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以下简称“记”):李主任,您好!听说您观摩了8月初结束的北京市政策性住房建设规划设计方案的展示活动,能简单介绍一下展示和评选情况吗?
李小宁(以下简称“李”):好的。此次由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北京市近期政策性住房建设规划设计方案评选暨展览”活动,共有来自16个区县的42个项目参加了展出,这些项目占地881.9公顷,建筑面积1675.5万平方米。
记:参加评选的这42个项目的方案设计水平如何?最后评选的结果是什么?
李:综合来看,设计水平差异很大,除少数设计比较优异外,大部分水平低下。最后评选结果是,专家评委团按照规定,评出了10个优秀的方案,6个最差的方案,但实际上专家都认为最差的应该在10个左右。之前还曾要求各项目回炉修改设计,但成效不明显。这些问题引起了群众的不满,也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记:能请您举两个实例来分析一下存在的问题吗,并谈谈您完善设计方案的建议。
李:好的。那我就以朝阳区东外小关56号项目和海淀区吴家场经济适用房项目为例,简单地说明规划设计方案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尊重原设计的基础上,提出我的优化改动方案。
实例1:东外小关56号项目
项目背景:该地块位于朝阳区东直门外,占地1.68公顷,总建筑面积67110平方米,绿化率30%,容积率2.8,由3栋塔楼组成,拟建住宅为公租房,共679户。
建设单位:北京王府井置业投资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北京都林国际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户型分析:该楼3梯12户,每层4套两居室,8套一居室。
A户型,起居无采光窗,实际为大开间的零居室。
B户型,起居开间偏窄,厨房门设计在里侧,有交叉干扰,门厅小拐角,有些浪费。
C户型,起居呈“刀把”形,不好用,主卧开间小。
D户型,主卧窗户朝向楼体开槽,采光、观景受阻。
E户型,起居三面有门,难以放置家具,窗户在D户型阳台上,无隐私。
F户型,次卧室为黑居室,实际只能算做一居室。
户型改造:在保证基本指标的情况下,我将其进行调整。
A户型,将楼体开槽向里收,增大户型总开间,起居位于采光面,形成一室一厅。
B户型,卫生间设置在原C户型卫生间处,厨房变狭长,开门朝下,减少对起居的干扰,同时增加起居开间,为缩小户型面积,卧室的外墙往里收缩,格局变得方正一些。
C户型,起居室变方正,缩小开间并加大进深比例,为缩小户型面积,主卧外墙向里收缩。
D户型,改开窗户朝向东、西侧。
E户型,厨房和卫生间调整到户型上端,主卧门也移至上端,保证起居空间有稳定的三面墙,并开采光窗,同时主卧窗开向南侧。大门与卫生间门有些相碰,主要是为了留出餐桌的位置。
F户型,将南墙取齐,设置采光次卧,起居室侧面开设采光窗,为避免互视,增设厨房阳台。
E、F户型大门增加一段楼道,减少户内交通,公摊不大。
改造后,居室格局方正,采光增强,动线合理,结构墙横平竖直,降低了建筑成本。
实例2:海淀区吴家场经济适用房
项目背景:该地块位于北京市西三环莲花小区西侧,项目占地1.68公顷,总建筑面积12.11万平方米,由5栋27层经济适用房、1栋28层廉租房等组成。
建设单位:北京市威凯房地产开发经营公司
设计单位:方体空间和北京市建筑工程设计公司
户型分析:该楼为廉租住房,3梯12户,每层6套两居室,1套一居室,5套零居室。楼体采用直套型设计,一侧为明窗长走廊,另一侧开了两个槽,以解决4户的居室通风、采光。
J2-4户型两面采光,两个卧室集中在南侧,起居室在中部,厨房在上部,都东向采光。
存在问题是:门厅在户型左侧,与主卧之间的交通动线占用了起居空间,使到达厨房和次卧的动线加长,并且出入都会干扰客厅区的看电视;同时,厨房反向设置橱具,操作时背光;卫生间洗手盆应在座便的外侧,便于使用;餐厅位置局促,易遮挡次卧门。
户型改造:在保证基本指标的情况下,将其进行调整。
首先,将卫生间调整到左侧,大门设置在户型中部,使到达各空间的动线最便捷。当然,这个调整是基于走廊留有移门的空间。
其次,将主卧门右移到次卧旁,集中交通动线的同时,保证客厅有稳定的双平行线,放置电视和沙发,并且不被干扰。
再次,将厨房门封上,改开在门厅处,充分利用公共的交通空间出入,橱柜靠窗排放并呈“L”形,获取最大的采光和操作台面。外侧稳定的90度夹角放置餐桌,减少对卧室的干扰。
最后,卫生间的洗手盆和座便位置对调。
改造后,集中的中部动线解决了所有功能空间的出入,科学地划分出客厅和餐厅并保持其稳定,将交叉干扰降到最低。
记:作为一名户型设计专家,您认为设计师在设计政策性住房的时候,应本着什么样的设计原则?
