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财经要闻(2010.9.13-2010.9.19.)


一、宏观经济

人民日报:楼市调控不可动摇

916,《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楼市调控,已到关键时期!》的观察报道,报道指出:楼市调整进入第二阶段,只有回调价格,才能释放需求。

报道称,伴随着楼市传统销售旺季“金九银十”的到来,本轮以打压住房投资和投机行为为主要政策的房地产调控也将满半年。房地产市场,在调控政策作用下,前几个月市场量跌价滞,处于调整的第一阶段——开发商资金流紧缩未达到临界状态,没有降价销售的动力;购房者因为房价仍在高位,需求释放缓慢。“现在,市场调整正进入第二阶段,去库存是第二阶段的最重要任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指出:在开发商面临去库存压力、资金链逐渐趋紧的情况下,只有房价明显下降,成交量才会逐步回升,市场才能从大幅波动中企稳。《人民日报》报道观点鲜明地指出:随着各项调控政策的落实和相关配套政策出台,楼市调控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近期,一些地区楼市超乎寻常的回暖迹象,这显示调控任务仍然艰巨。在当前的形势下,要“坚持调控不动摇,落实不力要问责”。政府部门应及时摸清市场情况,公开有关数据和分析结果,并尽快告诉公众下一阶段调控的走向,以稳定市场预期,进而稳定供求关系、稳定市场。

央行:推进地方融资平台信贷资产证券化

中国人民银行917表示,要切实把握好信贷投放节奏,保持信贷适度均衡增长。银行在支持经济发展同时,须注意防范自身可能出现的风险。要推进地方融资平台信贷资产证券化。

央行在今日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0)》中就信贷结构问题重申,要继续保持信贷总量适度增长,坚持有保有控的信贷政策,着力优化信贷结构。

同时,要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转移、低碳经济方面的信贷支持力度。大力发展消费信贷,支持城乡居民扩大最终消费。

涉及到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问题,央行表示,银行要在支持经济发展同事,更注意防范自身可能出现的风险。要加强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用途管理,防止变相使用银行贷款作为项目资本金。此外,要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探索建立集中地贷款转让平台。

央行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房地产信贷服务,支持居民购买首套以及改善性住房,加大对廉租房、经适房建设的信贷支持。密切关注房地产市场变化,严格执行有关房地产信贷政策。

 

二、银行业新闻

银行监管风暴骤然升级

上周,坊间风传银监会酝酿新的拨备监管指标,近日又有消息传出称“一系列将对银行产生深远影响的监管指标正处于酝酿之中”。除了之前的资本充足率、拨备率有细化、升级外,还引入了流动性指标、杠杆率等新指标。

多个监管指标将从严

据悉,银监会将充分借鉴“巴塞尔协议Ⅲ”的一些新规,对监管指标进行细化升级。

资本充足率方面,监管层对银行资本的质量和总量都提出了新要求,而此前都是更倾向于总量要求。在最低资本方面,细分出核心一级资本、一级资本、总资本三个子项目,它们的最低资本要求分别为6%8%10%(均高于巴塞尔协议III的要求);引入超额资本概念,这部分比例在0-4%之间,必要时可以调整为0-5%。此外,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达到11%,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达到10%,并且监管层还有0-5%的动态调整空间。

对此,分析人士指出,对资本质量要求趋严是国际监管的新趋势,金融危机中倒闭的银行大都核心资本较少,次级债等附属资本占总资本的绝大部分。

除了对资本做要求外,监管层还拟引入杠杆率指标,要求核心资本/总资产(含表外)比率达到4%(表外业务通常是指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能改变损益的业务,包括担保、承诺、金融衍生交易三类业务)。这种引入杠杆率的测算相对于仅针对风险资产进行测算的资本充足率指标更能体现资本的放大效应,从而有利于掌握风险敞口,把控银行风险。目前,大中型银行能达到4%的监管目标,小型银行约在3.5%

在流动性上,监管层也提出新要求,明确“流动性覆盖率”(LCR: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未来30日的资金净流出量)应达到100%。该指标意在确保单个银行在监管当局设定的流动性严重压力情景下,能够将变现无障碍且优质的资产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这些资产可以通过变现来满足其30天期限的流动性需求,也是衡量银行承兑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来看,银行业整体已达标,大型银行情况优于小型银行。

此外,据传银监会正与商业银行商讨,可能要求商业银行的贷款准备金率下限达到2.5%

银行坦言压力较大

据悉,这些新的监管指标多数拟在2011年开始实施。对此,不少银行人士都表示“压力较大”。“资本充足率、拨备等指标,不仅令银行放贷压力加大,甚至还可能压缩利润空间。”有银行人士称。

研究机构对这些指标可能给银行带来的冲击也不看好。国元证券 (香港)分析师毛力就认为,像贷款准备金率的要求一旦实施短期将对银行造成较大负面影响,由于贷款利润率的下降,银行贷款增量也会下降,导致传统业务的盈利增速放缓。国信证券分析师也认为,拨备率指标等监管政策传言的传出,表明监管政策持续较紧的趋势并未改变。总体而言,尽管这些均有利于银行资产质量的稳定向好,但银行整体盈利能力未来将持续受政策面和市场面的双重考验而趋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