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河北就是解放北京
有幸在世博会开幕前就到上海世博会参观了,世博园太大了,一天的时间,虽然是跟着人家后面跑,也是走马观花。但是上海世博场馆的美丽造型、环保概念、生态环境还是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未来城市的美好蓝图。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然而这几天世界级伟大的城市北京却连续好几天遭遇了历史罕见的大堵车,人们感到的不是美好,而是郁闷和无奈。北京市和住建部把堵车的理由归罪于前天的一场小雨。真不知道小雪时会是咋样?大雨时、大雪时是什么样子?
与上海世博的理想相比,我们现在还是太落后了,但是上海世博也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冠名的前途,这可能就是上海世博的伟大意义之所在。
昨天,焦点频道在万科蓝山售楼处搞了个“绿碳万里行系列论坛之上海世博会的探索与试验”的沙龙活动,万科副总裁毛大庆介绍了万科项目进行低碳试验的经验,其他嘉宾也从多个方面对地产如何进行低碳建设发表了看法,大家有一个基本的共识,就是上海世博会是中国地产低碳发展的难得机会,以前在哥本哈根会议之后,大家都在喊口号,现在要干实事了。更多言论见:绿碳万里行系列论坛世博的探索与试验实录:
昨天比较巧合,本次沙龙在万科蓝山举行,同时,这天也是世博万科馆日。
关于低碳环保事业,我认为,地产大有可为,也应当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中国已经慢慢地迈进了世界最大的耗能国家行列,而碳排放量也居世界之前列,要承担起国际责任和义务也应当。
我们知道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建筑工地,一个北京城的建设规模就比好几个欧洲国家都大,建筑垃圾占到中国垃圾总量的40%以上,而建筑垃圾有多数是不能降解的。也就是说,建筑的发展,在建设美丽城市的同时,也在破坏我们美丽的地球生态资源。
从宏观上讲,低碳地产要和社会发展、城市发展结合起来,比如北京这样的大饼式发展模式一点都不低碳,而是太高碳了。根据国外的发展经验,国家也要保持均衡发展,只发展北京,不发展保定、石家庄,最终会被发展绊个大跟头。
城市发展,就是要实现区域发展、城市群的发展,很多人都体会到,在国外,走出去几百公里都是一个样子,而在北京走出四环就大不相同了。如果北京周边几百公里范围内都是一个样的发达程度,北京还会有今天这样的大城市病吗?
发展河北就是解放北京。
看了上海世博会,有个城市发展馆,主题就是讲城市发展史,任何一个城市都有个自然成长的过程。所以城市才是有生命的,才会是自然的、和谐的、才有城有市,有人气。
而我们现在却时兴造城运动,时兴规划这个园区,那个基地什么的,把城市划分成条条块块,结果是城市被割裂的乱七八糟,人流集中住,上班就像大逃亡。八小时工作制,出门14个小时也回不了家。
环线道路、高速公路越多越堵,立交桥越大越难走,地铁修到哪里,地下人流就涌向哪里。
政府的规划能力太差,不如不规划,官员们哪有时间研究这些,一个念头上来就要干,能不出问题吗?北京金融街以为盖些大楼就把世界银行招来了,但是这个金融街是华尔街吗?除了石头玻璃装饰的冷冰冰的大楼,还有什么?特别是晚上和所谓的鬼城也就差不多了,一个街区也没有几个人留下来。据说,还要西扩,这可能又把月坛那边几十年培养起来的市井新城市文化毁掉。
今年以来,不少的大开发商进军香河,开发商主导城市规划,甚至影响城市布局发展这个情况值得注意,既要防止开发商唯利是图,到底囤地,浪费资源的倾向,也要发挥开发商适应市场能力的敏锐的洞察作用。发展城市也要适应市场经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