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性炎症与动态平衡失调


无菌性炎症与动态平衡失调

动静平衡推拿学术集锦 2010-04-26 15:46:21 阅读33 评论0   字号: 订阅

无菌性炎症与动态平衡失调
作者: 闻德超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在慢性疼痛诊治中,无菌性炎症致痛学说与动态平衡理论是软组织外科学与针刀医学争对软组织损害性疼痛不同的理论基础。就其谁更适用于慢性疼痛诊治医师的理论,笔者根据临床体会作简要程述:

首先根据无菌性炎症的概念与其特性进行分析:无菌性炎症是软组织损害后释放的化学性致痛物质,在椎管外软组织损害中,它对损害区域软组织内丰富感觉神经未梢的化学性刺激时,可产生明显的主诉痛症状,特别是病灶区域受到任何机械性刺激情况下,更易使其内感觉神经未梢与无功菌性炎症接触,此时的化学性刺激更加强烈,所以主诉疼痛症状也更加明显。根据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无菌性炎症化学性刺激的这一特性,在软组织损害病灶(特别是骨膜区域)行滑动接压手法,可增加化学性刺激而引出程度不等的主诉痛征象,这种主诉痛与软组织损害程度成正相关,软组织损害程度加重,无菌性炎症随着增加,接压病灶时引出的主诉疼痛症状也就越严重,病变广泛时,压痛区域也随着更广泛,反之则更局限。这就是反应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无菌性炎症病灶存在与否的客观指标—即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压痛点。随着争对无菌性炎症病理基础治疗,压痛程度也随之减轻至到消失,此时软组织损害也消失,运用这一规律指导慢性疼痛的诊治,有理可依,有据可查,有标准可定,尊重客观规律,反对主观笼断,具有客观现实的临床意义。

针刀医学的动态平衡理论,祖国医学的阴阳平衡理论早就包含了动态平衡在内,是中医阴阳平衡理论的翻版,即抽象思维模式下以主观意识为主导所产生的。抽象思维模式:即完全依靠主观感觉来判断事物的发生与发展,主要注重主观意识,忽视客观规律。因为没有依据可查,没有标准可依,看不见,摸不着,所以不能与广大学术界达成共识。只有操作者心中平衡,才能感觉到患者被自己治疗后达到了或恢复了原有的“平衡”。这就象古代臣子们高喊“万岁、万岁、万万岁”一样,那真的就万岁了吗?实事并非如此,动态平衡也完全一样,没有丝毫差别,因为针刀人口口声声高喊我们的治疗是恢复动态平衡,所有的一切治疗都是争对失衡,平衡恢复了,患者的疾病也就治愈了。而对此观点表示质凝时,针刀人却说:“动态平衡你懂吗?”而真的是笔者不懂得“动态平衡”吗?不是。

笔者认为:动态平衡失调与其针刀医学认为四大病理基础的—粘连、瘢痕、挛缩、堵塞只是软组织损害的产物之内,并非是软组织损害的根本性原因。而在软组织损害的每一个阶段,人体通过强大的自身代偿调节功能都已达到了一个新一平衡状态,并不是无休止的失衡,这一点必须明确,以免误导从事于慢性疼痛诊治的后来者;同时在软组织损害的每一个阶段中,皆可出现程度不等的软组织损害的临床症状或有据可查的临床体征,反之则没有软组织损害的存在。①因为任何形式的急慢性损伤人体软组织后,与生理解剖学相比,都会出现程度不同的粘连、瘢痕、挛缩、堵塞,损伤局部的粘连、瘢痕与损伤前的解剖相比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挛缩与堵塞,但只要在损伤后通过正确的治疗,这种粘连、瘢痕、挛缩、堵塞根本不可能导致临床疼痛症状出现。因为人体有强大的代偿机能,损伤局部的血管破裂、粘连、堵塞后,都会建立侧支循环、这样局部组织才不会缺血与缺组织液而坏死,这种粘连、挛缩后的软组织限制了局部的正常活动功能,机体会通过对侧或上下区域代偿来完成各种功能活动,这一现象是大家都已见到的情况。②软组织损害过程中每一个阶段并非是无休止的在失衡,而是都存在一个着新的平衡状态。比如:一平衡的天平时,其法码与另一端的承载物质量是保持着绝对平衡状态,如果在天平的任何一端增加或减小质量,这个天平就会马上失衡,然而,天平下面都有支架,当失衡天平质量重的一端托盘抵达下面的支架时,此托盘将不会无休止的继续往下坠落。软组织损害也与之完全相同:当软组织损害时,无菌性炎症刺激损害区域内丰富的感觉神经未梢时,出现疼痛并发软组织痉挛,痉挛软组织产生的超常应力打破了局部的动态平衡,但人体有强大的代偿调节机能,很快会通过机体代偿调节来适应这种软组织痉挛后的异常应力,当机体已产生代偿后,这种代偿应力对抗了损害区域软组织痉挛应力,已达到了一个新的平衡状态。如果原发区域软组织损害的程度严重,某一区域产生的代偿应力不能足以抵抗原发部位软组织痉挛的异常应力时,机体会通过上下软组织来代偿调节,以期达到对抗原发软组织损害部位的异常应力,当机体的代偿应力抵抗了原发软组织损害区域的异常应力时,对于整个机体来说已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

