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初,当国内的软起动器、变频器市场刚刚兴起的时候,人们还没有意识到未来的某个阶段节能对于中国的意义。如今,能源的日益紧张让许多国家纷纷将节能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而在中国,节能运动正在进入一个高潮。
危机往往伴随着商机,谁能最早预测到未来的需求,谁就有更多领先的一步的优势。陈建义把握住了这个机会。他创立的上海雷诺尔电气有限公司以软起动器系列产品起家,凭借自己一直坚持的“品牌启动市场,诚信吸引客户”的理念,使得企业获得了迅速发展,在国内市场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同时雷诺尔的软起动器和变频器市场份额也不断扩大,并多次为一些国家重点项目做配套供应。
2005年10月9号,记者走近上海雷诺尔总部,对话这位创造了又一个智能化电气世界的传奇人物。
电气时代:陈总你好,首先感谢您接受本刊的采访。您领导的上海雷诺尔公司如今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您能介绍一下雷诺尔的成就和产业吗?
陈建义:公司在创建时面对国际电气巨头垄断国内软起动器、变频器等智能化电气市场的时候,就制定了“兴中华民族电器与世界强龙争辉”的目标,这目标我们雷诺尔公司始终不变。2000年以来,为了适应市场竞争,我们进行了战略调整,成立了变频器、软起动器、开关和成套这4个事业部。其中,成套事业部为高压低压软起动器系统配套、变频器系统配套,有效整合了公司的既有资源,提供电气系统服务。去年,我们公司总销售额2.25亿元,软起动器业务占的53%,达到1.23亿元;变频器占27%左右,成套占14%。变频器是下一个阶段公司业务的重中之重,雷诺尔不走恶性竞争的路子,而是汇聚专家的力量,走自主研发,优质优价的路线。
另外在上海嘉定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我们公司将投资1.5个亿建设占地80亩的雷诺尔高科技园区,这个工业园将会集综合办公楼、工厂和员工生活区与一体。在技术研发方面,雷诺尔也是高度重视,我们的思路是“研发一代,开发一代,储备一代”,我们将销售收入的8%用于技术研发方面,主导产品均拥有了自己的知识产权。
成功人人都想,但不是成功人人都有。我们只是在换一种思维走向成功。事实证明,我们的战略是正确的。
电气时代:上海雷诺尔这几年做的很成功,人们说你们是中国智能化电气行业的一匹黑马。那么雷诺尔在品牌战略上是如何走的?这些年你们的成绩体现在哪里?
陈建义:雷诺尔走的是一条“品牌启动市场,诚信吸引用户”的路子。我认为,对品牌的态度像对待自己的小孩子一样细心呵护,从硬软件两个方面来进行建设。品牌的建设不仅体现在统一色调的品牌标识体系,更反映在品牌的内涵上。在产品方面,我们加强了质量管理,和对自身的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的保护等。在提高员工素质方面,采取定期培训。此外,公司还成立了党支部,团委和工会。公司自2000年开始至今,承担着国家重点新产品有两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一项,上海重点新产品两项。2004年公司获得了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等;企业连续被评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并列入了上海市民营小巨人企业计划项目,这个项目要求企业3年内产值到达8~10亿人民币。2005年我们申请通过了上海市著名商标、上海市名牌产品。这个些成绩的获得也充分说明了企业品牌和文化建设的成功。
电气时代:市场对于品牌的信任首先在于质量,国内有些电气企业在品质管理方面显得不大到位,事实上质量问题往往也会直接危害到销售拓展,那么上海雷诺尔在产品质量管理方面有独到之处吗?
陈建义:在质量管理过程中,我们追求有效性,不搞花架子。我们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由管理者代表负责,总经理、总工程师直接抓好质量的保证体系,它深入到每个部门,各个班组和各个个人。其中专职质量机构为主题,负责产品生产全部工序的按设计、工艺、技术条件的“三按”生产及质量检验工作,确保全部工序处于受控状态最终使产品到达厂标、部标和国标要求,兼职质量机构由除质检部以外的其他部门的质量员组成,其主要只能是负责各部门工作质量的管理,以确保产品从设计到发运直至安装投运都有可靠的质量保证。
我们的员工很努力,我们在1999年就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ISO4001国际坏境体系管理认证和欧共体CE认证。公司所有系列产品都通过了国家强制性产品CCC认证。这几年来我们公司参与了很多国家重点项目,比如山西万家寨引黄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中国空空导弹研究中心、中国解放军二炮、南海舰队、上海第一条磁悬浮列车车站,都采用了雷诺尔的部分产品配套。我想上海雷诺尔的产品如何,市场已经给出答案。
电气时代:价格战是眼下电气行业关注的一个焦点,这种最致命的市场竞争方式对于企业和产业都会影响甚大,但也无法避免。雷诺尔会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做和选择?
陈建义:过度的价格竞争是不正常的现象,换句话说这是倾销。我认为价格战不是不可取的竞争方式,很多企业之所以靠低价竞争。那是因为他们的附加值太低,管理效益没有,在这种情况下肯定只能靠低价竞争。企业要成长,靠价格战肯定不行,关键是要提升企业自身的科研实力,提高品牌附加值,完善企业的管理流程,这样我们才能在竞争中获胜。
现在ABB、施耐德、西门子等许多国际电气巨头都打到我们家门口来了,我们本土电器企业怎么办?难道还要继续依赖价格优势吗?我们要研究别人,也要研究自己,知己知彼的道理中国的老祖先就懂了,可我们有些企业还不懂。我们技术实力不如人家,我们就要去弥补,科技投入不能怕花钱,市场是很公平的,你有多少投入你就有多少回报。而且我们的营销网络、我们的劳动成本、我们的采购成本等等先天优势在这三五年内还能发挥作用,但是如果我们现在不改变 ,以后也许就没有机会改变了。
我要求雷诺尔的员工每天都要有危机感,市场竞争是很无情的,我们一不小心就很可能会被淘汰。尽管我们目前已经建立起了省市县三级营销网络体系,在国内设立了40多家分公司,80多个网点,拥有100多位销售人员,但我们还是在加强我们的客户服务,比如我们要求在任何一位雷诺尔客户的100公里范围内(除新疆等偏远地区)一定有我们的服务人员,服务人员一定要在接到客户电话的24小时内帮助其解决问题。我想,竞争要靠科技取胜,靠服务取胜,而不是光光靠价格。