要,气候变化被列为第15-17重要。资源总是有限的,做事情就有有轻重缓急之分。
第二,斯特恩的报告,认为为了将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在安全的范围内,不造成全球过热,全球大约要花5000亿美元成本,相当于每吨二氧化碳的要征收300美元税收(这二个数字是否协调,我没算过,从报告里摘过来)。另外一个耶鲁大学的权威报告,说每吨二氧化碳只要征收20美元就好了。这两个数字的差异主要在于我们给予未来的权重不一样,所谓贴现率不同。斯特恩给的是1%,给的太低了,我认为。耶鲁的报告给的是2%吧.
第三,全球变暖,既然是全球化的公共产品,该谁承担成本?该如何协调各国。我们中国实在没有必要学雷锋吧!何况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大多数都是工业革命以来发达国家排放的,一直累积在那。
第四:发达国家是温室气体的主要制造者,而且物质丰富,技术牛B,应该承担大部分。可是美国没签署京都议定书。
第五,人均排放,美国是中国的7倍;日本是中国的4倍。
第六,有许多东西,还在争议阶段,干嘛那么一跟筋呢?等待一下,轻松一下,年轻的下一代会找出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政策,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差点忘记了给条经济学的道理。节能减排,按照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目标,应该怎么减?应该让最擅长节能减排的企业减。比如,他减排一吨,损失20块,另外的人损失200块。所以,应该由损失20块的承担节能减排。从这个道理上,落后产能,让他们减排,带来的成本是小点。不过,这个用矫正性的税收,专业名词屁股税,应该更好,而不是现在胡乱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