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伦药业:独享大输液的第二次产业升级
机构:齐鲁证券
研究员:程彬彬
评级:买入
盈利预计:预计公司2010年—2012年的EPS分别2.81元、3.97元和5.29元
主要观点:
公司业绩的快速增长源自规模扩张和第一次产业升级。我们认为前期公司业绩的快速增长因素有二:第一是公司在输液行业产能过剩期及时采取并购手段实现区域和规模扩张;第二是公司是第一批软塑瓶生产企业,通过软袋和塑瓶包装快速替代玻瓶实现了业绩的快速增长,我们称为第一次产业升级;市场独一无二的可立袋将引领大输液包装第二次产业升级。大输液行业增长驱动力包括规模增长和产品包装升级,目前行业软塑瓶替代玻瓶已进入尾声,产品进入规模化扩张阶段;公司自主研发的可立袋兼具软袋和塑瓶优点,未来极有可能成为临床输液主流包装,预计公司10年软塑包装输液收入和销量增速将分别达到60%和50%,产品升级效果开始显现,我们认为输液包装的第二次升级时代已经来临;公司市场占有率第一,营销模式突出。公司市场占有率达22%,对比双鹤大输液产业,公司除研发外,公司产业布局广阔、产品结构多样,买断营销模式更是实现了公司和经销商的双赢,产业优势明显;广安可立袋生产基地今年下半年投产,我们预测10年可立袋产品收入有望增长90%以上,11年和12年增速保持35%以上。公司今年6月广安分厂通过可立袋包材注册后马上投产,新增产能3亿袋,我们预计10年增速将达90%以上;目前公司申报包装材料注册的还有云南和湖南,有望在未来两年内通过;公司未来并购将着重沿海布局。
康美药业:收购安国中药材市场,进一步扩大药材市场话语权
机构:海通证券
研究员:江维娜
评级:买入
盈利预计:维持2010-2012年EPS分别为0.47元、0.71元和0.87元盈利预测
主要观点:
1.十大市场收其三,进一步扩大药材市场话语权。这是公司继公告收购亳州药材市场、普宁药材市场之后,又一次出重拳,收购全国交易量第二大市场(安国市场)。如果收购顺利完成,全国十大药材市场将有三大落入公司囊中,我们认为,这将继续扩大公司在药材市场的话语权。公司也已形成上控稀缺资源,下联医院渠道,坐拥中药材交易市场,一体化产业链,我们认为这是公司长期的战略,将不断推进,巩固在中药饮片子行业的龙头地位。
2.上半年净利润增长40.5%,存货结算将增厚业绩。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4.7亿元,同比增长23.3%,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3.1亿元,同比增长40.5%,EPS为0.182元,基本符合我们的预期。截止上半年期末存货账面价值约为13.8亿元,而大部分中药材的价格都有较大涨幅,这部分存货结算时将大幅增加公司业绩,起到业绩蓄水池的作用。
3.中药饮片业务稳定,提供业绩支撑。饮片现在全国以销售城市为主要布局,另外布局产地的粗加工,相对大品种为主,单味品种经营思路会拓展,以产区品种为主。原料储存时间长,但是饮片时间短,需要快速反应的体系,因此有一定规模效应。我们认为公司中药饮片将为公司提供稳定增长的利润,提供业绩支撑。
海翔药业:FDA咨询委员会以9:0通过建议批准达比加群酯
机构:长江证券
研究员:严鹏
评级:推荐
盈利预计:维持公司2010-2011年EPS分别为0.61元、0.89元的盈利预测
主要观点:
1.9月20日晚,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制药公司宣布美国FDA心血管及肾脏疾病药物咨询委员会以9:0投票通过,建议FDA批准达比加群酯,适应症为心房颤动(AF)引发的中风预防。
2.勃林格殷格翰已于8月29日开始,在全球进行针对心房颤动适应症的“1mission1million”大规模营销活动。
海翔药业:实施股权变更,确立长期发展计划
机构:国都证券
研究员:徐昊
评级:短期-推荐,长期-A
盈利预计:预计2010-2012年EPS分别为0.61元、0.84元和1.15元
主要观点:
1.实施股权变更,确立长期发展计划。9月17日公司董事长罗煜竑先生与罗邦鹏先生(罗煜竑先生父亲)签署《股权转让协议书》,由罗煜竑先生受让罗邦鹏先生所持有的3,480万股(占总股本的21.68%)海翔药业股份,转让价为每股13.325元。股权转让完成后,罗煜竑先生持股比例将上升至24.67%,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而罗邦鹏先生仍持有4,550,868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84%。此次股权变更实际上是为了进一步理顺股权结构,确立公司长期发展计划。罗煜竑先生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后,将有效保障经营方针和各项工作的实施,从而保证公司持续稳定发展。
2.董事长独具个人魅力,公司具有较强凝聚力。现任董事长罗煜竑先生早于2007年就开始接管公司,并亲自主导培南中间体和合同定制业务。经过三年的经营和管理,公司产品结构与盈利模式优化升级,整体盈利水平大幅提升。前期为保障股权激励方案的顺利通过证监会审批,罗总主动放弃激励,由此可见罗总的个人魅力所在。目前公司的管理层非常稳定,公司整体也具有较强的凝聚力。