李:政策性住房由于受面积限制,一般比较小巧,所以一定要注重实用率,尽可能使每一平方米分配明确,物尽其用。在此基础上,还要适当兼顾舒适度。在这次的一些设计方案中,存在好多“刀把”型房间设计,这样的设计,不但浪费空间,老百姓住进去也不舒适。
记:那您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一些项目设计水平的低下?
李:从这42个项目来看,我认为主要是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设计师设计水平低下,开发和设计单位对小套型设计把握不准。这就导致了整体设计规划有些老套,甚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已经淘汰的、落后的户型设计也被搬上了图纸。至于为什么设计得不好?
二是建筑费用标准低,这是设计院普遍的感觉。因为本身政策房的费用就不高,再划到设计费里面就更低了。
三是责任心不强,政策性住房没有售房的市场压力,相反有开竣工的压力,设计师急于完成任务,自然下的工夫就少。有的设计院把政策房设计交给没有经验的年轻人去完成,有经验的设计师不愿接这种费力不挣钱的活。也有的设计院把设计任务领来之后就分包给挂靠单位,自然不会做出太好的产品。
四是由于政策性住房存在套型小、楼座大、环境复杂、设计费用低等因素,也影响了规划设计水平。
记:设计问题十分关键,怎样才能提高设计水平?
李:我认为,政府一定要把政策性住房当作民生工程、优质工程来抓,而不仅仅是当作面子工程、任务工程来完成,不能简单以建设完成多少平米、建设速度快慢来衡量,要考虑政策性住房应该建成什么样,老百姓满不满意,不单是建设速度,而更多的是要求质量,其中很重要的是户型。要把政策性住房按照商品房的要求来做,建设成老百姓满意的工程,这才是最主要的。所以在图纸设计审核阶段,一定要反复论证,因为一旦有问题,在图纸上改很容易,一旦建筑建成了,再改就不太可能了。
所以我建议,在图纸设计阶段:
一是要对设计方案进行竞标;
二是要组织一些机构进行评比审核;
第三,要在设计费用上给予更大的支持,要把设计费用和建设费用分开,单独拿出一笔钱用于设计规划,
第四,因为政策性住房特别容易实现模数化,模式化,所以政府可以提前做一些设计方案的图集,把各地甚至各国好的经验吸收借鉴过来,做成样板房供大家学习借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设计方案的质量。
记:户型设计是住房保障工作的重要方面,这次群众意见中针对户型的占了近一半,确实要高度重视。您对完善住房保障制度,提升保障水平有些什么建议?
李:我个人建议:
第一,要加快立法,要尽快制定并出台《住房保障法》。《住房保障法》作为保障低收入人群的住房权利的一部法律,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只有有法可依,老百姓的住房权利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
第二,推行住宅产业化。这是大的发展趋势,而且不要认为住宅产业化是未来的事情,现在就是一个很好的时机。在很多国家,住宅产业化之所以很成功,就是因为是由政府来主导完成这件事情。开发商势单力薄,在推动这种大规模大范围的产业化上心有余而力不足。比如,目前我国只有万科等几家开发商在做住宅产业化,而且规模极为有限,并且成本投入高于同项目商品房15%,利润很低,赚赚吆喝而已,很难大规模推广。政策性住房在推动建设住宅产业化方面有很大的优势。首先政策性住房对外立面的要求不像商品房那样高,而且户型多方正,同类型的政策性住房户型容易确定为某几种,有利于制作预制板模型,技术上能达到要求。其次,政策性住房的大规模大范围建设,也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再者,政策性住房实行产业化以后,可以避免很多问题,比如户型成熟,反而容易让老百姓满意。所以,只有政府去推行,扩大产业规模,形成有效的产业链,住宅产业化才能成功做下去。
第三,要加强政府主导作用。政府主导不是简单的批评、指正一下,而是要实实在在的行动起来,不要单交给区县一级政府,而一定要由市一级政府来主抓。因为区县政府作为低一级行政部门,在日常工作中有很多综合性事务要处理,实际上对政策性住房建设的监管不是很有力,同时,技术上也难以得到优良的整合。所以,我建议成立专门的部门来领导这件事情,比如国家成立住宅保障总局或住宅保障中心,各省市也成立相应的机构,专门管理政策性住房的建设,避免出现“政出多门”的局面。
第四,加大资金有效投放的力度。资金是建设好政策性住房的必要保证,这是毫无疑问的。目前我国在资金方面已经给予了重视,各地都不断加大政策性住房建设的财政支出,这是令人欣慰的。但是我们前面讲到的三个方面,目前政府还没有完全做好,规划设计还不是很完善,甚至有一些垃圾建筑跃然纸上,如果这样的话,就算政府资金投入再足,也容易出现“楼歪歪”、“楼错错”工程。所以,我们一定要增强责任感,一定要认真对待,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地解决老百姓的住房困难问题,切实地保障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权利。
记:十分感谢您接受采访,提出了这么多好的建议。
政策房四大展望
评论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