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对华战略出了方向问题


 
中国人企求和平团圆的中秋节期间,钓鱼岛撞船事件并未和缓。在日本方面仍不释放中国渔船船长的情况下,中国方面的“反制措施”陆续出台:一是在日本检方延押撞船事件中的中国渔船船长后,中方暂停了两国一切部长级和省级政府的交往。二是中国旅游部门要求各地方旅行社停止赴日旅游宣传。这实际上是要对近两年火爆的中国公民赴日旅游降温。三是暂时搁置邀请1000名日本青年参加上海世博会的活动。此外,还有未经证实的传闻称,中国方面已经暗示要停止对日本的稀土出口。
正在美国出席联合国大会的中国总理温家宝21日在纽约表示,日方至今不释放中方船长,这是完全非法的、无理的,中方多次严正交涉,日方置若罔闻,中国政府不得不采取必要的反制措施。由此产生的一切严重后果,日方要承担全部责任。
昨晚(23日),中国官方媒体披露了一起突发事件:高桥定等4名日本人擅自进入河北省某军事管理区并对军事目标进行非法录像,石家庄市国家安全机关对上述人员依法采取了措施,并对其问题进行审查。
不知是否中国抓人这一招管了用,据最新消息,日本共同社今天(24日)报道,日本冲绳县那霸地方检察厅当天宣布,放还非法抓扣的中国渔船船长。而中国官方已表示,将派专机接被扣的中国渔船船长回国。
在日本放人之后,此事件关键的死结被解开。中日双方如果各给台阶,相信这一事件将逐渐和缓。但不管如何,此事件将对近年来已开始走上坡路的中日政经关系,带来不小的阴影,造成不小的损失。
在我们看来,这一事件的发生,凸显出日本政治家在战略上极度缺乏眼光,为了小团体的政治利益而不惜牺牲日本国家的重大利益。虽然中日双方对钓鱼岛的归属各不相同,但中国并未打算在短期内就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而是延续过去中日之间对此的默契。在周边环境并不稳定的时候,中国更看重的是发展与日本的政经关系,构建一个相对稳定的东亚格局。
对日本来说,稳定的中日政经关系也是日本当前非常需要的。日本经济经历了“失去的十年”,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再度受到打击,低迷至今已有二十年了。虽然日本在政治上和军事上仍然依赖于美日同盟,但在经济上则越来越倚重于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据日本财务省的统计,2009年度日本对华出口额为113116亿日元,对美出口为93293亿日元,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国。从投资来看,虽然近几年日本对华投资有所下降,但截至200910月底,日本对华投资实际到位金额仍高达689.9亿美元。并且,绝大部分日本企业都在中国市场赚了大钱。
随着中国经济从投资转向消费,中国必将极大地扩张内需市场。考虑到中日两国在资源、产业结构等方面都有很强的互补性,日本在制造业、服务业和技术上对中国都有绝对优势,而中日两国在地缘上又是如此之近,不管是中国的国内消费还是国际消费(如赴日旅游),都会成为拉动日本经济的长期利好因素。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三大经济体的密切合作会产生什么结果?这是任何一个有战略思维的人都不能忽略的!
然而,日本的政治家偏偏因小失大,在这时候整出一个钓鱼岛撞船事件来,而且还态度强硬。这把本不愿意强硬的中国政府也逼向了强硬立场,不得不推出反制措施。由于此事件在中国制造出了巨大的反日声浪,中国政府未来的对日决策将会大受影响。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执着于细节,缺乏战略大局观,执政人选频频更换,这是当今日本政坛的通病。在国家安全上,日本可以继续跑到美国那里要求安全保证(就像日本新外相前原诚司的美国之行),但在经济上,日本还是要靠自己,美国帮不了忙。在中国根本无意改变任何东亚政治格局的背景下,日本使中日关系陷入僵局,实在是因小失大,犯了方向性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