3.长期发展指向高端API,逐步实施产业升级。公司长期发展计划明确,公司必须走高端API和国际合作之路。公司拟于2-3年内建立起高端API专属生产区域,打造国际化的生产平台。为把握全球生产转移的机会,公司将结合原有的原料药品种,探索制剂的出口认证。我们预计3-5年内,制剂产品即可上市。同时为了适应高端API注册市场对研发工作的要求,下半年公司将在上海成立科技子公司,新建研发合作平台,吸引高端人才,打造全新的研发体系。
4.主导产品具有长期成长性。公司目前盈利的产品主要包括4-AA、达比加群中间体和伏格列波糖。4-AA是所有培南类抗生素生产所必须的中间体。近年来耐药菌不断蔓延,培南类抗生素持续增长,因此4-AA也在同步增长。达比加群主要用于心颤的预防,目前只在欧洲上市,适应症也较为狭窄。随着达比加群新适应症获批和美国上市,该产品将有巨大的成长空间。伏格列波糖主要面向容量较大的糖尿病市场,而且当前伏格列波糖的基数仍较低,未来有望保持快速增长。
海翔药业:控股股东变更,理顺股权结构
机构:国泰君安
研究员:易镜明
评级:增持
盈利预计:预计2010、2011年EPS分别为0.63、0.89元
主要观点:
1.公司9月21日公告:控股股东罗邦鹏于2010年9月17日与其子罗煜竑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将其所持的3,480万股(占总股本的21.68%)转让给罗煜竑,以协议签署日收盘价的50%作为转让价格,即每股转让价格为人民币13.325元,转让总价款为人民币4.64亿元。转让后罗煜竑先生将成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持有公司24.67%的股份。
2.本次权益变动前,罗邦鹏持有公司3,935万股,占总股本的24.52%;罗煜竑持有公司480万股,占总股本的2.99%。本次权益变动后,罗邦鹏持有公司455万股,占总股本的2.84%;罗煜竑持有公司3,960万股,占总股本的24.67%,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3.本次重大事项前,公司的大股东罗邦鹏持有24.52%的股权,其子罗煜竑持有2.99%的股权,罗邦鹏是海翔的创始人,罗煜竑是海翔药业的第二代接班人。在2008、2009年公司管理层交接的过程中,曾出现了一些分歧,间接导致了公司业绩的下滑,原高管中除了李维金(目前担任公司总经理)以外,郑志国(罗邦鹏女婿)等离开了海翔。而罗煜竑在2009年成功重组了管理层核心,实现了管理层的平稳过渡,理顺了公司的治理结构。
4.在控股股东罗邦鹏将股权转让给其子后,罗煜竑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持有24.67%的股份,公司顺利完成了新老班子的交接。我们认为股权结构的理顺,在股权激励的作用下,更有利于发挥公司凝聚力,进一步明确发展战略重点,加速企业的未来成长。
上海凯宝:老厂区仍在贡献部分产能
机构:东方证券
研究员:李淑花
评级:买入
盈利预计:预计2010年公司经营业绩将重拾高增长,净利润同比增速72%,每股收益0.67元,2011年公司业绩继续保持48%的快速增长,每股收益1.00元
主要观点:
1.公司提速痰热清生产、老厂区仍在贡献部分产能。公司新厂区于09年底动工,2010年4月20日获得GMP证书,5月27日开始正式生产,设计产能为4500万支痰热清注射液,原计划贡献产能10年50%、11年70%、12年100%,现在根据产品供不应求的现状,公司正加大生产力度,其中老厂区在新厂区正式生产后并未立刻停止生产,目前仍和新厂区一起运行,预计10月份关闭,因而今年下半年新厂区预计贡献约1700万支、老厂区预计贡献约400万支,加上上半年的900万支,全年预计生产约3000万支痰热清注射液。展望未来,预计2011年有望生产约4000万支、2012年有望生产约5000万支。
2.未来战略继续围绕中药注射剂开展。公司未来战略方向仍然将围绕着中药注射剂开展,同时肿瘤治疗也是公司极为感兴趣的领域。由于公司研发实力较弱,新药购买成为主要方式,目前公司对新药的寻找正积极开展,一方面要考虑该药的临床效果、另一方面要参考专家意见,较为谨慎。之前的力达霉素由于在人身上的临床效果较差,已基本被公司否决。由于围绕着中药注射剂仍然存在着争议,产品一旦出现问题会造成较大损失,因此公司严把产品质量关,采取小步快跑的方式,避免大跨越式前进造成生产监控、售后、临床培训等方面跟不上,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公司没有一次性将产能扩张到1亿支。
3.产品流通差价率符合2010版《价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痰热清注射液为国家医保乙类产品并且属于独家品种,连续5年产品出厂价一直保持基本不变,目前痰热清含税出厂价为28元、终端零售价为37.5元,基本符合2010版《价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于流通差价率的规定,我们预计未来国家医保大范围降价对公司产品影响较小。
4.原材料熊胆粉供应无忧。熊胆粉是生产痰热清注射液的关键原料,占生产成本的40%左右。目前来看,熊胆粉的供应基本平衡,08年全国熊胆粉年产量为23吨,公司需求12吨,预计12年全国熊胆粉年产量约为32吨,公司需求约18吨,除公司外,其他使用熊胆粉的领域多为滴眼药、泡药酒等,厂家分散,相对来讲公司对供应商拥有较强的议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