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的货币投放量达到了年均30%左右的增长,与普通年份15%的增量相比,是一个超常规的增长;信贷投放也是如此,过去一般年份的信贷头上通常是在4万亿-5万亿左右,而去年的信贷投放则接近10万亿,今年7.5万亿的信贷目标,和去年的天量信贷相比,无疑是大大降低了,他的确是货币政策想着正常化方向回归的一个信号;但这一规模是否与当前经济的资金需求相匹配,仍值得商榷。
迄今为止,狭义货币供应量M1连续10个月增速高于广义货币供应量M2。我们知道,M1是在流通中现金的基础上加上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在银行的活期存款,而M2则是在M1的基础上再加上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城乡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储蓄存款。两者相比,一个显著的区别在于,M1反映的更多的是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流动性状况,而M2中则包含了更多的私人部门的流动性因素。那么这至少说明在前期的货币供应中,政策和官方所起的作用非常大。
危机以来,政府连续的手段、动作,让我们迅速实现V型反转,保持着勃勃生机,4万亿的投资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其实让中国并未经历多少危机的痛苦,或有短暂的痛苦更多存在于进出口依赖性的企业中。而进出口的利汇率风险以及成本压力早在危机之前就已显现,并非一朝一夕。危机之前前就已经有很多企业不靠实业盈利而通过投资盈利,投资过热的泡沫一直存在。实业的产能过剩及低迷和投资的疯狂并未在这一轮的危急中得到调整,资产泡沫的隐忧依然健在。在政府的投资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刺激下,短期的解决问题之后,我们将真正面临经济危机的底部时期。
事实上,自危机以来的增量投资和信贷有多少传递到了M2的手中从上面的数据就可见一斑,M1增量与M2并没有直接联系,M1更多有政府主导的因素在内。我们也就不难理解现在的一轮一轮的游资爆炒、浮躁的上市盛宴、PE的腐败、游资的炒作、淘汰落后产能戏剧性表演…产能自然会淘汰,房价自然会被控制…如果投资不再过热,如果企业家们更多思考企业而不是投资…在这一有钱人联合博弈、穷人买单的过程中,我们现在的通涨到底有多少是真正的释放泡沫?又有多少是新产生的泡沫?
如果货币政策失效,而还继续使用货币政策的话,那么我们将不仅仅看到通胀,更可能看到滞涨。政府需要在未来降低的是对通胀的焦虑、对面对经济放缓的焦虑、对缩小权利半径的焦虑。缩小权利半径,让出更多空间,发展实体经济,特别是私营企业。
危机以来资本的浮躁催生的泡沫从来没有消失过,因为我们还没有真正经历危机,只不过它从众矢之的的房产跑到了其他一切可以去的地方。这就是资本逐利的本来的面目、本来的属性、资本没有错。在一轮又一轮喧嚣而华丽的登场中.没有人可以控制它、转移它、行政它... 除了那只无形之手...
突然想起来坐禅闭关的时候师傅跟我说闭关会对身体有益,闭关过程会让很多毛病发出来,除非特别严重并不去治疗和关注它,而发出来的过程就是身体会自然对抗的过程,往往很多毛病在闭关结束的时候,自己也莫名的就好了。
危机的过程的确痛苦,我们能做的是有限支持以减缓症状,而不是无所不能,包治百病。
我担心着,现代人对药品的依赖越来越强了。
祝大家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