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心长先生谈到《寻找曹操墓》,我忽然记起两年前我自己亲历的一个细节。2008年初春,我从河北涿州开始,踏上了主题为“千里走三国”的文化苦旅。是年5月底,我一路行走,到达河南许昌。刚好许昌市正在举办第二届三国文化周,邀请我去讲课,题目是《三国文化中的管理智慧》。与此同时(如果我记得不错,应该是6月1日上午),三国文化周的另一项重要活动——曹操雕像揭幕暨《寻找曹操墓》开拍仪式在魏武帝广场隆重举行。省旅游局纪检组长周保建、许昌市市长李亚为曹操雕像揭幕,许昌市人大副主任张国栋、中央电视台编导温晨为《寻找曹操墓》开机揭幕仪式。
我当时感到奇怪,难道曹操墓已经发现了吗?如果没有,为什么要开拍《寻找曹操墓》?如果已经发现,那就应该是《发现曹操墓》,而不是《寻找曹操墓》。现在想起来,当时开拍《寻找曹操墓》,似乎有着一种很奇怪的动机。
说话就到了2009年1月,拙著《千里走三国》出版发行。3月,《寻找曹操墓》也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刘心长先生出现在《寻找曹操墓》的镜头前,以专家的身份讲解关于曹操墓的诸多蛛丝马迹。但在节目最后,摄制组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了河南安阳西高穴大墓,并且出现了几个月之后再次出土的石牌。我坐在电视机前,再次觉察到那种奇怪的动机。
我只是一个研究管理学的文化学者,考古并非我的专业。我之所以敢于站出来说话,是想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央电视台《寻找曹操墓》摄制组是真假曹操墓的重要证人,这个摄制组的成员(包括编导温晨)应该用自己的良知为此提供证言。同时,我也要劝告有关政府部门,不要顾此失彼,损坏了政府应有的公信力。
还是应该听听刘心长先生的忠言,把“曹操墓”改称“疑似曹操墓”更稳妥。古人云:“知错就改,善莫大焉!”难道改个口就那么难吗?
附录:《千里走三国》之“曹操的雕像”
离开许昌之前,我特意去魏武帝广场观看曹操的雕像。我记得历史资料中的曹操,身材是比较短小的,肤色是比较棕黑的,还有一双细小的眼睛,颌下是一绺长长的胡须。《世说新语》有记载说,曹操曾经因为自己形象猥琐,让崔琰冒充自己接见来自匈奴的使者。可是,当我看到那座大理石雕像,却大吃一惊:它的身躯是那样伟岸,它的容颜是那样慈祥,它的目光是那样深沉而不怒自威,以至于我不得不心生瞻仰之情。根据当天《许昌晨报》的报道,整座雕像高达6.95米,基座高1.5米,是目前全中国最为高大的曹操雕像。
这就是某些“许昌人”为曹操设计的美好形象吗?它如此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曹操的人文情怀与政治远见,一如语文课本里所赞美的那样。曹操雕像的后面,则是正在建设中的曹丞相府。可想而知,三国时期的曹丞相府决然不在此处,而在汉魏故城的遗址上。然而,官员们煞有其事地策划着,工人们煞有其事地忙碌着,游客们煞有其事地欣赏着,真应了《红楼梦》里的那句名言:“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
事后我从多方查证得知,曹丞相府所在的位置,其实是清朝甄汝舟住过的许州府衙。民国年间,为许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和县政府。新中国成立后,许昌专署、许昌县政府亦在此办公。2005年,许昌市政府决定在许州府衙遗址上开发建设魏武帝广场和曹丞相府,以至于有今日之盛大景观。
唉,难道他们为了美化曹操,竟然到了篡改历史的地步吗?也许他们的本意,不是为了美化曹操,而是利用他无与伦比的知名度,让他作为形象代言人为许昌的城市营销和旅游经济服务吧?可是,他们有没有想过,当曹操的雕像矗立在这里,他就会成为市民和游客们学习的榜样。人们会觉得,即使像曹操那样自私、奸诈和残忍,也不是多么可耻的事,只要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照样能够赢得社会的认同和赞美。我忍不住要问问那些自作聪明的地方官员们:怎么能够因为一时的利益,坏了万世的民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