机体应力失衡不一定出现继发软组织损害与临床征象。如急性的外力损伤软组织,在失治或误治留下无菌性炎症病理基础后,成为软组织损害。当病灶区域受到任何形式机械性应力刺激时皆可出现疼痛或软组织痉挛,软组织痉挛产生的超常应力时则继发了动态平衡失调现象。然而人体强大的自身代偿功能可迅速启动,以抵抗这种软组织痉挛的异常应力,当这种代偿应力未超过局部软组织的承受载荷时,皆不会产生继发性软组织损害,也就不会出现相应区域的疼痛与软组织损害相应的征象。只有当机体代偿调节应力超过局部软组织的承受载荷时,才会继发相应部位的软组织损害与软组织损害的疼痛和相关征象。

软组织损害是造成机体应力失衡的直接原因。急性损伤后遗或慢性劳损形成的无菌性炎症成为原发性软组织损害,当无菌性炎症受到任何机械应力的刺激时,皆可增加无菌性炎症与感觉神经接触而产生化学性刺激,机体强大的应力效应出现保护性软组织痉挛以减轻这种机械性接触机会,从而减轻神经未梢的化学性刺激。这种保护性软组织痉挛产生的异常应力将打破人体软组织的正常应力分布,即产生了动态平衡失调。但是由于人体有强大的自身代偿能力,当软组织损害区域出现了保护性痉挛的异常应力时,机体立即启动自身代偿机能通过对侧或上下软组织的应力调整来达到新的应力稳定状态;此时整个机体软组织已处于一个新的平衡状态。病因治疗上,当消除了无菌性炎症时,任何机械应力对该部位产生刺激时,皆没有疼痛症状引出,也就没有了软组织痉挛的异常应力产生,动态平失衡也不会出现。反之,如果不争对无菌性炎症病理基础的治疗,只异味地进行应力失衡调整,即使暂时性的纠正了应力失衡,软组织损无菌性炎症病灶受到任何机械性刺激下同样皆可产生软组织痉挛而再次出现应力失衡。

从争对动态平衡失调的治疗分析:针刀医学理论认为:动态平衡失调是引起慢性软组织损害的根本原因,四大病理因素同时也是造成动态平衡失调的直接病理因素。粘连、瘢痕、挛缩、堵塞,前面笔者已经作过分析,四大病理因素不一定产生动态失衡,因为在正常软组织损伤修复的粘连与瘢痕通过自身代偿调节后机体皆不会出现动态平衡失调。非关节部位的损伤修复后不但没有疼痛症状,也不会出现功能障碍,关节部位损伤修复后的严重粘连与瘢痕,虽存在着严重动态失衡,但只会出现功能障碍而不出现疼痛。在复杂的广泛性软组织损害的患者,争对引起动态失衡的局体部位不能定性,也不能定位,更没有量化的标准,只依靠主观感觉来治疗,这与象老百姓说的“生病的人与健康人”一样,即“治愈了就恢复了动态平衡,没治愈就没有恢复动态平衡”治疗者自己说平衡就平衡了,没有平衡就没有平衡,这种抽象虚幻的理论根本不能作为慢性疼痛诊治医师尊循的标准。

而软组织外科学无菌性炎症致痛学说与之完全不同,从客观到主观:它是以客观存在的椎管内外软组织损害无菌性炎症为主要争对目标,可量化,诊治操作有争对性,可在治疗的整个过程中检测其转归的情况。以彻底消除软组织损害无菌性炎症的压痛点为最终治痛目标,达到良好的长久疗效,治愈有标准可依,可反复查测验证,应为广大从事于慢性疼痛专业医师尊循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